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其实很有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征北汉,未竟的事业

赵匡胤积极准备出兵,进攻北汉。前两次他进攻北汉,其中一次甚至是御驾亲征,但都没有啃下这块硬骨头。这第三次北伐,是赵匡胤在显示自己的实力,还是他从根本上认为北汉是大宋版图上必须有的板块,抑或是他是为了证明自己倾尽所有也要拿下曾经让自己两次没有成功的这块土地,没有人知道。

但是,可以知道的是,赵匡胤确实没有按照他自己的行动规律来做事。以前,每当大宋消灭一个比较大的国家,他都会有两三年的时间来消化、解决当地的矛盾,处理当地存在的各种问题,发展民生,让那些土地上的子民从心中彻底归属于大宋。

但这次刚刚平定江南的大国南唐之后不到半年,赵匡胤就要出兵北汉了。所有的人都知道,当时的北汉已经到了国弱民困的地步,不再是一个富饶或者强大的国家,占领北汉的好处远远没有南唐带给北宋的礼物实在。要攻打北汉实际上就是与契丹为敌,对于当时宋朝的人民来说契丹的威名即使没有亲身体验,但也都有所耳闻,而赵匡胤真的准备好对战契丹了吗?

历史就是这么不可捉摸,在赵匡胤推动历史的进程中,总有一些是他也不能控制的。战争一旦开打,人就会失去理智。对北汉的征讨,从赵匡胤枕边不容他人酣睡的个人心愿迅速变成了宋朝朝廷,甚至百万子民的共同心愿,一切都这么顺理成章,人人都知道北汉不堪一击,人人都知道北宋必胜的结局。

公元976年的阴历八月,赵匡胤终于下达了北征的命令,这是他第三次挥师北上,这一次赵匡胤命令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党进作为河东道行营马步军都部署,徽北院使潘美是都监,虎捷右厢都指挥使杨广义是都虞候,郭进是行营马步军都监,此次北伐兵分五路:第一路由郝崇信、王政忠出兵汾州;第二路是阎彦进、齐超等部出兵沁州;第三路是孙晏宣、安守终出兵辽州;第四路是齐彦琛、穆彦璋出兵石州;第五路是郭进率兵出代州。五路军队齐头并进,进攻太原。

这一次,宋朝和前两次比起来,国力更雄厚,兵力更强大,战将更加轻车熟路,宋朝用的是百战精兵,承接着平定江南的虎狼之势力,打算一举攻下太原城,彻底攻占北汉。北汉的刘继恩现在已经无法振作兵力了,他集结了为数不多的守城部队,向契丹发出了求救信号。

但是,现在的契丹和当年火速支援北汉的契丹已经不一样了,首先,它已经和宋朝互相通交了使臣,有了礼尚往来了。然后是刘继恩的北汉,近年来已经没有什么油水可捞了。刘继恩抱着一线希望向新任的契丹皇帝求助,希望他能够看清赵匡胤的真面目,帮助自己击退宋兵。

再看宋朝的出场大将,都是驻守西北边疆多年的老将,他们对太原了如指掌,有的甚至不止一次带兵杀到过太原城下,这样的任务对他们来说再合适不过了。其次,潘美、党进还有其他众将领,都是锐不可当的战将,他们如同锋利的尖刀,渴望着将北汉撕成碎片,这场战争中赵匡胤派出的都是轻捷勇猛的战将,没有温和善良的曹彬。

当年九月,契丹也给北汉的刘继恩回应,契丹皇帝派出了南院宰相耶律沙、冀王塔尔带领契丹重兵前来支援北汉,援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

所有的信号都表明一场血战近在眼前,处于巅峰时刻的宋朝军队和刚刚从辽穆宗昏庸中解放和苏醒过来的契丹铁骑将直接交锋,两军对垒,生死难卜,北汉花落谁家也很难预料,这场战争的结局甚至可能改变历史的方向。那些在战场上杀红了眼的将士甚至感到身上膨胀的血脉,那是大战前的兴奋和激动,那是对胜利的渴望和对恶战的恐惧,每个人都处于一种被激化的状态,人人都在期待两个北方强国的终极对决。

就在所有的人都感到危险临近的时候,一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掀起了千层浪。这个消息足以震天动地,足以让数万宋朝兵将在瞬间僵住——他们的皇帝死了。那位英明神武、雄才伟略的帝王,不可一世的皇帝,那位在他们出征前还为他们送过行,本该还在开封的皇城里等着他们凯旋的皇帝,竟然离世而去了。

赵匡胤的突然死亡引起了极大的震动,首先是已经兵临太原城下的宋朝军队又硬生生地折了回去。遗憾的是,赵匡胤征战北汉的愿望,到死也没有完成,他在自己的雄兵猛将就要占领太原城、攻下北汉的时候,离开了人世。

赵匡胤终究是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当初他决定在平定南唐这个大国之后第三次北征北汉,是为了让一场空前绝后的胜利来分散国内某个异军突起的力量对自己的威胁。没有人能够比拟的胜利,带着对大宋威望的无限提升,这样一个征战的胜利,能够帮助赵匡胤在对大一统无限渴望的人中提升自己的权威,使自己君临天下的霸道无人能敌。

但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样一个英明的皇帝就这么悄然离世了,甚至他的死也成了千古疑案。如今,无论现代人如何的扼腕叹息,如何的绝望畅想,这个皇帝的死去都是截断北伐的原因。而他终究没有在宋朝的开国期间实现他一统天下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