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城市社会治理的方式
城市社会治理对象的多样性、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主体利益的多元化,决定了城市社会治理的方式不可能是单一的、孤立的,而只能是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党的十八大以来城市社会治理方式日益多样化。
1.依法治理
法治是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基本形式。城市社会治理必须加快推进法治化进程,提高法治化水平。自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基本方略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党的十八大以后,又提出全面依法治国,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依法治理,才能保证社会稳定发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的安居乐业。依法治国要遵循“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部署,全面推进城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首先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方面的立法,尤其是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立法,从源头上构建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推进社会治理领域的相关立法,争取尽快形成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法律体系,为社会治理提供高效的法治保障。要严格执法,加大对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劳动保障等与城市社会治理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的执法。坚持公正司法,推进司法改革,保障司法公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开展全民法治教育,培育法治观念,营造学法、尊法、用法、守法的法治氛围。总之,依法治理就是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进行城市社会治理。
2.道德治理
道德和法律是指引人们行为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在我国历史上就非常重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治理国家和社会。城市社会治理也要充分发挥德治教化作用,其一,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教育、道德教化。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确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有效整合社会意识,凝聚社会价值共识,引领全体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优良革命传统,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陶冶道德情操。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全面建设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讲好“平安故事”,增强平安建设的亲和力、公信力。其二,要积极推进各层级道德领域评选、评议工作。改进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评选表彰工作,进一步细化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政策,设立市级专项资金,及时表彰见义勇为行为。全面开展“最美人物”“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系列选树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弘扬正气新风。在社区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评选,形成良好的道德约束激励机制。其三,要积极推进道德规范、诚信体系建设,加强居民公约建设,建立健全居民公约监督和奖励机制。党委和有关部门要指导群团组织、协会商会等加强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建设,弘扬公序良俗。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增加守信红利,提高失信代价。
3.文化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特别提到城市社会治理中文化治理的重要性。他指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文化是制度之母、法治之魂。文化的支撑和润泽是新时代城市社会治理创新和发展的新境界,文化治理作为城市社会治理的方式日益受到重视和加强。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因此,我国城市社会治理需要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文化涵养民族精神,凝聚人民群众的思想,形成社会治理的文化基础。同时,从城市治理的角度来看,还要大力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发展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动力,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共文化领域,培育和规范文化类社会组织。要加强公共文化类产品和服务供给,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发展。创新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保障力度。
4.科技治理
在城市社会治理这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中,现代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基础性支撑作用越来越重要。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讲话中提出的要求。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人们的生活和社会需求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就要求城市社会治理必须向智能化转变。近年来兴起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就是信息化在社会治理中的运用,2015年7月,国务院颁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重塑社会治理新范式,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警务在城市社会治理中日益发展并展现了科技治理的效能。与“互联网+”相关的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为城市社会治理技术赋能,“雪亮工程”“天网工程”等将视频监控源与数据分析、人脸识别、车牌识别、智能预警等技术相结合,有效提升了治安管控、交通拥堵缓解等方面的预防预警预控能力,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