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老子道德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5章 视之不见

第十四章视之不见

【河上正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①;听之不闻②,名曰“希”③;搏之不得,名曰“微”④。此三者不可致诘⑤,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⑥,其下不昧⑦。绳绳⑧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为“惚恍”⑨。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⑩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⑪。

〖王弼版〗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帛书版〗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搏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一者,其上不谬,其下不惚,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沕望。

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注释】

【1】夷:(yí)平,平坦。引申为没有障碍,没有阻挡。似透明的,没有看到。此意,无色,视之不见。

【2】闻:(wén)听见,知声。

【3】希:(xī)稀少,罕见,空旷。此意,无声,听而不闻。

【4】微:(wēi)细,小。微小。此意为,小到无法形容,无形。

【5】诘:(jié)追问,责问。

【6】皦:(jiǎo)清晰,明白。

【7】昧:(mèi)昏暗,隐藏。

【8】绳绳:(shéng shéng)绳,可以接续延长的索带,用两股或以上的棉麻纤维或棕草等拧成的条状物。本处指,结绳记事。

【9】惚恍:(hū huǎng)惚,精神不集中,神智飘忽。恍,猛然惊醒。惚恍,本处指隐约不清,混沌不明,又真实可见。

【10】御:(yù)古指驾驭马车。此处泛指“驾驭”。

【11】道纪:(dào jì)纪,开端。通“记”,记录。道的开端,最早的记录。

【任凭般若解】

视之不见,我们称其为“夷”,

听之不闻,我们称之为“希”,

抓也抓不到,我们称之为“微”。

以“夷”“”希”“”微”来形容道,也不能很形象,

所以混其在一起说。

上不够亮,下不够暗,从结绳记事开始,

也不能赋予一个准确的名字,反复归纳,

好像没有一样。

这种无色无声无形之物,我们称其为“惚恍”。

前不见其头,后不见其尾,

以古时之道,处理今日之事,

可以知道上古开始,是最早有道的纪录。

故道虽无形,古已有之,且已用之。

故云:

大为不做融天地,道以无形贯古今。

以无为有有似无,用若不知用还勤。

〖河上公注〗

视之不见名曰夷,无色曰夷。言一无彩色,不可得视而见之。听之不见名曰希,无声曰希。言一无音声,不可得听而闻之。搏之不得名曰微。无形曰微。言一无形体,不可抟持而得之。此三者不可致诘,三者,谓夷、希、微也。不可致诘者,夫无色、无声、无形,口不能言,书不能传,当受之以静,求之以神也,不可问诘而得之也。

故混而为一。混,合也。故合于三名之为一。其上不皦,言一在天上,不皦。皦,光明。其下不昧。言一在天下,不昧。昧,有所闇冥。绳绳不可名,绳绳者,动行无穷级也。

不可名者,非一色也,不可以青黄白黑别,非一声也,不可以宫商角征羽听,非一形也,不可以长短大小度之也。

复归于无物。物,质也。复当归之于无质。是谓无状之状,言一无形状,而能为万物作形状也。无物之象,一无物质,而为万物设形象也。

是谓惚恍。一忽忽恍恍者,若存若亡,不可见之也。迎之不见其首,一无端末,不可预待也。除情去欲,一自归之也。随之不见其后,言一无影迹,不可得而看。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圣人执守古道,生一以御物,知今当有一也。能知古始,是谓道纪。人能知上古本始有一,是谓知道纲纪也。

〖王弼注〗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也。无状无象,无声无响,故能无所不通,无所不往,不得而知,更以我耳目体,不知为名,故不可致诘,混而为一也。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欲言无邪,而物由以成也。欲言有邪,而不见其形,故曰,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也。

是谓惚恍。不可得而定也。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有,有其事。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虽今古不同,时移俗易,故莫不由乎此,以成其治者也。故可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上古虽远,其道存焉,故虽在,今可以知古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