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民族复兴的澎湃力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011年,当得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超过美国、中国重新回到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的消息时,我请工信部下属的赛迪研究院考证中国之前是什么时候把这一位置丢掉的。仔细查找历史资料后,他们反馈是在1850年前后,英国曾取代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19世纪末,美国又超过英国,其后把持第一制造大国地位长达一百多年,直到2010年中国制造业重新崛起。当然,中国制造业并未止步于此,而是继续高歌猛进,占全球制造业比重从2010年的18.9%攀升到2021年的近30%。这是一百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结果,是中华民族复兴征途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回想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近代史,创造了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遭遇深重危机,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中华民族积贫积弱,遭受资本主义列强的百般凌辱和剥削压迫,甚至走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懈奋斗、不断进取,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领全国人民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中央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这么一个大国要强大,要靠实体经济,不能泡沫化”“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强大的国防,也没有实现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要求。我们应该努力开发基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制度红利”、基于高素质劳动者的“新人口红利”、基于创新驱动的“新资源红利”,以及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新全球化红利”,掀起制造强国建设的新高潮。

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将隆重召开,这是我们党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为了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向党的二十大献礼,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计划出版《中国制造:民族复兴的澎湃力量》一书,我觉得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这本书以流畅的语言、生动的史实、朴实的评论回顾了中国制造复兴之路的来龙去脉,展现了中国人民在艰难困苦、贫穷落后的条件下向着工业现代化奋进的可歌可泣的动人历程,描绘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华儿女建设制造强国史诗般的创造性活动。这是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凝聚民族精神、提升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具体体现。

其次,这本书把中国制造置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进行观察和分析,客观判断中国制造目前在全球市场的定位及其转型升级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剖析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推进路径和演进逻辑,有助于理解党中央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判断,有助于理解将创新作为第一动力、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有助于认识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必要性。

最后,这本书不但讲述了中国制造在过去和现在是如何克服种种艰难险阻获得成功的,还阐释了中国制造未来继续获得成功的能力基础所在。中国制造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背后却始终隐藏着强大的生命韧性和适应柔性。中国制造抓住了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机遇,人尽其才,勠力同心,通过苦练内功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通过创新实践不断进步,在创新驱动战略引领下,不断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的步伐,成为构筑中国力量、创造中国价值的一个精彩样本。

我在工信部部长任上时,曾经推动过一个关于制造强国建设的出版项目,认识了本书作者曾纯同志,他是该项目的主笔,后来他把写作成果打印成书稿交给我,我通读书稿后提了一些意见,并与他进行了沟通交流,建议他修改完善后再出版。我转任政协职务后,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交流,他坦率表达了很多颇有见地的观点,对我很有启发。曾纯同志勤于思考,历史功底扎实,有较丰富的产业媒体传播经验,是讲述中国制造故事的合适人选。经过多轮修改,本书面貌一新。

“路不行不到,事不为不成”,个人如此,国家亦复如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倍加珍惜取得的伟大成果,总结发扬好宝贵经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更加奋进的姿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制造强国建设进程,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是为序。

2022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