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递增: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经济学原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讲 收益递增现象

一、课程概述

时间很紧,因为内容太多。课间休息之前,我写了12项应当讲完内容,如图1.1,然后才可进入第一讲的主题,“收益递增现象”。几个月来,我在微信群里与诸友讨论各种议题,一边讨论,一边增加内容。发给你们的印刷版心智地图,电子文档尺寸是28MB,而我用的心智地图尺寸已扩展到850MB。昨晚失眠,是因为我试着将今天要讲的内容概括为若干要点,争取在今天课间休息之前讲完,然后才可以进入“日常生活中的收益递增现象”。

图1.1 第一讲课间休息之前应讲完的12项要点

那么,我现在开始讲解。你们在微信群里可提出疑问,由三位助教随时提供参考文献。我觉得课程微信群的讨论特别重要,文字表达远比话语表达更完整。我在共享屏幕上显示的这张心智地图,如图1.2,与你们每一位都有的印刷版心智地图,看上去毫无差异。虽然,我这张图已增加了几十倍篇幅,这些增加的篇幅都已隐藏在“⊕”里。尽管印刷版心智地图只有28MB,若完全展开在共享屏幕上,也很难看清字迹。所以,我只能每次呈现一部分。图1.2,是印刷版心智地图第一讲的主要内容。

图1.2 心智地图第一讲的主题、基于常识的定义、提要以及课堂讨论题

今年我讲这门课,采取完全不同于往年的授课思路。往年的心智地图第一讲,大致就是今年心智地图的第四讲。这样的逆序讲解,优势在于第一讲或第二讲就可进入“收益递增经济学”。当然还有代价,直接讨论收益递增行为而不铺叙历史背景,可能缺乏对课程的整体理解。于是,有必要在第一讲开始之前,对课程之整体加以概述。

收益递增经济学,大约已有百年历史。杨格(Allyn Abbott Young,1876—1929)1928年任英国皇家经济学会主席,他的就职演说,标题是“收益递增与经济进步”,成为收益递增经济学众所周知的开端。但是,主流经济学,不论是“马歇尔经济学”还是“一般均衡”经济学,或者大多数经济学家使用的经济学,在应对收益递增现象时仍觉得很困难。故而,经济学家们逐渐搁置甚至遗忘了杨格的经济学。

杨格早慧,天赋极高。他14岁读大学,17岁毕业,是那所学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毕业生。在那所学院的前两年,杨格学习各种语言、数学和物理学,第三年学习经济学,用的是美国经济学“教父”艾利(Richard Theodore Ely,1854—1943)编写的教科书Outlines of Economics(《经济学概要》)。然后他在印刷厂工作四年,攒够了学费,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注册并成为艾利指导的经济学博士研究生,1902年毕业。此后十年,他以令人惊讶的流转速度任教于各地,包括斯坦福(他是那里的首任经济系主任)和哈佛在内的至少六所大学,直到1913年在科奈尔大学任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8—1919年,他担任巴黎和会期间威尔逊总统的首席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1921年就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1927年接任伦敦经济学院掌门人坎南的教授职位,任期三年,可惜,于1929年染流感辞世。我在2014年出版的《经济学思想史进阶讲义》里颇费篇幅介绍杨格思想及传承,例如,杨小凯的博士论文,就是以杨格经济学为开端的,以致后人有所谓“斯密—杨格—杨小凯”命题。可惜,小凯英年早逝。至少有两位诺奖经济学家,阿罗和布坎南,十分欣赏杨小凯的思路。他辞世之后,他的经济学至今未能进入主流经济学。关于杨格的评论文章,我认为,纽曼(Peter Kenneth Newman,1928—2001)为《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撰写的“杨格”词条是最佳的一篇。

其实,收益递增现象,单独就可构成一本书的主题。我现在仍回到图1.1列出的概述要点,这是因为,折磨了你们之前的三届学员之后,我必须调整授课思路,必须找到更容易进入主题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