英语疑问附加语的语用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研究目的

基于以往研究发现,本书力求通过剖析疑问附加语的使用,论证其语用缓和的基本功能属性以及其他派生功能,进而找到疑问附加语的生成和理解机制。确切地说,就是基于真实语料,试图明确语言使用者选择疑问附加语的语用动因或疑问附加语使用的生成机制。为此,本书设定如下三个主要研究目标,分别对应疑问附加语缓和面子威胁的基本功能、其使用者特点以及交际目的实现三个分析维度。

第一,澄清疑问附加语缓和面子威胁行为的微观表现。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人们追求的目的往往并不单一,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动机就是面子问题(Goffman,1967)。依据Brown&Levinson(1987)的研究,尽管交际双方避免威胁对方的面子,但是面子还是时不时受到损伤。此时,交际者就需要做些“面子活(facework)”,即作出意在消解或降低面子威胁程度的策略性选择(Turnbull&Saxton,1997)。就疑问附加语而言,我们考察它被使用者用来做了什么。确切地说,疑问附加语被用来缓和哪些言语行为带来的面子威胁,即疑问附加语的使用和言语行为的面子威胁之间的相关性问题。同时,我们还将注意疑问附加语的使用所具有的非缓和用法或派生功能,进而保证疑问附加语功能特性考察的全面性。

第二,勾勒疑问附加语使用者所处社会关系的多元图景。“语言结构的选择不是任意的,其选择理据之一就是与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有关的社会因素。”(Larsen-Freeman,2005)关注“人们如何确立社会关系”(Widdowson,1996)的语用学研究恰好可以为语言结构的理据性探究提供宏观指导。就疑问附加语而言,本书将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一些学者的看法,重点关注疑问附加语的使用者主体特性,着重分析疑问附加语使用者的身份特征。通过考察疑问附加语使用者所面临的“限制条件(constraints)”与“自由权利”(Mey,1993),探究使用者的相对社会地位与疑问附加语使用之间的相关性。同时,我们还会考察性别与疑问附加语使用的关系,同以往的性别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深化关于疑问附加语的使用者身份的认识。

第三,考察疑问附加语同现实交际需要满足之间的可能联系。从“言后取效”角度来看,“如果说话就是做事,那么说话一定是有效地做事”(Caffi,1999)。无论是对语言结构交际功能的考察还是对交际者主体身份的思考,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证理想的交际效果(Leech,1983),或满足具体的交际需要(Verschueren,1999)。就疑问附加语而言,我们重点考察它是否伴随预期交际效果(即取效性),而这恰恰是言语行为研究比较薄弱的环节(Marcu,2000)。为了不再陷入“取效”研究中“将其简化为‘以言指事’行为的结果”以及“忽视听话人角色”的谬误(Marcu,2000:1722,1726),我们将从听话人应答的角度探究疑问附加语的“取效”实质。换言之,本书将尝试建构疑问附加语取效的类型表以及它与这些取效结果的相关性,进而揭示疑问附加语在取效维度的相应特征。

概而言之,本书试图在统一的语用学框架内重点论证疑问附加语的使用具有缓和面子威胁的基本功能属性,具体表现为三个研究问题:说话人使用疑问附加语时实施的言语行为是否具有面子威胁?使用疑问附加语的说话人一般是什么身份?说话人使用疑问附加语时一般会取得怎样的交际效果?

本书具有如下三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引入统一的语用学理论框架,为论证疑问附加语具有缓和面子威胁这一基本功能属性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尝试从语言顺应论这一具有跨学科性质的视角出发,为疑问附加语研究建构一个具有兼容性和阐释力的理论平台。这一研究路径有助于在统一连贯的理论框架中,全面整合以往语法、社会语言学等多维度的研究发现,从而提升疑问附加语研究的理论深度和广度,弥补原有研究在疑问附加语分析上视角单一的不足。这样,我们有望全面认识疑问附加语的语用本质属性。

第二,基于全息性视频语料,搜寻多模态话语信息,尽量避免传统语境静态分析的缺陷。视频语料有利于保证疑问附加语实例的鲜活多样、系统充足。以往的研究实例大多来自语法教材或个人经历,在语料多样性、系统性与充足性方面差强人意。视频语料除了可以绕开这些弊端之外,还可以提供疑问附加语使用的动态宏观语境与微观语境,这为科学地回答研究问题、系统地梳理语料数据以及合理解释调查结果提供了必要保证。此外,由于语言信息与非语言信息并存于视频语料当中,这大大降低了疑问附加语相关维度辨识的误差率,进而保证研究结果客观可信、真实有效。

第三,在归纳论证当中引入演绎逻辑,进而保证疑问附加语的缓和属性论证尽可能严谨明晰。在强调理论思维指导的前提下,本书率先尝试将实证研究引入疑问附加语的语用研究中来。这可以弥补以往研究由于单一依靠定性分析而导致的主观性缺陷。此外,长于理论建构的演绎论证被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与证伪方法一起用于研究假设的提取和论证过程当中,能有效地避开因单纯依靠归纳法而带来的“不可穷尽性”论证难题。最后,在假设验证过程中,一改传统言语行为研究只是关注单个言语行为本身的研究路线,注重结合听话人的应答展开疑问附加语功能以及效果的辨识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