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指南:新时代的企业升级之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上篇 数字化转型势不可挡

第1章 顺势: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

当今时代是数字化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在紧跟数字化产业链的步伐。由实体经济与现代化数字技术孕育而成的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企业只有顺势而为,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才能够在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一往无前。数字化转型伴随着机遇,也对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企业究竟该如何正确理解并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才能够抓住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价值?这也是数字化时代对企业提出的全新考验。

1.1 数字经济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原本横亘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数字鸿沟”在不断缩小,数字经济开始实现蓬勃发展。“互联网+”技术与产业的不断加速融合,使得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未来,数字经济还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1.1.1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从人类社会出现经济行为开始,实体经济便一直存在,并且有可能会永远存在下去。实体经济是人类通过思想与工具所创造出来的经济,它包括人类社会中物质与精神层面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销售等经济行为,涵盖了各行各业,例如商业、农业、服务业等。可以说,实体经济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为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而与互联网密切相关的数字经济也成为各个行业关注的重点。

很多人认为数字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对立面,实则不然。数字经济是一个经济系统,它的本质是信息化与数字化,它也是实体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以下简称《数字经济分类》)中的定义,数字经济的三要素是数据资源、现代信息网络和信息通信技术。互联网、大数据和自动化等科学技术并不是数字经济的要素,只有将它们与实体经济进行深度融合,使这些数字化技术在经济发展中起到赋能作用,才是真正的数字经济。例如工厂生产线的自动化、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都属于数字经济的一部分,但它们同时也离不开实体经济。

数字经济不会取代实体经济,它们之间并不是竞争关系,而是互相融合的关系。例如互联网技术帮助工厂打通上、下游的原料供应与产品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信息同步一体化,帮助工厂实现降本增效。除此之外,这二者的融合也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加多样化的改变。

1.1.2 数字经济是经济发展新引擎

据相关统计,目前我国数字经济产值已占到GDP总值的30%以上,约有两亿人从事数字经济相关产业的工作。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吸纳人口就业、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目前我国工业发展已经基本成熟,经济增长速度正在日趋放缓,而这势必为各个行业带来较大的影响。日益同质化的产品与服务已经不再充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多元需求,企业迫切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实现由部分到整体的产业升级。

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各个行业的产业结构升级,以数据资源为基础、现代信息网络为载体、信息通信技术为方法,从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实现全方位、全流程的数字化升级,实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而伴随企业数字化转型而来的数字经济能够有效拓展实体经济的边界,释放各个产业中蕴藏的潜能,开辟经济发展新空间。

同时,数字经济对于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数字经济能够减少产业链的中间环节,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企业的效益,让消费者以更低廉的价格购买到更优质的产品。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数字经济的大力发展无疑是一次巨大的突破。数字经济肩负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的重大变革,促进全球经济高速发展。

1.1.3 信息技术赋能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发展数字经济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则是数字经济能量的核心来源。

信息技术种类繁多,例如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都属于信息技术的范畴。而根据《数字经济分类》中的定义,信息技术是数字经济三要素之一。没有信息技术,也就无法建立数字化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联系。

依托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智慧医疗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层出不穷。新的技术体系造就的产业正在加速建立一个崭新的数字经济体系。而经济竞争的焦点也从普通的产品与服务的价格战转变为产品体系和生态体系的竞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产业逐渐网络化,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不断融合,最终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经济体系。在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领域的产品与服务形态一直在不断地迭代创新,每一个阶段的信息技术都将为相应阶段的数字经济赋能,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脉络日渐清晰。

1.2 数字化时代的变革

数字化时代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发展一定会带来市场的变化。经济进入存量时代后,企业的竞争越发激烈,而此时数字化转型成为各行各业企业的优先选择。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在某种程度上也反向促进了数字化时代的变革。

1.2.1 疫情之下,数字化加快发展进程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全球经济发展陷入停滞状态。《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形势报告》显示:“我国数字经济持续保持强劲发展韧性。2021年上半年,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多个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速超过20%,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等重要产品产量增速超过40%,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子商务服务等重要领域投资增长超20%,数字产业引领发展势能充分彰显。”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们充分意识到了信息数据是当代基础建设的核心。云服务几乎无处不在,远程医疗、在线办公、线上教育等领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也大显身手,从某地区人口的健康监测,到全球联网的疫情形势分析,再到机器人配送外卖、红外线人体温度自动感应仪器等,这些都刷新了人们对数字化时代的认知。原本被预言30~50年才可能完成的数字化进程,如今可能只需要20年。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数字化的优势进一步凸显。例如基于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防疫健康码等小程序,对防控疫情、实时监测人员健康状况与行动轨迹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疫情防控期间,各类商品的网上销售额都呈现同比增长的趋势。这说明在疫情防控期间,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加速期,数字化时代发展进程也在不断加快。

1.2.2 数字化时代颠覆消费者的需求

由于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字化时代中的消费者正在经历消费升级。他们的需求有了质的改变,具体表现在消费理念与消费行为两方面。

(1)消费理念

消费者对于产品与服务的品质与创新性有了更高的需求。他们更青睐于健康、环保、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例如,越来越多的果农加入水果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在种植环节,果农会精心选育甜度、颜色等方面出色的品种,占据市场优势。在销售环节,果农会通过时下最流行的自媒体平台直播带货,或通过网店拓宽水果的销售渠道。在物流环节,智能物流的运输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水果的品质。因此,数字化时代满足了人们对于水果品质的需求。

此外,消费者还更加关注精神方面的需求,重视心理健康,乐于享受娱乐服务。相关产业衍生出了许多线上心理学课程和小众化娱乐产品。例如,壹心理在线上心理服务平台、心理电台、在线心理咨询等渠道的快速流行,都是消费者消费需求转变的证明。

(2)消费行为

消费者更愿意为能够提升生活质量的产品买单。数字化时代也让消费者富裕了起来,人们对很多中高端的非必需产品的需求增长尤为明显,例如保健品、珠宝首饰等。很多受益于数字经济发展的新中产人群偏爱轻奢消费,他们对珠宝黄金、智能家居、付费游戏、个人提升等方面都很感兴趣,更乐意为“科技”“娱乐”“品牌”“自我提升”等需求支付更高价格。

1.2.3 社区电商与社交电商的崛起

互联网时代的红利已被消耗殆尽,互联网电商巨头,例如,阿里巴巴、京东等,已经将电商市场的份额瓜分得所剩无几。电商巨头为拥有更多资源的大品牌提供了更大的流量舞台与销售渠道。据相关报道,淘宝的获客成本已达200元/人。

那么,对于无力负担如此高额的获客成本的中小品牌以及个人商家来说,他们只能苦苦坚守吗?答案是否定的。社区电商与社交电商的异军突起,让电商相关从业者和消费者都看到了新的可能。

例如,湖南省长沙市某个社区内的一家杂货店就加入了当地的社区电商群。据店主介绍,通过安装掌上供App,消费者就能够在家下单,商家可以及时配送。相比京东、淘宝等App,这种近距离电商的产品与服务更加有保障,也更加及时。他们有严格的审核流程,消费者可以随时来线下实体店查看。同时,商家将商品送货上门,消费者能够现场付款,支付更加安全可靠。

2022年春天,上海新冠肺炎疫情较为严重。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其中一个最大的改变就是每个小区都自发出现了“团长”,这些“团长”帮助大家用快团团等数字化工具购买生活用品。只需要在微信小程序里进行一些简单的设置,没有任何IT技术基础的家庭主妇们,也可以开个团,帮助社区居民购买生活必需品。即使疫情好转,小区解封后,人们还在继续使用这种便捷的工具,只不过团购品从生活必需品,变为更加精选的商品,比如刚上市的8424西瓜、南汇水蜜桃等,团购品甚至可以是孩子们的暑假课程。这种团购模式既帮助人们省了钱,解决了人们挑选商品时选择困难的问题,也更好地帮助商家获得了批量的客户。

相较于距离与品质占优势的社群电商,依托于微信、抖音等社交App的社交电商则更依赖用户。用户通过朋友圈等社交渠道为商家带来新的用户,在短时间内迅速实现用户裂变,投入低、用户黏性高,是新零售行业最为常见的一种获客模式。例如,拼多多就是社交游戏电商的代表,通过用户玩游戏做任务来促进其购买,拼多多能够基于此不断扩大自有的流量池,实现流量变现。

社区电商与社交电商的崛起,证明了数字化时代下的数字经济拥有多种可能。这些可能也会引起数字化时代的巨大变革。

1.3 破解数字化焦虑的方法

数字化时代不仅带来了机遇,还带来了挑战。很多企业领导者在面对数字化时代所带来的变化时都会产生焦虑情绪。本节主要讲述在数字化时代,企业应如何破解数字化焦虑。

1.3.1 厘清数字化与信息化的关系

信息化是通过信息系统将企业的生产过程、资金流动和客户交易等业务流程,进行加工并生成新的信息资源。信息化的主要作用在于整理企业日常业务的信息记录,并以此记录来制订提高工作效率的计划。数字化的基础是大量信息化的数据,它主要应用于企业的运营与管理中,以优化运营与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效益。因此,信息化数字化的必经之路,做好企业数字化规划也离不开搭建IT架构。

信息化与数字化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企业建设基点、构成要素与建设生产控制信息链的途径方面。

(1)建设基点

信息化企业依托先进的发展经验,采用信息化设备和系统对企业进行基点升级建设;数字化企业在信息化设备和系统的基础上对其赋能,建设数字化的基点。

(2)构成要素

信息化企业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信息管理系统与信息化管理理论;数字化企业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与数字技术理论。

(3)建设生产控制信息链的途径

信息化企业强调生产控制信息链的一体化连接,例如采购、生产、销售流程的一体化;数字化企业强调大数据对采购、生产、销售流程的数字化赋能,加快其运转速度,提高生产效能。

总而言之,信息化为企业发展提供参考,它由业务指向数据;数字化则为企业发展提供决策指导,它由数据指向业务。

1.3.2 评估数字化水平:四阶段方法

国内外有不少数字化成熟度的评估方法,比如麦肯锡的数商测试、IDC的数字化成熟度模型、麻省理工学院和凯捷的数字化成熟度模型、SAP的数字能力框架等。我根据多年深耕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战经验,建立了一套更轻量级,并且切实可行的数字化水平评估框架,如图1-1所示。

图1-1 数字化水平评估框架

数字化的基础是信息化,信息化不是跟数字化无关,也不是和数字化对立,而是数字化的第一个阶段,即“关键操作电子化”。无论一家企业的业务类型是什么,如果其核心的业务环节,以及相关的职能支持,都有对应的电子化、信息化的系统,那么这个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就达到了第一个阶段。如果某些核心业务仍然需要在线下作业,那么就需要先补齐短板,实现关键业务场景的在线化。

这一阶段的典型的特征是:业务场景内部有系统,但是分析决策以及跨系统、跨场景的信息交流,就只能靠大量的Excel表格来实现。

数字化的第二个阶段是“业务流信息化”。在这个阶段,企业内部开始通过数据底盘、数据中台等方式,将不同业务场景、不同系统的数据,以资产的形式,统一进行整合和管理。这个阶段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数据,数据是企业的资产,就像人才和资金一样。只有先将企业内外部相关的数据资产进行集中整理和使用,企业才真正意义上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否则,即使企业在一些业务环节中,使用了诸如AI、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也只能算停留在信息化的初始阶段而已。

第三个阶段叫作“管理数字化”,也就是企业基于第二阶段搭建的数据资产平台。在这一阶段,企业已经可以通过数据了解运营和经营状况,并且通过数据分析、BI(Business Intelligence,商业智能)等方式搭建端到端的可视化分析体系。通过数据分析,企业能够找到一些业务上的显著的异常或瓶颈。

第四个阶段是数字化程度更高的阶段:决策智能化。决策智能化是将智能化的算法直接应用到数据资产平台上,基于历史数据或者流式业务数据,实现业务异常的自动发现,瓶颈问题的优化模拟,以及基于历史和现状对未来的预测和建议。在这一阶段,企业可以通过数字化产品将数据中发掘出来的价值转化为可执行的行动方案,并自动推送到一线的系统及流程中,实现优化闭环。到这一步,企业就真正建立了以数据为驱动的闭环业务进化体系。

1.3.3 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方法论及工具

对数字化水平评估之后,企业可能会发现,不同业务板块的数字化程度并不相同,可能有些板块已经进入第二阶段,但是其他板块还停留在第一阶段。无论业务处在哪个阶段,企业都可以使用一套系统化的优化思路来对其进行提升,如图1-2所示。

图1-2 数字化升级的优化思路

上图为完整的数字化升级方法及工具。数字化升级分为4个步骤。

(1)数据底盘评估

数字化升级的4个步骤是相对宏观的概括性结论。在实际进行数字化转型落地的时候,第一步是要全面地对企业的完整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具体的梳理步骤如下:首先,将企业的整体业务分成多个板块,例如营销、研发、生产、销售、物流、服务等。其次,针对每个领域,从业务场景,到业务流程,明确执行业务流的责任部门,以及在流程运营过程中使用的相关系统。了解了系统之后,看该系统都管理哪些重要的数据资产,包括主数据和业务数据。最后,再看该业务的运营是如何管理和优化的,比如常用的管理报告有哪些指标,数据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取和计算的。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企业的每一个业务板块进行系统化的梳理。

(2)数据化产品落地

企业梳理业务流程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发现一些明显缺失信息化支撑的业务环节,对于这样的业务环节,企业需要设计合适的业务系统或工具,实现业务的线上化;二是清楚地了解现有的数据资产及业务痛点,启动数据底盘相关的项目,将最核心的业务数据,实现从业务系统向数据底盘的同步。在有了统一的数据基础之后,企业就可以设计和开发一些数字化的产品,来解决对应的业务痛点,从而将数据转化为业务价值。

(3)基于底盘数据的异常管理优化

企业战略确定之后,运营主要就是对异常的管理了。当企业建立了数据资产底盘,可以通过数据看清业务的内部效率和外部客户连接。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通过数据分析、规则引擎等方式,将业务执行中的偏差,自动识别出来并推到一线去优化提升。

(4)数字化价值量化工具BVA(Business Value Assessment)

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是为了通过数据来提升业务运营或决策效率。企业要以业务价值为导向,将数字化的建设与直接的价值评估和创造结合起来。否则,不仅浪费了投入的成本,还不会带来任何的收益。例如,现在很多企业都想要搭建数据中台。从本质上讲,数据中台就是企业的数据资产底盘。但是,只搭建中台和底盘,不能给企业带来任何直接的好处。搭建数据中台不是目的,企业必须从数字化的角度出发,把底盘建设和企业更具象的、与业务更相关的诉求相结合。

即使是搭建底盘,企业也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应该结合企业最初设定的目标。例如,优化企业的销售商机转化率是具体的业务目标,那么,结合这个业务目标,企业可以先整理商务领域的各种数据。无论是优化流程、升级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还是自研新的数据产品,其结果最终都要反映在提升商机转化率上。

1.3.4 评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风险

数字化虽然可以为企业带来众多好处,例如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等,但它同时也会为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有时候,这些风险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是致命的。企业可以通过对风险进行评估来制定合理的转型策略。

(1)数据安全

数字化的基础是信息数据,如果想顺利收集并分析、使用数据,那么,企业就要建立严格的数据安全制度,从制度、设备等方面全方位保护数据信息的安全。

(2)技术的复杂性和投入

信息数据资源虽然是虚拟的,但这不意味着它是免费的。数字化转型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消耗很多资源。因此,企业要严谨地评估数字化技术的复杂程度和资源的投入程度,避免超负荷改革。

(3)人才资源的稀缺

企业要学会识别数字化人才。不是会使用数字化设备的员工就是数字化人才。数字化人才需要具备3个特点:具有数字信息素养和数字化思维;具有软件操作能力,能够进行数字度敏感分析;将数字化思维运用在工作中。

(4)思维的转变

企业的领导者与管理层要从思想上转变对数字化转型的态度。他们的思维决定着企业转型的走向。

(5)客户不理解

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不仅要看员工是否接受,更要看企业的客户是否接受。企业要给不理解数字化转型必要性的客户进行数据分析和阐释,让他们接受新技术、新产品与新服务。

1.4 抓住数字化转型的机遇

对于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是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能够获得的一个更好的发展机遇。作为数字经济中的底层基础、数字化时代中产业升级的微观主体,企业能否抓住数字化转型的机遇,是其能否重塑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1.4.1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意义

数字化转型是以数字化转换与数字化升级为基础,触及企业的核心业务,借助数字技术,实现全方位的产业结构升级,构建全新的商业模式。因此,数字化转型也被看作一种高层次的转型。

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既是顺势而为,顺应数字化时代的召唤,又是主动选择,期望能够通过数字化转型获得更强的竞争力,在数字经济市场中脱颖而出。

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的基础与建设核心。数字经济能否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企业是否能实现数字化转型息息相关。只有企业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才有机会打造坚实的数字经济底层基础。数字化转型是引领企业未来的一盏明灯。

以制造业企业为例。传统制造业企业的产业结构为链条型,其第1环为战略决策,第2环为产品设计研发,第3环为产品生产,第4环为产品销售。而在数字化转型之后,其产业结构呈金字塔型,其顶层为智能决策,强调决策模式的创新;第2层为智能设计、生产,强调产品的个性化创新;第3层为智能物流与销售,强调运营模式的创新;第4层为数据整合与分析,是整个金字塔结构的基础与支撑。

这些层次分别对应了数字化转型的领导力转型、生产与资源转型、用户服务转型与信息数据转型。这些转型促使制造业企业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最终形成一个新的商业模式,使之互联网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因此,数字化转型会引领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1.4.2 警惕数字化转型的3个陷阱

事物的变化往往隐藏着陷阱,数字化转型也不例外。企业在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要警惕其中的陷阱,不要盲目跟风,让企业陷入危机。

(1)组织陷阱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往往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很多企业希望由信息部门全权负责数字化转型,但现有的信息部门往往缺乏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能力。例如,建筑业企业信息部门接触的业务信息有限,如原料采购、供应商情况、负债结构等,不足以支撑其推进数字化转型。因此,企业需要完善团队,使组织上下协同“作战”,这样才能够顺利推进数字化转型。

(2)工具陷阱

为了进行数字化转型,很多企业会大批量购买数字化设备。但盲目跟风购买数字化设备,会使企业不得不投入更多的维护成本。企业要将数字化人才与设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推进数字化转型。

(3)战略陷阱

很多行业内领先的企业往往认为自己的经验足够丰富,有能力率先完成数字化转型,成为行业标杆,所以这些企业的领导者往往制定过于宏大的数字化转型战略,最终却遭遇失败。例如数字化转型成功的GE(通用电气公司)一直试图通过Predix平台为全球制造业的其他企业搭建数字化平台、提供数字化服务,但成效不佳。

1.4.3 数字化转型:产业组织协同合作

企业数字化转型并非单打独斗,而需要产业组织协同合作,共同推进数字化商业生态模式的建立。大多数企业的产业链都有两端,分别为需求端和供给端。

在需求端,数字化转型是各企业降本增效、重塑市场竞争力的必经之路。例如,5G、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正在为各行各业赋能,为它们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多的路径选择。

在供给端,数字化转型的合作模式将会由原来的链条式平面结构,转变为网状的立体结构。各个行业、企业之间都有可能建立合作关系,这也让数字化转型的合作关系愈加复杂。为了简化复杂的合作路径,处于供给端的企业可以牵头成立联盟或协会,由这些产业组织定期召开协同会议,各个企业选出代表参加,各企业共同探讨,协同合作。这样不仅能够推动企业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也能够推动多个行业的共同发展。

此外,数字化转型也对产业组织提出了新的挑战,例如拓展合作平台、知识库升级等。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加入产业协同组织。如何管理这些企业,使之能够高效地推动整个行业生态的发展,在跨行业、跨领域的产业组织中更好地碰撞与合作,也是未来产业组织协同合作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