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八零后的童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到了一年级,学习就进入了正轨,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要识字就得先学拼音,这是每一位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都知道的事。这一抬脚是不是读书的那块料马上就显现了出来,那些拼音字母我学起来依然还是很吃力,比学前班的时候好不到哪里去,特别是两个以上字母组合的发音我总是记不住,声母和韵母也常常混淆,对于试卷中和老师出的题目读拼音写汉字或者汉字写拼音,我基本上都是靠猜,而天赋较好的班长几乎每次都能够全部答对,这就让我们几个成绩较差的学生羡慕的同时心里也产生了怀疑,因为班长的家和老师的家离得很近,我们都怀疑老师肯定是存有私心,每次考试或者出题目都提前给了班长答案,他才能够考出这么好的成绩来。面对我们的质疑,班长总是笑而不答,这就更加让我觉得自己成绩差是理所当然的事。

人们常说凡事都得遵循循序渐进,就好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孩,如果迈的步子大了就会跌倒,学习也是一样,语文学习了那些令人头痛的拼音字母后,就开始学习语言文字了,对于语言文字的学习我没有找到捷径,完完全全就是靠死记硬背的积累。刚开始学习的语言文字虽然很简单,但对于刚刚起步的我学习起来却非常的吃力,虽然在我还没有读书之前很多文字在日常生活中就已经频频接触,如:人、口、手,上、中、下、爸爸、妈妈……但我也是只知其名而不知其形,现在不但要记住它们的样子,还要会写还要懂得它们的含义,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知识就如潮水一般汹涌而来,搞得我头昏脑涨,分不清今夕是何年。

鸡、鸭、鹅,这边少,那边多。这边只有几只鸡,那边鸭多鹅也多,老师依然站在那张烂讲台前讲课,我依然坐在下面认真地听课。冬天的村子特别寒冷,阳光洒在空旷的田野上从窗户望过去一片耀眼的光芒。我身上的衣服抵御不住窗外刮进来的寒风,袜子和凉鞋温暖不了我的小脚,冰冷的小手如果不是要写字,我真想一直藏在裤兜里暖着。

教室里突然响起两声响亮的喷嚏声,我的鼻子突然骚痒起来,我觉得也有必要来两个喷嚏缓解一下,喷嚏过后感觉鼻子舒服多了,好像有鼻涕流出来了耶!我用袖子擦了擦,没有擦干净,总觉得鼻子下面嘴唇上面的那块地方还是有点黏乎乎的,我用手指拭了拭,然后把手指往裤子上抹了抹。

“鸡、鸭、鹅、这边少……”朗朗的读书声又响起,书声溢出教室消散在冬日的暖阳中,很想出去外面晒太阳。

《秋天》天气凉了,一片一片黄叶从树上落下来。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啊!秋天来了。

从这篇课文开始,老师就要求我们要背诵课文了,为了争取不被老师留堂,我不得不像那些孩子一样在寒冷的早上拿着书本睡眼朦胧地坐在禾坪唇上读书,阿公告诉我说人的大脑经过一整夜的休眠,早晨起床后的那段时间记忆力处于最佳的状态,这段时间读书的效果是最好的最容易记住的,不知道阿公这样说是不是想骗我早起床,不过像这么冷的天气坐在禾坪唇上读书远远不如躺在床上读书要舒服这是勿庸置疑的,但床能给我一个温馨的睡眠环境,在阿公阿婆的眼中,床却是滋长我惰性的温床,因为我若是躺在床上认认真真地读书,他们都会认为我是在偷懒不肯用功,我坐在禾坪唇上就是在打瞌睡,他们都会认为我是在认真学习。算了吧!还是努力活成他们想要的样子。

读着读着我的思绪就放飞了:是不是全世界的天气都像我的村子一样这么的冷啊?老爸老妈那里不知道会不会好一点?这个世界上不知道有没有不怕冷的人……

纵使清晨的天气是如此的冰冷也阻挡不了村民们勤劳的脚步,那些早起放牛、放羊、菜地里摘菜的村民已经踏着匆匆的脚步陆陆续续回家了,我也该去吃早餐上学了,阿婆已经在厨房里唤了几次了。

我最喜欢吃的早餐就是阿婆做的鸡蛋捞粥,那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人间美味,做法很简单,我也会做但就是做不出阿婆的那种“鲜”味来。先磕个鸡蛋在碗里,舀上滚烫的稀饭,洒少许盐,然后用筷子搅拌均匀,最后滴几滴猪油上去就做好了,鸡蛋的清香和猪油的香味交融在一起,随着腾腾的热气扑鼻而来让人食欲大开。

如果每天早上我都能有如此这般的待遇,那就太过于奢侈了,家里的那几只老母鸡也供应不过来,因为鸡蛋阿婆还要拿一些到墟场上去换钱买肉吃。我每天的早餐还是以生抽炒饭为主,做法也很简单我也会做但就是做不出阿婆的那种“香”味来,先把那口黑漆漆的铁锅在柴火下烧热,浇少许油上去,待油温升得差不多的时候就把昨天的剩饭倒进去,冷饭碰到热锅马上就发出“滋~滋~”的声音,然后用锅铲反复翻炒,最后再滴几滴生抽洒些水上去,盖上锅盖焖几分钟,炒饭就可以出锅了。炒饭虽香,但吃起来容易噎人,没事的,拿水勺在水缸里舀点水喝喝喉咙就顺畅了。

如果说学校是我的第二个家的话,那么我的家就是第二个学校,我每天都徘徊在学校和家之间,这种日子是很枯燥和乏味的,但我也只能随波逐流遵循这种成长规律,因为村子里的所有小孩都是这样过日子的。不过幸好有星期六下午和星期日这一天半的时间不用上学,但是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就算不用上学想在家里偷懒睡个懒觉家长们都是不允许的,不用读书的时候就必须得帮家里干活,在阿公阿婆的传统思想中一个人从小就不能养成惰性,一个懒惰的人将来是会被社会淘汰的,还有就是由勤变惰易,由惰变勤难的思想也一直在禁锢着他们。“学懒三天,学勤三年”阿公阿婆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所以他们是容不得我偷懒的。虽然我年纪小肩膀上还挑不起什么重担子,但一日三餐烧火,把剩饭和糠搅拌好拿到禾坪上喂鸡并在一旁守着防止伯母家的鸡前来蹭吃,跟着堂哥或者村里那些年长的孩子一起上山砍柴、摘松果子(熟了的摘来烧火)……这些都是我不想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份内之活。

其实我是很想去放牛或者放羊的,遗憾的是家里从我会做家务起就没有养过牛和羊,因为家里没有年轻的劳动力,阿公阿婆除了种田种地外就只能养些鸡来补贴一下家用,如果再去养这养那的他们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这对于生长在农村的我来说,多多少少都觉得有点缺陷美。我很羡慕那些家里有牛有羊的孩子,下午放学回到家把书包一扔,随随便便吃些点心,便牵着大水牛小山羊出去放牧了,到了斜阳坠下炊烟袅袅的时候,他们牵着挺着大肚子的牛、羊走在回家的路上,在我的眼中就是一种凯旋。

相对于做家务我还是更喜欢玩耍,在我的眼中玩耍是比做家务要轻松得多的活法,我常常都会因为贪玩而忘了完成阿婆交代的任务惹得阿婆生气,所以我也常常会和拿着竹鞭子的阿婆赛跑,和家长们赛跑这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身边是常常可以看到的,堂哥这个家伙跑步的速度就非常快,暴发力也相当惊人,几乎每次都甩伯母好几条街,虽然伯母不是堂哥的对手,但这传承下来的习俗还是不能丢的,仪式感也还是要有的,败阵下来后,伯母每次都会指着堂哥逃跑的方向很有尊严地扬上几句,什么不给堂哥饭吃啊!不要堂哥回家了!不准他再去读书了……

我和阿婆之间的比赛如果我跑赢了,外边躲一躲等阿婆心头的气消了,事情也就化小了,挨挨骂就算过去了。如果阿婆跑赢了被她给逮到了,那皮肉之苦常常都是在所难免,那竹鞭子抽打在身上真的是火辣辣的疼钻心的痛,而且还伴随着一种痒痒的错觉,几鞭子抽下来,痛中带痒痒中又痛,抽得我又蹦又跳,一顿狂抓。

虽然我贪玩常常惹阿公阿婆生气但我却有着一颗安分守己的心,对于那些偷鸡摸狗的事我是不敢去触碰的,阿公阿婆常常告诫我们兄弟几人,谁若敢去偷人家的东西被他们知道了就把他的手给剁了。在村子里,一个人的名节很重要,特别是小孩子,如果一个小孩子去偷人家的东西被知道了,那真是好事不出门丑事传千里,过不了几天就会传遍整个村子,不但男女老少皆知,就连带崽的老母鸡都会拿这事作为典型案例来教育自己的下一代。一个孩子如果被冠以了偷的骂名后,不但全家几辈人的脸面都会被扫光,而且这个烙印在村民们的心中永远都抹不去。

虽然我没有干过什么偷鸡摸狗的事,但我也没做过什么好事,可能是因为村子水浅庙小,不过阿公阿婆也很少给我灌输这方面的思想。在《过桥》这篇课文中老师就给我们讲述了雷锋的好人好事,有一天上学的时候下大雨,河水漫过桥面,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背过桥去,放学的时候又一个一个背回来。老师给我们介绍了雷锋,还号召我们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多做好人好事。对于雷锋叔叔在学前班的时候我就拿作业簿问过阿公封面上的那个人是谁,阿公告诉我是雷锋,阿公还说旁边的那几个字是毛主席题的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晚上吃饭的时候我和阿公阿婆提起了关于老师说的好人好事,阿婆说做好事就算了,只要我听话、好好吃饭、不去招惹事非她就感谢观音菩萨了。阿公说只要我好好读书不被老师抓去留堂就已经是天大的好事了。

阿公阿婆肯定又是在骗人,哼!不要以为我不知道,老师都和我们说了学雷锋做好事就是捡到别人的东西要归还给人家,看到有人跌倒了要主动上前去把他扶起来,看到有牛羊在吃人家的庄稼要把它牵开……阿婆这么说肯定又是在骗我吃饭,阿公就是在骗我写作业,我才不相信他们的鬼话呢!

学习了雷锋的好人好事之后,接下来就是一篇很有启蒙性的课文《皮球浮上来了》,课文讲完后,为了加深我们的印象,老师建议我们回家后也可以动手去做一做试验,既然老师有交代,自然是师令不敢违,如果偷懒没有去做,万一老师在课堂上追问起来,同学们都说动手做了,自己却说不出个之乎者也来,那是会被老师骂的,我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懒哟没有学问,无脸见爹娘……

家里是拿不出皮球这么高档的玩具来的,但总得有个东西让我浮起来,我冥思苦想也想不出有什么合适的东西,后来阿公说用乒乓球就可以了,我一拍大腿,对也!反正都是个球管它皮球还是乒乓球。于是我把从堂哥那里借来的乒乓球从桶里用水浮了上来。不知道其他的同学有没有动手去做,老师后来也没有追问,反正自己动手去做了心里就踏实,最起码问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