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平辽大将军
在江南之乱平定之后半年多,整个大赵又兴起另一种说法。
宣和二年爆发的方腊起义,让赵国无暇北顾。
一年后,叛乱虽然平息,但是,由于这一赋税重地和主要产粮区遭到严重破坏,大赵已经无力出兵。
同时,朝中另外一种错误思潮又有所抬头,即:
银国本蛮夷小邦,虽然现在看上去锋芒毕露,但不会长久。
而大梁则相反,虽然暂时败退,但底蕴强大,一旦稳住阵脚,吞掉银国易如反掌。
因此,宋佶对赵银结盟一事感到十分后悔。
就在童贯催促出兵的时候,咱们宋官家又想当骑墙派。
拒绝出兵,还想再等待时机。
而在童贯的太尉府,一个隐秘的角落内。
原本大梁国的高官马植,现在化名为宋良嗣的大臣正在与咱们高太尉密谈。
数年之前,宋良嗣献策给了咱们童太尉。
曰:“女真恨梁人切骨,而天祚荒淫失道。
本朝若遣使自登、莱涉海,结好女真,与之相约攻梁,其国可图也。”
宋佶召见,问所来之因,对曰:
“梁国必亡,陛下念旧民遭涂炭之苦,复中国往昔之疆。
代天谴责,以治伐乱,王师一出,必壶浆来迎。
万一女真得志,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事不侔矣。”
宋良嗣的言论说服了宋佶及部分君臣,他本人被赐姓宋,受封大赵朝官爵,最重要的是,大赵国开始有了正式的“图燕之议”。
宋良嗣脸色有些焦急的说道:
“太尉,官家那边又在摇摆了?大军为何还不出征?
在下也得了消息,咱们官家又得了好几笔进账,远在江南的楚王殿下不知送了多少财富入宫。
眼下军费充足,士气正旺,大赵国此时不出击,更待何时?”
童贯只是闷声说道:
“老夫能有什么办法,只是一介武夫罢了,官家的心思,岂是咱们这些人臣能够揣测?”
咱们童太尉也是很郁闷,之前官家答应的好好的,给出的借口也很简单,就是朝廷暂时还没银子。
去年东南被打了个稀巴烂,财赋重地遭遇重创,还没缓过神来。
可官家都抄了他心腹手下的家,现在银子都齐全了,为何还不出兵?
当时朱家父子被抄家的时候,他可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言未发。
宋良嗣便对童贯言道:
“陛下自许为道君皇帝,想必会听高人的指点,若有得道高人指点迷津,估计北伐之事可成。”
“如此行事,不怕有些风险乎?若是让人察觉…”
“多多转手几道便是。
又不需要咱们出手,自有高人亲自出面。”
老宋现在迷之自信。
他不清楚大赵的战力如何。
但他知道能够和大梁国对峙百余年,不落下风,想必也差不到哪里去。
他是一个投机主义的商人,自然要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润。
自从投赵已经过去好几年,当年投靠大赵国的声望几乎被消耗殆尽了。
于是心中萌生了更进一步的想法,这才有了今日教唆童太尉的场面。
官家对他渐冷渐热,宋良嗣觉得自己能依靠的也就只有咱们西军童太尉了。
立功心切,再加上咱们宋大人许下的重诺。
一番思量下来,于是咱们童太尉同意了他的想法。
……
与此同时,大梁国的上京路。
2000多轻骑直奔上京路,这对于整个大梁国来说微不足道,可是他们的任务并不是攻克上京路。
而是前来接受,上京路守备大将耶律于都的投降。
这支部队成分很杂,有投降的大梁国人也有渤海人,还有一些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只有三成的人是女真人。
女真对比万乘之国的大梁国人数还是太少了,于是他们积极吸纳外族人,组成自己的部队。
当然,这种联合部队也是分为三六九等,女真人最为珍贵,渤海人次之,最低阶的就是大梁国人。
因为具是轻骑,女真人的赶路速度非常快,仅是眨眼的功夫,就靠近了上京路上京的城门。
上京府城门大开,远远望去就能看到大梁国的府门大开,清晰的看见了内部的城墙。
内墙下,全都是穿着梁国服饰的文武官员,似乎在夹道欢迎,骑兵们更加兴奋了。
纷纷是跃马扬鞭,恨不能多生两条腿。
众人加速冲进上京府,此处虽然是降城,但是并不妨碍他们抢夺一番,谁叫他们自诩为蛮夷之国?
不讲规矩,便是最大的规矩。
前头的骑兵已经冲进了内城,道路也愈发的狭窄,越走近他们越是心惊。
因为他们看清楚了前面的大梁国官员,并不是草人假办,全都是活生生的人。
只是全部被绑在了木桩上面,离得远瞧不清楚。
可是走到十步之内一看,就会发现他们动作死板,嘴里面被塞入了布条。
所谓的大梁国官员全部被钉死在地上,宽大的衣物遮挡住了他们背后的木桩。
或许是经过严刑拷打,这些人都是病怏怏的脸色苍白。
除了一张脸,身上似乎都没什么好肉了。
可惜前面的骑兵想要回头都没办法了,道路实在是太狭窄了,然后被后面的人簇拥着前进。
前面的人只能硬着头皮闯关,敢在原地不动弹,那就等着被踩成肉泥吧。
等骑兵进去了大半的时候,主城的千斤闸狠狠的砸了下来,上面的一个军将用钢刀狠狠砍断了绳索。
只听得咔嚓一声!
重逾万斤的铁闸,狠狠的砸下。
数匹人马被拦腰砸断,然后被砸成了薄饼,软塌塌的不能动弹。
很多人只来得及发出一声惨叫,便没了动静。
心有余悸的女真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耳边便传来了弓弦震动的声音。
城楼上令人牙酸的声音不绝于耳,大梁在城门也布置了重弩。
这些很难搬动的重物,却能轻易的捅穿战马,穿甲三四人,才会堪堪停下。
被拦腰折断的女真人只能各自为战,深知自己中计的女真人,只能泄愤的把前面的人全部斩杀殆尽。
殊不知,这些人只不过是叛徒罢了,大梁国非常乐意让他们效劳。
四面八方的弓箭袭来,很快就将内墙内的女真人绞杀一空。
剩下的人看着这血腥一幕不敢反抗,纷纷放下武器跪在地上投降。
不少银国人都被射成了密密麻麻的刺猬,就算是披着皮甲,依旧挡不住很多重点部位。
而在城门口,不少还没有杀入城门的女真人看到这惊惧的一幕,赶紧打马而逃。
可惜早就埋伏在城头外的耶律大石迅速赶到,在他身先士卒的带领下,很快就把顽固的女真人清理一空。
随即对着剩下的士兵说道:
“吾乃耶律大石,愿降者免死!”
耶律大石的名声在大梁国很好,士兵们纷纷动容。
不少原先是大梁国的士兵纷纷放下武器投降,连渤海国的士兵也跟着心动,纷纷放下武器。
面对对方一千多人投降,耶律大石只是感慨着说道:
“大赵国的楚王果然深不可测,这一切都被他料中了,看来银国也有它埋藏的钉子。”
对于楚王的料事如神,耶律大石只觉得对方是在银国的内部埋了钉子,这才能得到这么清楚的情报。
在之前的密谈当中,他原本是不同意把战马卖给隔壁大赵,可惜楚王给的实在是太多了,甚至还给出了这么重要的情报。
大梁国都不知道,耶律余都居然会投降女真人,却被赵国楚王知晓。
他很庆幸楚王宋构现在是自己的同盟,但是耶律大石也对这个楚王充满了忌惮。
过了半个时辰的功夫,便有人过来禀报道:
“回禀大将军,经此一战,我军阵斩女真兵三百,渤海兵两百余,梁国降兵三百余,俘虏一千二百三十人。
如此大胜,为我大梁国贺!”
“万胜!万胜!”
周围的士兵爆发了自开战以来最热情的欢呼,大梁国被压抑的太久了,终于在英明神武的大将军指挥下,取得了一场大捷。
甚至还破获了叛将的阴谋,将其捉拿,人脏并获,证据齐全。
众人都是对耶律大石心服口服,称赞不已。
耶律大石知道士兵们压抑太久了,享受了一会他们的欢呼之后,这才高声对众人说道:
“仔细打扫好战场,不要有遗漏,搜刮出来的细软自己留下五成,其他是上交。
战马统一关押起来,等本将军卖了一个好价钱之后,分与诸位。”
耶律大石看到士兵们热烈的士气,不由得由衷感叹。
果然如那位楚王爷所言,银子近乎万能。
他能带着部队打败士气高昂的女真兵,就是因为做了一笔丰厚的买卖,不仅发图了军饷,还给足了物资。
肚中有粮,心中不慌。
任由士兵们打扫战场,搜刮细软,清理战马。
耶律大石开始写了一封奏折寄往中京,他深知此时必须要好好的刺激一下大梁国的陛下。
这一次大胜必须好好宣扬一下!
大梁国等这场大胜,就如同久旱盼雨露,等的太久了,以至于众人都忘记了胜利的滋味了。
信曰:臣耶律大石启奏陛下。
惊闻耶律余都叛国,献城上京府。
臣不敢耽搁,星夜驰援。
幸得吾主庇佑,未能酿成大错,擒拿耶律余都贼子于城下,破获其阴谋。
于是臣设下奇计,诱女真大军入城,围而歼之,于上京府大破女真五千余人,俘虏不计其数,缴获无算。
臣为陛下报此大捷,吾皇万胜,天佑我大梁。
荒诞嬉戏的大梁国天子不理朝政,倒是大臣率先得到的奏折,大梁国的重臣们经过一番商议,决定添笔加了几字。
于是耶律大石的小胜在相公们口中成了歼敌近万人,俘虏人山人海不计其数,甚至阵斩女真一个万夫长。
原本是职位不过是猛安的女真人军官,成了大臣们口中的万夫长,也不知道他该庆幸,还是该怀疑人生。
反正那三百女真人的人头全部被割下,被当做女真人的军官,送往了中京。
当大梁国的重臣们在朝堂上宣布这一消息之后,文武百官都觉得惊喜。
整个大梁国的士气都为之一震!
不少人突然发现,原来女真人也不过如此,只需要任用国朝名将耶律大石,便可轻易破之。
于是文武百官下朝之后,开始口口相传,甚至出现了人传人的现象。
明明宰相口中,耶律大石彪悍的战绩原本是歼敌过万,缴获无算。
在他们口中也升级为几万人,具体是几万,语焉不详?
反正耶律大石的风头越来越深,甚至盖过了他们的天子。
最后消息传到了耶律延禧耳中,爱好打猎的他听闻这种大事,一时间也是悲喜交加。
天祚帝的昏庸致使宗室贵族之间的争斗愈演愈烈,人民起义此伏彼起,各部族首领也纷纷起兵反梁,大梁统治趋于崩溃。
国势江河日下,大片国土沦入金人之手,契丹内部有志之士对天祚帝的不满日益加深,企图废黜天祚帝的阴谋不断出现。
契丹内部也出现了一个声音,耶律大石似乎比咱们天子更好,不如立他为正统。
而咱们这位大梁国的陛下却没有好好的待在中京,或者是南京。
这几月都在外面游荡打猎,身处河北张家口张北县,在此处已经围猎两月有余。
直到五月份的时候,又到曷里狘。
七月,到达炭山,在炭山得到了中京大臣们送过来的讯息。
耶律延禧冷笑道:
“国朝名将,耶律大石,允文允武,果然是我朝的一代人杰。
大梁国出了这么不世出的人才,可喜可贺。
传朕的命令,晋升耶律大石官阶一级,敕封平辽大将军,命汝举兵十万讨伐银国。
待到大将军功成之日,朕另有恩赏。”
“诺”
内侍赶紧应下。
生怕这位喜怒无常的君王迁怒于自己。
大帐内的气氛非常的沉重,旁边的宠臣都不敢发言。
众臣心里面都跟明镜似的,咱们这位君王心眼非常的小,他这是嫉妒耶律大石的才能了。
大梁国这些年来面对大银国都是连连战败,避战都来不及了,怎么还会主动出击呢?
让耶律大石领兵十万去找银国的麻烦?
大王你一没给银子,二没给粮草。
耶律大石还能变出东西来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