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夕照: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广东中国花鸟画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晚年回归现象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高剑父已经是70岁高龄。而他在新中国成立前后这一段时期都居住在港澳地区,他的艺术活动也主要在港澳及南洋地区开展。(图1-1)高奇峰和陈树人都是英年早逝,但他们两位更趋向于文人画家的气质。高奇峰的画风无疑深受其兄长高剑父的影响,有时候他们两位的画几乎并无二致。而陈树人虽然在民国政府居于高位,但他在中国画方面的才情与投入并没有减少。他晚年的花鸟画一如既往地承袭文人画式的抒情达意。何香凝于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出任多个重要职务。何香凝作为早期受岭南画派影响深远的辛亥革命元老,早在日本留学期间,就结识了高剑父。1951年,高剑父在香港表示赴南洋办完画展后将回到北京,与宋庆龄、何香凝等老友相聚,然而不久因病去世而未能成行,其爱国家、爱民族的热忱,一直为后人所称道。像方人定、何磊、关山月等画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花鸟画领域的创作基本倾向于传统和岭南画派主张的融合中西,他们的创作多是兼工带写的具有岭南特色的花鸟、鱼虫之类。而旅居在外的如司徒奇、赵少昂等花鸟名家的画则更趋向于传统写意加上敷彩浓艳、技法纯熟的岭南传统。

图1-2 《双鹰图》 高剑父 纸轴 111cm×56.5cm 年代不详 广东省博物馆藏

自1938年起,高剑父长期居住在澳门。期间,他拟下了著名的关于传统文人画的“十五年计划”。“十五年计划”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高剑父想要融合宋院画、文人画等中国古代绘画精华以及东西方宗教艺术、欧美现代艺术,体现了他一贯大胆拿来、改革创新的观念,以及具有世界性的视野和气度。从计划拟订到他去世前,高剑父已经以实际行动作出了积极的努力,部分实现了他的宏伟目标。(图1-2)

高剑父的“十五年计划”提纲这样写着:

一、宋院画的现代研究(即新宋院)。以宋院画为基础,而参以世界画法之长,加以透视、光学、空气、阴影等科学方法,以现代事物为对象而成为现代的中国画。

二、作画一年。其间以抗战遭难社会状态及国内外之旅行写生为题材。

三、佛画二年。将印度、锡兰、所摹之佛像(象)与壁画及喜马拉雅山、不丹、锡(西)金、尼泊尔、金边、缅甸之佛迹写生稿演为巨制。

四、基督像一年。赴耶路撒冷一年画基督像(象)及基督事迹。

五、整理著述一年。整理劫余旧著之《喜马拉雅山的研究》、《佛国记》、《印、波、埃艺术》、《艺术的起源》、《印度与喜马拉雅山之动植物图谱》。

六、宣传国画二年。赴欧美各国宣传我国艺术及考察各国现代艺术。

七、办艺术研究院三年。三年后则送与政府或国内大学。

八、新文人画,即现代化之文人画,重笔墨之写意,然以现代之事物或感想为题材,其中深入研究创造“新宋院画与新文人画”,传达善、美,合共五年。2

高剑父后期绘画,不少也是写生与写意相融合,倾向于文人画。高剑父晚年在多用意笔、注重表达意境上下工夫。香港艺术馆藏有他的两幅不同年代,但题材相同的画。画于1939年的《烟暝渔罾静》比较写实,而两年后,即写于1941年的《月夜渔罾》用笔率略,意境表现得十分动人,是他“新文人画”的一幅佳作。高剑父70岁时在《山居题跋》中提到:“盖文人画多超以象外,重气韵,重闲远,重空灵,表现情感,写胸中逸气而已。”在其遗稿纸片的《札记短语》中又说:“中国画是意中之画也,先入于目而会于意,发于意而现于目。”高剑父晚年提出新文人画,并没有走入复古中,而是走进了新的上升发展的境地。(图1-3)

图1-3 《鱼啖落花》高剑父 纸轴 109cm×50.5cm 1948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

新中国成立以后,已步入晚年的何香凝从政治生涯中腾出更多的时间从事艺术创作,她非常珍惜晚年这来之不易的作画时光。她以梅花和老虎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享誉海内外,画中表现出一种寒梅的性格和英雄气概。新中国成立后,她的画风一改旧中国时的悲愤,过去很少画的牡丹、红枫,经常出现在她的笔端。据何香凝的儿子廖承志说,何香凝到94岁依然精神矍铄,坚持作画。1960年,继齐白石之后,德高望重的何香凝被推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从1945年抗战胜利后,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何香凝的作品表现出豪放、开朗和欢快的气氛。绝大部分画作色彩丰富,给人以清新、鲜艳、明快和生机勃勃的美感。这个时候她的作画技巧已达到了笔随神驰、炉火纯青的精深境界,构图疏密有致,色泽浓淡相宜,于平实淡雅之中透出一丝清新活泼。这是祖国由黑暗走向光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时期,也是她生活在新社会里,将晚年奉献给社会主义事业的时期。何香凝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生平作画,现在是最愉快的时刻啊!”(图1-4)从《双清诗画集》收入的何香凝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画作中,可以看到她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大量的作品,她作为国家的领导人之一,经常有机会到各地去视察:“看到祖国飞跃前进的景象,禁不住要画它几笔,在美妙的境界中,觉得心情格外舒畅!”这话说出了老人此间集中精力画山水画的思想动因。何香凝常画梅花,是因为她看重梅花敢于抗严寒和驱冰雪的大无畏品格,认为这是新中国敢于反抗帝国主义封锁之精神所在。沈钧儒曾两度为她所画的“梅树”题词---“梅花不怕严寒,富有战斗精神”,“双清楼主有深意在”。3这正道出了何香凝画梅花的用意和匠心。

图1-4 何香凝晚年照

早年的方人定是高剑父的得力弟子,是高剑父艺术理想甚至岭南画派的代言人。他在主张革新的探索和论战中是一员骁将。但他毫不遮盖对传统的兴趣,他在新中国成立后对中国传统文化题材的研究,以及对写意花卉的探索,使他在与传统保持着联系的同时又超越传统。方人定虽从29岁开始就由花鸟画转向人物画,但他画花鸟的高超能力和浓厚兴趣并未消失。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人物画中,他常以各类花鸟动物作为环境描绘的一部分。方人定画花鸟动物,大多工笔设色,集中体现了他在造型与色彩两方面的功夫与素养。新中国成立后,他也画了一定数量的花鸟动物作品,如《护雏》(1955年),《母羊》(1957年),《斗鸡》(1960年)(图1-5),《翠鸟》、《群鹭》(图1-6)、《苍鹭》、《野塘丽色》(1961年)等。4

图1-5 《斗鸡》方人定 中国画 149cm×89cm 1960年

图1-6 《群鹭》方人定 纸轴 171.5cm×95cm 1961年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不管是高剑父晚年对传统文人画的思考和复兴计划,还是何香凝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岁月里试图在传统的土壤里实现衰年变法,或者是方人定、关山月、司徒奇经过了早年的图变后对传统写意花鸟画的依恋,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就是对传统的重新发现和重视,试图在传统的温床之上再生艺术之花,回归与图变是他们共同的目的。高剑父晚年的花鸟画创作与早期的相比,风格已经出现转变,他在文人写意、圆浑温和的性情上的表达越来越多。何香凝在晚年创作的许多梅花图,无不传达出她对传统笔墨的喜爱,最明显的是她在晚年的一些山水画中传达出来的古意和仿古情结。何香凝晚年所画的绘画题材,占她全部创作的绝大部分。所画的题材除了梅、松、竹、菊之外,还有牡丹、月季等花卉,多为同一题材的反复练习。何香凝50年代的花鸟画,在对技法十分熟练的基础上,更讲究画面的和谐,如1958年由董必武题跋的墨梅,采用典型的梅画布局,截取的一段梅干并不交代其所有的由出,而居于画面中心位置,枝干婆娑向上,前后掩映,花蕾勾勒洒脱、浓淡相宜,几乎可与古人的画相媲美。何香凝晚年也有松竹怪石之类的自元代赵孟頫以来文人墨戏的主要题材,笔法相对松动,这是何香凝对文人画认同的一大证明。5如她的《紫蟹黄花》图等晚年与名家合作的画,由于合作者都有坚实的传统功底,因而在题材、画法以及趣味上仍保持着这传统文人画的基本的意趣特征。例如,一幅作于1954年前后的合作花卉,由何香凝画松石,陈少梅画兰,陈半丁补水仙,纯以水墨出之,是典型的文人墨戏画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