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青少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后视偏差”是指在知道一个不好预测事件的结果后,一个人更容易相信自己“早就知道结果会这样”的一种认知偏差。为此,他甚至会扭曲记忆,夸大原先对这一事件猜测的正确倾向。

后视偏差
人人都是“事后诸葛亮”

大考结束后,你和几个同学相约一起去旅游。你们在两个方案之间犹豫不决、徘徊不定:一是去远足爬山,二是去泡温泉。后来,大家举手表决去远足爬山。结果,刚到半山腰,天空就飘起了细雨,你们不得不赶在大雨到来之前返回。这时候,肯定有人站出来趾高气扬地说:“看,当时还是应该听我的,去泡温泉吧!”

你是不是对这种“马后炮”的行为很生气?先别忙着反驳他,其实你自己有时候也会“事后诸葛亮”。就拿最近一次大考来说,在做语文试卷时,有好几道选择题你在两个选项间犹豫不决,踌躇许久才选择了其中一个,结果在答案公布后,你发现被你放弃的那个选项才是正确答案!你是不是会在心里懊悔:“运气太差了,我当时要是再坚定一点就好了!”可惜的是,每一次考试之后,你都会这么跟自己说,然而每一次的结果也都一样。

“后视偏差”会导致人们不是根据过程是否合理来评估一个决策的好坏,而是以结果的好坏作为判断标准——结果越糟糕,“后视偏差”就会越严重。这对人们的决策有着恶劣的影响。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终身教授奚恺元在《别做正常的傻瓜》一书中告诫我们:“事后诸葛亮”并不仅仅是过嘴瘾这么简单,它会导致一个人高估自己的能力,很难客观地去评价别人。

心理学家通过持续研究还发现,你的大脑一旦接受了一种新的观点,就会立即丧失很大一部分记忆——无法回想起自己观点改变之前的那些想法。所以,一个人的记忆在很多时候是靠不住的。大脑在回忆时,往往会用记忆碎片重新构建当时的场景,这就容易导致客观事实被个人的主观意志所篡改,并且每回忆一次,记忆就会被重构一次,回忆的次数越多,客观被主观干扰得就越多,也就越容易失真。

那么,如何才能从“后视偏差”这一循环怪圈中走出来?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吧。

你的预测准不准?

当你遇到重要事情时,请把你对事情结果的预测写下来,并写下这样预测的理由。事后再来看自己预测得到底准不准。如此,可以有效避免因回忆重构而产生的“后视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