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从国际来看,中国发展要赶上世界,就需要对世界发展大势有一个很好的把握
邓小平同志当年十分明确地指出:“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4) 他强调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发展经济,不开放是很难搞起来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要搞开放,西方国家在资金和技术上就是互相融合、交流的。邓小平这里突出强调对外开放,实际上说的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大趋势。中国之路能快速发展起来,也正是顺应了这一大趋势。
关于经济全球化,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系统研究政治经济学、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规律时就注意到了,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重要著作中作过天才的预测。《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5) “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6)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7) 在今天,经济全球化借助科学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了更迅猛深入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商品、技术、信息,特别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造成一种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现在,我国同世界的联系空前紧密,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已经深度融合,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世界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尽管近年来全球化遭遇逆流和回头浪,但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是长期趋势。这就要求我们站在历史的一边,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这已为世界和我国发展实践所证明。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我们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要善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这是我们党把开放作为新发展理念重要内容的深刻依据。
与此同时,世界发展的另一个大势是,新的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对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极大推动作用。这种大势,早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时代便初露端倪,马克思、恩格斯同样深刻和敏锐地注意到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8) 资本主义生产力之所以有如此快速的发展,一个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科学技术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突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世界生产力这种发展大趋势,表现得尤为突出。我们党很早就关注到这一发展趋势。1978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对此有十分深刻的论述。他在讲话中谈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认识问题”,并明确指出:“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 (9) 随后,邓小平同志又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科学技术发展所引发的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这种大趋势在今天进一步凸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 (10) 当前,世界正处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交汇点上。科学技术在广泛交叉和深度融合中不断创新,特别是以信息、生命、纳米、材料等科技为基础的系统集成创新,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驱动着经济社会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国家抓紧制定新的科技发展战略,抢占科技和产业制高点,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科技创新成为赢得未来发展的先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方式深刻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这是我们党把创新作为新发展理念重要内容并且把创新置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的深刻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