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拔罐指南(新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刮痧疗法的作用机制

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在人体选取一定的部位反复刮动,摩擦患者皮肤,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刮痧是根据中医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运用手法强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到醒神救逆、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的一种疗法。

刮痧施术于皮部对机体的作用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预防保健作用,二是治疗作用。

一、刮痧是如何预防保健的

刮痧疗法的预防保健作用包括健康保健预防与既病防变两类。刮痧疗法作用部位是体表皮肤,皮肤是机体暴露于外的最表浅部分,直接接触外界,对外界的湿、热、风、寒等毒邪起适应与防卫作用。皮肤之所以具有这些功能,主要依靠的是机体内卫气的作用。卫气出于上焦,由肺气推送,先循行于皮肤之中,卫气调和,则“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灵枢·本脏》)。健康人常刮痧(如取背俞穴、足三里穴等)可增强卫气,卫气强则抵御外邪能力强,外邪不易侵表,机体自可安康。若外邪侵表,出现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表证,及时刮痧(如取肺俞、中府等)可将表邪及时祛除,以免表邪不祛,蔓延进入五脏六腑而生大病。

“痧”就是体内毒素淤积、阻塞,一旦“不通”,病症便随之而来。刮痧时,刮板向下的压力会使微循环障碍部位瘀滞的血液从毛细血管壁的间隙渗出于血脉之外,暂留在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之间,这些含有体内毒素的离经之血就是我们看到的痧。

刮拭瞬间所出现的痧迅速地改变了血管腔内血液的瘀滞状态,减轻了血管腔内的压力,使含有营养物质的新鲜血液畅行无阻,也将代谢废物及时带走。局部组织不再受代谢废物瘀滞和新鲜营养无法获得之苦,就可维持良好的内循环和生命活力,远离疾病了。

机体在未病的亚健康状态或脏腑器官有病理改变时,相关部位的微循环均会有异常改变。只要出现微循环障碍,无论有无自觉症状,刮痧都可起到保健作用。

刮出的痧颜色会由深至浅而改变,最后完全消失不见。

小贴士:

机体仅靠心脏的收缩力是不可能将心脏内的血液送到组织细胞的,必须依靠遍布全身的微血管进行调节,因此,微循环是否通畅从根本上决定着人体的健康状况。危害现代人健康的许多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动脉硬化等都与微循环不畅有密切关系。

微循环的理论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了中医“经络不通”“气血不畅”的现象,并形象、生动地揭示了刮痧保健康之谜。

刮出之痧颜色逐渐变浅,最后消失,皮肤恢复正常颜色。刮出的痧哪里去了?用现代医学免疫学的理论来分析退痧的现象和过程:痧的消失不是毒素被身体吸收了,而是毒素被身体内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分解排出体外了。

痧是渗透到血脉之外,存在于组织之间、皮肤之下的离经之血。这些离经之血被身体视为异物,交给具有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及血液中的吞噬细胞来识别、化解,最终通过呼吸、汗液、尿液等途径排出体外。

免疫系统是身体的防卫部队,免疫力低下是身体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刮痧正可以增强免疫力,经常刮痧,清除痧的过程可以激发免疫系统的功能,使体内免疫细胞得到锻炼,排异能力增强,可以有效、快速地清除病理产物,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和组织创伤的修复能力。这是刮痧的另一个重要的保健作用,这一点对免疫机能逐渐下降的现代人尤为重要。

二、刮痧疗法的六大治疗作用

(一)活血祛瘀

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的血液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二)调整阴阳

刮痧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双向作用,如肠蠕动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等处使用刮痧手法可使亢进者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功能减退者,则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这说明刮痧可以调整脏腑阴阳的偏盛偏衰,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三)舒筋通络

据临床经验,凡有疼痛则肌肉必紧张,凡有肌紧张又势必疼痛。它们常互为因果关系,刮痧治疗中我们看到,消除了疼痛病灶,肌紧张也就消除;如果使紧张的肌肉得以松弛,则疼痛和压迫症状也可以明显减轻或消失,且有利于病灶修复。

(四)信息调整

刮痧可以产生各种刺激或各种能量,并以传递的方式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产生一定的生物信息,通过信息传递系统输入到相关脏器,对失常的生物信息加以调整,从而起到对病变脏器的调整作用。这是刮痧治病和保健的依据之一。

(五)排出毒素

刮痧过程(用刮法使皮肤出痧)可使局部组织形成高度充血,血管神经受到刺激使血管扩张,血液及淋巴液流动增快,吞噬作用及清除力量加强,使体内包含毒素和废物的离经之血加速排出,组织细胞进一步得到营养,从而使血液得到净化,全身抵抗力得到增强,从而达到减轻病势,促进康复的目的。

(六)行气活血

气血通过经络系统的传输对人体起着濡养、温煦等作用。刮痧作用于肌表,使经络通畅,气血通达,则瘀血化散,凝滞固塞得以崩解消除,全身气血通达无碍,局部疼痛得以减轻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