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其实很有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董卓进京

何进死后,他的部下如虎狼般地闯入了宫里,兵器在宫中耀武扬威,皇宫顿时成了战场。

何进这人,或许无谋,然而素来对部下很好,因此他的部下吴匡、刘璋等人一听何进被宦官所杀,顿时怒从中来,带兵直入宫殿捕杀宦官。然而宫殿此时门已紧锁,张让等十常侍正在里面瑟瑟发抖。他们派兵紧守着宫门,自己在里面跺脚转圈地想着办法。吴匡等人在外面也是久攻不下,此时恰逢袁术带兵而来,吴匡大喜,两人合兵共同攻打宫门。宫门不久即被攻破,两军直入宫中,到处搜捕,仍然不见张让等人。袁术于是放火烧了南宫九龙门和东、西两宫,想尽一切办法要把张让逼出来。

可怜宏伟尊贵如皇城,此时已成了一片火海。张让见大祸临头,非常时刻只能用非常办法,因此带领着一伙人面见太后,向太后诬蔑何进造反了,在外头烧了宫殿。太后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张让一伙人架起了胳膊,往北宫走去。张让等人劫持的不仅仅是太后,还有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以及一些官员。

张让等人带着皇帝一群人往北宫逃去。当时太后由段珪劫持着,慌乱着往北跑去,却在阁道上遇到了卢植。卢植拿了一把长戈凛然站立在阁道窗下,用一双不容进犯的眼睛瞪着段珪。段珪见状,原本慌乱的心此时更加地恐惧,无可奈何,只有放了太后,自己逃亡而去。

当时吴匡、袁术等人还在宫里四处搜寻着宦官。此时袁绍先是和他的叔叔袁隗矫诏召来樊陵、许相,将他们斩杀,然后和何进的弟弟何苗领兵追到了北宫,赵忠被何苗斩杀。吴匡见何苗前来,怀疑他和宦官同谋。其实本是吴匡和何苗不和,因此利用这一个机会挑起了士兵们的怒火。只见吴匡指着何苗,装着义愤填膺的样子,大声地对士兵们说:“杀大将军者即车骑也,土吏能为报仇乎?”(《后汉书·何进传》)士兵们皆呼喝响应,因此吴匡便和董卓的弟弟董旻一起杀死了何苗。何氏一族倘若安心在家乡做做小生意,想也不至于如此,这便是古人福祸相依的教训。

再说何苗死后,袁绍领兵将北宫团团围住,命令他的士兵们凡是看见没留胡子的,都一并杀绝。袁绍就这样采取了滥杀政策,在北宫里大肆地捕杀宦官,死者竟达两千多人。此时宫内已经乱得堪比一个战国,兼之火势之猛,更将皇宫燃成了地狱的轮廓。张让等人陷入如此困境,也只有出逃了。于是他们劫持着皇帝和陈留王等,从小门逃出,官员们大多追不上,只有卢植和闵贡尾随其后。到了黄河的渡口小平津时,张让一伙人被闵贡追上,闵贡大声斥责张让等人祸国乱政,斩杀了好几个宦官。张让等见大势已去,纷纷跳河而死。

至此,扰乱汉室许久的外戚和宦官两股势力尽皆除尽,可谓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东汉王朝历经了几代帝王而不断循环着的死循环,终于在这一刻寻找到了这样的一个出口。吕思勉先生在他的《三国史话》里指出:“何进的死,虽然京城里经过一番扰乱,恰好把积年盘踞的宦官除掉了,倒像患外症的施行了手术一般。所以经过这一番扰乱以后,倒是一个图治的好机会。”然而历史的前进从来不是直线的,而是循环交替,慢慢地前行。大致而言,结束是另一种开始,又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外戚和宦官是没了,但东汉并没有开始一轮崭新的清明岁月,因为董卓进京了。

当时董卓接到何进的诏令,便开始整兵出发。兵还未到京城,何进被杀的消息就传来了。得知城里大乱,董卓加快行程,往京城而去。

另外一边,闵贡救回了少帝和陈留王后,便乘着夜色往南徒步而行。后走到了一户民家,找人家要了两匹马,刘辩自骑一马,闵贡和陈留王共乘一马,继续往南而行。过了一天后,接应的官员才纷纷多了起来。

董卓到了京城后,听说少帝已经到了皇城北边,就快要回宫了,于是召集了一批大臣和他的士兵一起到洛阳城北的北芒迎接皇帝。当时董卓一行人看到了皇帝归来,急忙迎上前去。皇帝一行人中有一个叫作崔烈的太尉,他看到董卓后面跟着数千名骑兵,心有不安,于是呵斥董卓回避。董卓大怒,回骂崔烈:“昼夜三百里来,何云避,我不能断卿头邪?”(张璠《汉纪》)到了这个地步,董卓不需要再装了,不需要再等待了,他把下马威的刀用在了太尉这个大官之上。

之后董卓上前拜见了少帝,对少帝说:“陛下令常侍小黄门作乱乃尔,以取祸败,为负不小邪?”(张璠《汉纪》)少帝见了董卓后一直哭,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当时有个大臣就跟董卓说了:“有诏却兵。”就是让董卓退兵。董卓反而顶撞他说:“公诸人为国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致使国家播荡,何却兵之有!”(张璠《汉纪》)众臣见董卓嚣张而来,却也无可奈何。

董卓见少帝抽抽搭搭地,遂不想再问他,于是转而问少帝旁边的陈留王刘协祸乱的经过。刘协回应董卓,从头到尾,娓娓讲来。董卓一听,大喜,便将刘协抱起,和他一起走。董卓因此遂有废少帝立刘协之意。其实如果刘协真比刘辩聪明,董卓又如何会立他呢?董卓是来掌权的,不是来兴汉的,他需要的并不是一个厉害的皇帝,而是一个容易控制的皇帝。据《匈奴汉国书》里记载,因为董卓是董太后的亲戚,而董太后当初是站在刘协这边的,所以董卓自然有立刘协为帝的念头。但是这层关系其实不好考证,董太后是河间(今河北)人,董卓是陇西(今甘肃)人,如果有点关系,怕也只是远亲而已。所以这解释有点牵强。

其实董卓废少帝的原因是很明显的,那就是为了削弱何太后的势力。记得死于宫室之乱时的何苗吗?何苗是何进的弟弟,何太后的哥哥。当时杀死何苗,有董卓的弟弟董旻的份,何太后对此又怎么能不记挂着?就是没有何苗的死,少帝若存一天,就意味着何太后的势力存在着一天,这显然不利于董卓的专权。而刘协就不一样了,刘协的母亲王美人在他还没懂事的时候就死了,而抚养他的董太后也死了,所以刘协当时没有靠山。一个没有靠山的皇帝,是最容易控制的。

刘协可谓是真正的“真命天子”“神龙在世”,本来在自己父皇当政的时候就想立他作为皇位的继承人,只不过有碍于“立长不立幼”的传统,才使得刘协与皇位失之交臂,只能够当个陈留王。但是,可谓是“吉人自有天命”,虽然他自己也许不想当这个皇帝,但是偏偏有人希望他能当上皇帝。当初蹇硕就是为了保障刘协能够登上皇位才对大将军何进起了杀心从而导致了后来的一系列悲剧性事件。蹇硕死了,何进死了,董卓却来了,又想让刘协做这个皇帝,历史有时候真的是让人无奈。这么一个孩子,竟然会得到如此多的“赏识”,也就命中注定了刘协“傀儡皇帝”的这个悲剧性角色。

对于董卓北芒迎主一事,据说于汉灵帝末年民间就有童谣传出。童谣是这样唱的: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上北芒。关于“侯非侯”一句,因刘辩少时寄养在道人史子眇处,故称“史侯”,所以“侯非侯”说的便是少帝刘辩登基的事,而“王非王”说的是陈留王刘协即将取代刘辩为帝的事,而“千乘万骑上北芒”说的自然是董卓带领着他的士兵和一批大臣到北芒迎接皇帝的事。

这童谣以谐趣的方式道出了当时政局的混乱。当然,这童谣不可能产生于汉灵帝期间,现代的研究基本认为是献帝时编造的,其目的自然是愚民,从而巩固统治者的位置。事实上,这类的文字在中国古代的文字史料之中随处可见。

若从整个宫变的过程来看,其实董卓进京霸权一事,倒也不能全怪何进。何进死后,袁绍可以说是当时最能够统御朝廷大臣对付董卓的人物。当初何进将董卓唤了进来,别说这其中本有袁绍的计谋,便是全部是何进的主意,倘若袁绍等人在何进犯错后处理得当,董卓或许还不能得利。然而袁绍等人却如丧失了人性,只顾着杀尽宦官,仿佛天底下的敌人就只有宦官一样,结果让董卓找到了个缝钻。因此,王夫之后来在读到三国历史时,也难免感叹几句:“袁绍兄弟包藏祸心,乘时构乱,而无勠力王室之诚。”(《读通鉴论》)

感叹归感叹,后人的感叹也改变不了这样一幕场景:北芒山上,胜利的董卓露出了一丝奸笑,引领众臣带着皇帝回宫。从此,董卓开始了他的暴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