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一阶谓词的基本概念
1.命题与真值
命题:具有真假意义的陈述句称为命题。
命题的真值:T:表示命题为真;F:表示命题为假。
一个命题不能同时既为真又为假,一个命题可在一定条件下为真,而在另一条件下为假。
2.论域和谓词
论域:由所讨论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亦称为个体域。个体为论域中的元素。
谓词:在谓词逻辑中命题是用形如P(x1,x2,…,xn)的谓词来表示的。谓词名是命题的谓语,表示个体的性质、状态或个体之间的关系。个体是命题的主语,表示独立存在的事物或概念。
例如:GREATER(x,6),表示x大于6;TEACHER(father(Wang Hong)),表示王宏的父亲是一位教师。
谓词与函数的区别:谓词是D到{T,F}的映射,函数是D到D的映射;谓词的真值是T和F,函数的值(无真值)是D中的元素;谓词可独立存在,函数只能作为谓词的个体。
3.连接词
﹁:“非”或者“否定”。表示对其后面的命题的否定。
∨:“析取”。表示所连接的两个命题之间具有“或”的关系。
∧:“合取”。表示所连接的两个命题之间具有“与”的关系。
→:“条件”或“蕴含”。表示“若……则……”的语义。读作“如果P,则Q”。其中,P称为条件的前件,Q称为条件的后件。
↔:称为“等价”或“双条件”。它表示“当且仅当”的语义。即读作“P当且仅当Q”。例如,对命题P和Q,“P↔Q”表示“P当且仅当Q”。
表2-1 连接词的逻辑关系
4.量词
∀:全称量词,意思是“所有的”、“任一个”。命题为真,当且仅当对个体域中的所有个体x,都有为真;为假,当且仅当至少存在一个xi∈D,使得P(xi)为假。
∃:存在量词,意思是“至少有一个”、“存在有”。命题为真,当且仅当至少存在一个xi∈D,使得为真;命题为假,当且仅当对个体域中的所有个体x,都有为假。
5.项与合式公式
项是指把个体常量、个体变量和函数统一起来。项满足如下规则:
(1)单独一个个体词是项;
(2)若t1,t2,…,tn是项,f是n元函数,则f(t1,t2,…,tn)是项;
(3)由(1)、(2)生成的表达式是项。
原子谓词公式:
若t1,t2,…,tn是项,P是谓词,则称P(t1,t2,…,tn)为原子谓词公式。
满足如下规则的谓词演算可得到合式公式:
(1)单个原子谓词公式是合式公式;
(2)若A是合式公式,则﹁A也是合式公式;
(3)若A,B是合式公式,则A∨B,A∧B,A→B,A↔B也都是合式公式;
(4)若A是合式公式,x是项,则(x)A(x)和(x)A(x)都是合式公式。
例如:﹁P(x,y)∨Q(y),(x)(A(x)→B(x)),都是合式公式。
连词的优先级:﹁,∧,∨,→,↔。
6.自由变元与约束变元
辖域内与量词中同名的变元称为约束变元。不受约束的变元称为自由变元。辖域指位于量词后面的单个谓词或者用括号括起来的合式公式。
例如:(∀x)(P(x,y)→Q(x,y))∨R(x,y),其中,(P(x,y)→Q(x,y))是(∀x)的辖域。辖域内的变元x是受(∀x)约束的变元,R(x,y)中的 x和所有的 y都是自由变元。
谓词公式中的变元可以换名。但需注意:
(1)对约束变元,必须把同名的约束变元都统一换成另外一个相同的名字,且不能与辖域内的自由变元同名。
例如:对(∀x)P(x,y),可把约束变元x换成z,得到公式(∀z)P(z,y)。
(2)对辖域内的自由变元,不能改成与约束变元相同的名字。
例如:对(∀x)P(x,y),可把y换成z,得到(∀x)P(x,z),但不能换成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