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低官架 五马尽归槽
话说包拯初来乍到,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在庆贺新春。官爷们都以为按惯例可以休15天长假。谁知,包拯在大年初八那天就召集各处州官县官来州衙开会,听取各地情况汇报,弄得州县上下加班加点,忙于应付。
汇报是听了,但包拯觉得这群官员也太会吹水(粤方言,意为“吹牛”)了,要是端州都像他们所说的“邑小事稀,官不必备”,就不会出现“杀人祭鬼”的奇怪现象了。于是,包拯决定下乡调查研究,也就是“出巡”。
这一天,包拯和同知(相当于今天的副市长)严守冠等五人骑着五匹马,沿着西江边绕城外巡视。由于受端州地理环境局限,骑马必须经过坊村人家的门口。看着朝廷命官骑马过来,耀武扬威,免不了引人眼红妒忌。端州这里骑马的,大都是有名有分、颇显富贵气的人物,或者是出外公干之人。于是,有人在马行必经的路上撒上牛粪和柴刺之类,以阻挡马匹过快进入村落,造成“马踏鸡死”的事故,逼得骑马人小心而行。严守冠说,这些村民的确是够刁蛮的。
包拯干脆下马步行,入村了解民情。以事论事,包拯问端州人为什么不喜欢骑马人。有村民说,从前北岭山下有个寨子,寨主姓马,他有四个儿子,老百姓称它为“马家五恶”。马家有钱有势,家里养了一批家丁。他们仗势欺人,独霸一方。客人路过这个山冈,都要向马家交纳买路钱,一些过路的良家妇女更是遭受戏弄侮辱。百姓无比愤恨,但又无可奈何。
村民又说,恶有恶报。一天,六祖惠能与一个和尚云游经过这里,马家照例向惠能要买路钱,和尚因对马家欺负老百姓的事早有所闻,便说道:“要钱一文也没有,要命有两条。”马家五父子见和尚不肯交钱,便大打出手。和尚只好还手,一阵混战后,武艺高强的和尚将马家五父子全部杀死了。马家父子死后,六祖惠能为马家做了章事(一种祭奠形式),并说道:“五马应该归槽了。”但是,村民们一直以来还在谈“马”色变,怕阴魂不散而“闹鬼”。
此时,包拯等人骑的马在嘶鸣,包拯便将五人骑的马全放了。为什么放马呢?包拯为百姓着想,既然百姓对骑马的人怀有“耀武扬威”之忌,我们做官的就不要骑马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了。况且,端州河汊较多,出入用船还是挺方便的。
放走的那五匹马,发出“呼呼”的声音,猛冲过跃龙沟,继续奔腾,一冲就冲到舜帝曾经奏乐的北岭山外的西江边。此时,马身突然蜕变为石,即现今的“五马归槽”一景。
据传,明太祖朱元璋得了天下之后,为了巩固其帝业,曾派人遍游天下,专门破坏所谓“真龙穴”的风水。有个执行官来到肇庆,在当年包拯放马归槽的地方,筹思破坏这个“五马归槽”的穴道,忽然,土地公破土而出,声言此地不能破,否则江山长不了。“山形物像真,自有一乾坤。”说的是端州风水好。
但执行官还是把“五马归槽”动了,变成“一马回头”。后来,端州果然只出了一个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后人吟咏“五马归槽”诗云:
五马渡江一马龙,童谣曾北晋辙东。
推蓬见山马亦五,虽不浮渡姿皆雄。
一匹蹻蹻在前立,四匹护落行相从。
帆随江转马亦转,横见侧出奇难穷。
当然,这个编造是牵强附会的。南明永历帝朱由榔的反清大业,与端州江边五块岩石根本没有任何关系。
再说,包拯在“五马归槽”之后,发布了一道衙令,凡有为官者,不得骑马入村;凡是公干者,马须绕村而行。真是:
林阜纷纷策蹇行,伏枥谁知千里情。
云雾降精为时出,方驾永使风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