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探索语言结构中所凝结的语用因素是近来语用研究领域中的热点话题。2007年举办的第十届国际语用学研讨会(哥德堡·瑞典)表现出一个突出的倾向,即学者们更加重视对微观语言现象的语用学探索,也就是从语用的角度确定语言结构的语用属性或语用理据。这一研究倾向在2009年7月召开的第十一届国际语用学研讨会(墨尔本·澳大利亚)上变得更为明朗,因为该届大会的主题就是“语言结构与语境”。在2011年的第十二届国际语用学研讨会(曼彻斯特·英国)上,从语用视角分析语法结构同样是一个热点——微观语法结构早已不是纯粹的语法现象或语篇问题,而是交际环境下的语法语用问题(冉永平,2011),其核心要点在于从语用角度解读语言结构的语用意义和制约条件(胡裕树,2001),进而明确语言结构同语境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凝聚、映射在句法结构上的语用内容(徐盛桓,1997),参透语法单位的语用价值(邢福义,1997)。这对于我们明确语言结构与语用在自然话语中如何和为何结合在一起以及解释语言结构如何完成语用理据的沉积颇具启发意义(何自然,2010:4)。目前国外集中讨论这一论题的专著已经陆续问世(Brisard,Ostman and Verschueren,2009;Ariel,2008),国内学者(何刚,1997;何自然、陈新仁,2003;何刚,2005;何自然,2010)同样呼吁有必要展开相关研究,倡导从语用角度解读语言结构的语用意义和制约条件,进而明确语言结构同语境之间的内在联系。由此可见,关注语言结构同语境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具有前沿性与前瞻性的语用研究课题。
就本书的研究对象而言,疑问附加语本身既不传递语义信息,也不构成独立的语法单位,却同其他微观语言现象一样频频出现于日常交际当中。关注这样的微观语言结构同具体交际语境之间的关系,不但有助于了解语言结构如何反映了语境的影响与变化,还可以细致入微地明晰语境因素如何沉积于微观语言结构当中。显然,本书选择疑问附加语这一微观语言结构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它同语境之间的动态关系,十分切合当前语用研究课题的前沿性拓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