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之美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无家者的歌:
芦花寒雁图轴

《芦花寒雁图轴》,纸本墨笔,纵83厘米,横29.8厘米,未系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画塘题有一首《渔父词》:“点点青山照水光,飞飞寒雁背人忙。冲小浦,转横塘,芦花两岸一朝霜。”禅宗有“芦花两岸雪,江水一天秋”的说法,此诗就是以一片空明来写觉悟者无住于心的境界。

图画秋天景色,蒙蒙江面上,芦苇参差,随风摇曳,一叶小舟穿行于芦苇中,舟中人意态悠闲,坐于船头,仰望前方。芦苇丛上,大雁点点。再向远方,朦胧的村落,模糊的远山,构成一幅荒寒阒寂的画面,传达出画家萧散历落的情怀。

此图表现出吴镇绘画轻松活泼的格调。山绵延,水长长,秋高气爽,芦苇萧瑟,水落石出,沙净天明,而小舟正在水中央,一人正在小舟上,不钓鱼,不摇桨,船前无风,船后无浪,渔父抬头远望,不在寻归途,只在船闲荡。又画寒雁两只,相与戏弄,与芦苇戏弄,与舟者戏弄——一个透脱快活的世界。

吴镇《芦花寒雁图轴》 北京故宫博物院 83cm×29.8cm

这幅画隐藏一个关于“家”的话题。归飞的大雁忘记了归家的事,古代诗画中出现的鸿飞点点,往往表达的是“归”的思想,这里的大雁却不是归飞何急,而是避人匆匆。

吴镇的渔父艺术,其实就是无家者的歌。暮色将近,晚风又起,路上多是急归者,江上少了钓鱼人,此时正是归去之时,连山林中的鸟也要栖息。吴镇等艺术家的渔父艺术所表达的却多是暮色中的“未归”者、深夜月光下的垂钓人,还有那伴着月光、裹着酒意与沙鸥共眠、与岸花缱绻的醉卧人。这幅画刻意营造气氛,在芦花丛中闲荡的小舟没有急急的归家欲望,只在这个天地里优游闲荡。

吴镇的渔父艺术极力创造一种远离“岸”的艺术世界,没有一个底定处,没有绝对的依归和终极的依靠,“家”的灯光转换为熹微的晨光,岸的锚点更易为江中的闲荡。没有了村前,没有了江边,也不知岸在何处,只有一个无定的漂荡过程,只有一个绵绵无尽、没有边际的“天涯”。吴镇的渔父艺术所要表达的是,这没有岸的天涯漂流人不是天地之“客”,而是世界之“主”,处处都是“家”。它突出人平宁的心境,没有获得后的欣喜,没有赶路人的急迫,没有江湖艰险的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