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学课(新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古人的“相见礼”如何行

在以礼为纲的中国古代社会,人与人见面相交,可不是像今天大家点个头、握个手这么简单。“五礼”当中有“宾礼”一项,为不同人之间的交往制定了基础的礼节。一个人的个人修养如何,从他是否熟知这一套礼节上就能看出来。后来,随着历史沿革,宾礼中的相见礼逐渐发展成为一套烦琐但森严的礼仪制度。《儒林外史》中写范进进学回家,向他老丈人胡屠夫作揖,胡屠夫批他不要与平头百姓“拱手作揖,平起平坐”,中举之后,张乡绅来访,更是“同范进让了进来,到堂屋内平磕了头”。可见,相见礼在古时生活中是比较规范化的,根据相见者身份、场景等相异有所不同。比如长幼之间、平辈之间、大小官职之间、平级之间都有不同的礼节要求。那么,古时主要的相见礼都有哪些呢?

士相见礼

一、趋。一般是后辈、地位低下者或者主人,在一些特定场合,自觉遵照约定俗成或律法规定,低头弯腰、小步快走,向尊者、贵者、前辈、宾客表示恭敬。《论语·子罕》云:“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大意为孔子见到穿丧服的人、穿戴礼帽礼服的人和盲人,就算对方年轻,也一定要站起来;在这些人的面前走过时,快走几步,表示敬意。趋就是低头含腰,小步快走,是古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传统礼节。

二、拜。拜类似于今天的跪,但并不相同。《荀子》和《世说新语》中均有记载,古人的拜,屈膝跪地,头不至地,头与腰如衡之平。拜还分男女,《礼记·内则》记载,拜,两手相交,男尚(上)左手,女尚(上)右手。因为左主阳,男属阳;右主阴,女属阴,即男左女右。不过,古代的拜还可以细分为九种,《周礼·春宫·大祝》云:“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分别用在不同的场合,前四种日常生活中常用,而后面的只在特定场合使用,像吉拜、凶拜用于丧礼之上。

三、拱手。拱手礼是我们在影视作品中最常见的一种普通礼节,一般是右手抱拳,左手抱右手于胸前,立而不俯,表达敬意。但古人的拱手并不一定就是如此,《说文》徐铉注:“两手大指相柱也。”《尔雅·释诂》郭璞注:“两手合持为拱。”在细节上有些细微的不同。不过左手在外是一定的,因为只有在丧礼上所行的拱手礼,才是右手在外。

揖礼

四、作揖。作揖与拱手的不同之处在于,作揖之时,双手抱拳高拱,身体前倾,表达的恭敬之情要甚于拱手。陆游曾在《老学庵笔记》说:“古时作揖,但举手而已。”但后世习惯于拱手之时亦屈身,遂成作揖。拱手与作揖的区别在《颜氏家训》中也有所表现,“南人宾至不迎,相见捧手而不揖,送客下席而已;北人迎送并至门,相见则揖,皆古之道也”。

五、唱喏。明清小说中常见“唱喏”一词,这是古代男子的礼节,在作揖的同时出声致敬,《水浒传》第二回王进见高俅:“参见太尉,拜了四拜,躬身唱个喏,起来立在一边。”始于东晋时王氏一族。

六、长跪。此长跪并不同于现在“长跪不起”的含义,是表达古代晚辈面对长辈时的尊敬。席地而坐,双膝着地,臀部紧靠脚后跟。伸腰及股而两膝着地为跪。因为腰板挺直,身体似乎有所长长,故曰长跪。《史记·留侯世家》云:“有一老父,衣褐,至(张)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此乃古代见面礼中的大礼。

七、鞠躬。鞠躬是为数不多保留到如今的古代见面礼,在表达敬意或默哀的时候,两脚并拢,两手下垂于股部两侧,弯曲上身以表示敬意。《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公诒》载:“来至山神殿前,鞠躬唱喏。”说明鞠躬一礼早已存在了上千年之久,至今仍为人所用。

八、寒暄。顾名思义,寒暄就是嘘寒问暖的意思,是见面的客套话,并不一定就是问寒暖与否。一般朋友见面时,总要拱手道“久仰”“幸会”,然后问候家人健康平安。初次见面的话,则多以“请问贵姓”“请教台甫”“敢问贵庚”等拉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