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原生家庭都有病
01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著名的心理学大师,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
他认为人的一切精神疾病、性格缺陷,其实都是童年阴影造成的。人长大以后,会有意识地压制、本能地想忘记那些痛苦的记忆,那些压抑到潜意识里的过往记忆又会时不时地冒出来兴风作浪一番,结果就是越是被压制的东西就越容易反弹。
那些长在阳光下的小孩,很难明白生长在病态原生家庭的人的感受。
前段时间我在微博上收到了小九的私信,她说:“萨摩,你在吗?我想我可能恋爱了。我遇到了一个男孩子,他跟我表白了,我也很喜欢他。”
我刚准备给她回恭喜,就收到了第二条私信:“可是……我有一个很难以启齿的麻烦,我可能有亲密关系障碍。我很害怕建立亲密关系,过马路车很多,他想要拉我,我条件反射地把他的手甩开了,第一次正式约会完,他送我回家,送我到楼下以后想亲我,我用最快的速度逃跑了……我也想谈正常的恋爱,想跟男朋友亲亲抱抱举高高,可我做不到,我很怕别人碰我,别人离我太近我就浑身难受,神经紧张,手心冒汗。以前上大学,我们宿舍的人都觉得我有病,也不怎么带我玩……”
那阵子刚好在读一些心理学的入门书,我就问她,是不是有什么童年阴影。因为所有的问题背后都有原因,她总不会平白无故地有亲密关系障碍。
02
隔了很久她才回我,大概陷入回忆的漩涡里了吧。
她说,这些事情她从来没跟人说过。
她爸妈在她11岁的时候离婚了,闹了很久。那段时间她爸妈经常往法院跑,离婚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她爸酗酒,每次喝多了就家暴,经常把她妈打得鼻青脸肿的。每次打完没几天,又像没事人一样,给她妈买这个买那个,情绪反复无常,像神经病一样。小时候,她很怕爸爸,爸爸给她买的玩具,她都不敢玩,怕玩坏了挨打。虽然他爸没打过她,但她一直害怕他会打她,所以每次寒暑假,经常以做作业为理由去邻居家呆着。她妈在超市工作,经常忙到很晚才下班,不放心她一个人和她爸独处,一有机会就把她送到外婆家或小姨家。
费了好大的劲,她妈妈才离了婚,并拿到了她的抚养权。
后来搬了家,再后来有了新家,新的爸爸。
继父离过婚,但是没有小孩,每次出差都会给她买小礼物,看得出来很努力地想和她亲近。
但她心里始终有障碍,没办法跟继父亲近。继父越是对她好,她就越难过,为什么她的亲爸不对她好?上大学以后,她跟妈妈回过几次老家,听说她爸后来一直没再婚,日子过得很潦倒,在工地上打杂,家里的人提到他都很不屑。
她很害怕,她羡慕身边的朋友都在谈甜甜的恋爱,可她没办法完全投入到跟男友的感情里。她害怕一旦打破某些界限很多东西都会改变,连眼前仅有的幸福也会分崩离析。
我问她现在还恨她爸吗?有没有可能跟童年经历无关,而是在眼前的这段感情里两个人的节奏不同,你还没有那么投入?
她说不知道,或许恨吧,恨他以前打妈妈,恨他没给她一个快乐的童年,但是也觉得他可怜。她小时候家里在本地也算有钱人家,拿到的零花钱在小伙伴当中也是最多的,可是她爸爸自从跟人合伙做生意被骗了一大笔钱以后,先是沾上了酒跟赌,之后又开始家庭暴力,把好好的一个家毁了,也毁了自己。她有时候也会想,她现在这幅样子,26岁还很难建立亲密关系,多半拜他爸所赐吧。
可她爸这几年老说想见见她,还说对不起她们母女,这些年他存了一点钱,想给她们一点钱作为补偿。可她却只想逃,只想离他远一点。
她说她很喜欢现在的男朋友,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往前走,“拥有是失去的开始”的这种奇怪念头总在她的脑海里盘旋。
03
童年阴影带给人的影响太深刻了,原生家庭里的不幸多半会变成一个人一生的伤疤,但逃避永远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给小九的建议是:如果真的很珍惜这段感情,试着对男友坦白,让他多给她一些时间适应,尽量去看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同时,试着换一下角度考虑问题。
我们无法选择父母,但我们可以选择看待父母的方式。
父母也是人,是人就有缺点,没有完美的父母。一旦放下了“我的父母应该是完美的”这个执念,多少能原谅一些童年时期因家庭因素,因父母不懂得如何维系好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因不懂得如何教育子女所导致的问题。
给回忆留一些空隙,也许那些做得不好的父母,在儿时也曾被伤害过。因为可能从没被好好地爱过,所以他们不知道如何好好地爱孩子。他们不是不想,而是不会。
一个人背着沉重的包袱赶路会很辛苦,能早点放下就放下吧。
童年时期的阴影,对一个人往后的人生会有巨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也并非绝对的、必然的。我们可以一直记恨,不原谅父母没善待我们的地方,我们也可以选择放下,放下那些沉重的过往,去过全新的人生。
当不好的回忆汹涌袭来的时候,当痛苦难过的情绪进入到某个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消解的时候,去跟好朋友诉说,或者去看心理医生。总之,要找到能让你释放的方式,不要把负面情绪都憋着、压在心里,长久下去,哪天突然爆发了才是真的可怕。千万不要讳疾忌医、排斥治疗。
04
令人惆怅的是,童年阴影和原生家庭有病绝对不是个案。
2019年电视剧《都挺好》的大火,既而在网络上引发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就是某种程度上的证明。这是一部把原生家庭的伤口和童年阴影的残忍撕开给观众看的剧。
在这部剧里,身为苏家小女儿的苏明玉,从小就聪明且刻苦好学,一直保持着优异的成绩,有想考清华的理想和实力,却没有得到过任何优待,不要说优待,就连被公平地对待都是奢求。
只因她生活在一个重男轻女观念非常严重的家庭里,管家做主的母亲对她要求苛刻,父亲又是个“妻管严”,即使对女儿有一丝丝爱护和怜悯也没起到任何作用。
剧情最妙的地方在于,故事正式登场时,这出原生家庭悲剧的罪魁祸首——苏母,已经死了。
然而在苏母长年的极度专制和重男轻女下,苏爸成了一个自私、没担当,习惯在子女间耍威风、和稀泥的角色。大哥苏明成呢,小时候专注读书,对家里的事情不管不问,长大后却跑回来当长子、管家了,但又管得一塌糊涂。至于二哥苏明成,更是一个集槽点于一身的人,从小就被苏母宠着、惯着,妈宝又啃老,都成家立业了还是没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性情偏激,什么错都能怪到别人头上。苏明玉呢,表面上看,她事业有成,有车有房,坚强独立,但童年缺失的那一部分“母爱”,是她永远的伤口。
苏家的悲剧似乎是苏母一手造成的,可难道苏父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哲学方法论告诉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当我们把迷惑人眼的现象层层剥开以后,不难发现:苏家的家庭悲剧,其实是由两个原因导致的。
一是父权崩塌。
什么是父权?“男权制”,也称“男权主义、父权制”,特指男子在家庭、社会中的支配性特权。
苏父作为家庭的大家长之一,在家庭管理和运转中,在儿子和女儿的成长和教育中,贡献和作用微乎其微。如果他是一个合格的丈夫,在妻子偏心、苛待小女儿的时候,应该站出来跟妻子好好沟通,纠正妻子的错误言行;如果他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他应该尽可能地保证家里三个孩子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享受到同等的生活水平和受教育权利。
当然,一定会有人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一家人的事哪能算得那么清楚,多子女家庭要做到一碗水端平本来就很难。是的,这是事实。绝对的公平不可能实现,但相对的公平在一定程度上却是可以做到的。
二是苏母赵美兰原生家庭导致的缺陷的延续。
这部分在电视剧里呈现得较少,原著中赵美兰生长在一个重男轻女观念极重的家庭,即使结婚、有孩子了,也要一直帮衬娘家的弟弟一家。
对女儿明玉来说,苏母是一个绝对的坏人。
但对于两个儿子,苏母可以说是尽心尽力的好母亲。
她知道大儿子有考名校去美国的抱负,省吃俭用卖房子也要支持(虽然也有好面子的成分);她知道二儿子是个嘴甜会哄人但扶不上墙的材料,就费心思花钱走关系安排他的前程,为了儿子娶媳妇可以卖房支持,儿子结婚了,为了维护儿子家庭关系的和谐,从来没有怠慢过儿媳妇,对二儿子的小家照顾有加,又贴心又出力,还把媳妇的喜好和口味都记在心里。
苏母也是重男轻女观念家庭下的牺牲品,她是以那样的方式被养大的,所以她根本不知道女儿该怎么养,不知道女儿也该被好好疼惜。
苏家像是无数个畸形原生家庭的缩影,给子女都打上了“畸形”的烙印。
05
我认识很多“多子女家庭”长大的孩子,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一个家里,若是有儿有女,母亲强势父亲懦弱的话,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长大的孩子,也多半是女儿自强、独立,儿子容易性子软、懦弱、依赖性强。如果是哥哥与妹妹的设定,可能还好一些,如果是赶上了姐姐与弟弟的设定,那这个姐姐,必然是个长姐如母的角色,从小就要学着照顾自己和家人,操心这个操心那个,简直是亲妈的翻版。
原生家庭不仅严重影响子女的性格、做事方式,还会影响子女的价值观和择偶标准,很多人后来组建的小家简直像是原生家庭的翻版。
有什么样的父母,生在什么样的家庭里,这是我们无法选择的。
但如果不想陷入原生家庭的阴暗泥沼里,一定要试着跳出原生家庭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模式,把好的部分延续、糟糕的部分摒弃,认真地生活,努力开创属于自己的新生活,千万不要被原生家庭的“畸形烙印”影响。
往前看,放过自己,请相信:你值得拥有更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