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科学:和你想的不一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PREFACE

现代社会大多数人都知道要相信科学、崇尚科学,但现在已知的科学究竟是不是最根本的真理,这个问题可能没有人能回答。打个比方,或许科学就像“四季变化”层面的现象,四季变化的背后还有“地球倾斜与公转”这种更深层的原因,但知道了四季变化,就能指导农业生产。所以,虽然科学是不是最根本的真理,我们现阶段无法下定论,但至少目前来看,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幸福感。

虽然大家知道要相信科学,但很多人分不清哪些是真正的科学、哪些是披着科学外衣的伪科学,很多时候伪科学与科学看起来好像就只差一点点,看似很科学的分析往往由于少考虑了某个因素(如剂量),就变成了伪科学的谣言,可谓“一步之谣”。很多身边的科学,和我们原来想的或许并不一样,这让不少人在生活中很容易上当受骗。

然而我们也会发现,对于一些人,特别是长辈,你说他们被骗了、上当了,或者之前了解的东西不对,他们很难接受。不用说长辈,就我自己来说,我很小的时候听评书里讲“燕子三抄水,轻功提纵术”,当时感觉这种说法应该是不符合动量守恒定律的,但我当时内心又很难接受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里面居然有明晃晃的科学错误,一直在想能不能有一个合理的科学解释,一直想到长大以后,我才慢慢放弃了,接受了。对于长辈来说,他们也有类似的情况,他们对自己的判断力很有信心,很多观念也根深蒂固,不愿意接受新观点。但轻松幽默的科普形式,会让人放松下来,降低“戒备”和“敌意”,所以以幽默的方式传递信息和观点往往容易被人接受,而脱口秀就是这样的一种形式。

这本书最主要的特色,就是使用了脱口秀的形式来表达。其实,文艺和文化宣传一直密不可分,我也一直致力于科学文艺作品特别是科学喜剧的创作。科学本身就有一定的趣味性,人们获得新知是快乐的,我们把科学的趣味性和文艺的趣味性融合起来,会让科学更有趣味,也会让文艺作品更有内涵。所以我也希望将来能够有机会发展一个新的交叉学科—文学艺术和理工科的交叉。现在确实有不少人也在做这方面的尝试,但往往是理工科大咖和文艺类大咖的强强联合,而不是一个人将两个领域融会贯通。强强联合虽然好,但毕竟有些东西是很难用语言传递的。我也希望自己将来能做到将两者融会贯通,但现在还差得很远。

很多人说我是中国第一位正式表演科学脱口秀的人,也有人说我是世界上第一位表演中文科学脱口秀的人。具体是不是我没有考证过,不过确实至今还没发现其他人也在做真正意义上的科学脱口秀的创作和表演。很多科普节目或者书籍声称自己是科学脱口秀,但其实并不算是,那只能算是一种幽默表达。脱口秀是一种特别的艺术形式,其实更准确地说应该叫“单口喜剧”,由一个人使用一支麦克风在剧场里进行观点和情绪的表演。脱口秀表演和讲课幽默是两回事,脱口秀表演需要特定的环境、节奏和内容,现场观众也是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科学脱口秀如何创作、如何表演,如果有机会,我会通过另外的书来表达我的看法。这本书更像是一本“科学脱口秀段子集”,以脱口秀的方式进行辟谣,讲述科学知识,特别是最后一章还融入了一些思考问题的方式、分析问题的方法,这也是科学传播的重要部分。但毕竟写书和表演不一样,没有表情和动作的情绪传递,更没有现场观众的互动。脱口秀的文本非常口语化不能直接出版,可读性较差,需要进行很多调整。不过本文还是尽可能保留了一些脱口秀的节奏和风格,更重要的是,文章中包含了脱口秀表演的笑点—至少是可以挖掘的笑点。如果把这些笑点按照脱口秀的节奏来表演,结合自己的风格,再加上互动,我相信现场效果应该还是不错的,我也会基于这本书的内容开一个科学脱口秀专场表演。所以总结一下,这本书里的文章相当于脱口秀表演文本和书面文字的权衡与融合—当然,或许也有人认为这是四不像,不伦不类。

另外,在脱口秀表演中,很多时候都是以第一人称讲述,比如说“我的妈妈如何如何”“我有一个朋友怎样怎样”,有的时候只是一个经过艺术加工的趣事,并非个人真实经历。这种情况下,现场表演的时候大家都知道是开玩笑,但作为正式出版物,没有表情的介入,单纯的文字叙述容易被人当真,显得不够严谨,所以我在书中引入了“陈辰”这个虚构人物,以他的视角叙述一些艺术加工过的趣事,以区分个人的真实经历。文中也有一些第一人称的叙述,比如“我在上大学的时候……”这些就确实是我的真实经历了。

其实写过上一本科普书之后,我短期内本来不打算再写新书。科普书实在不好写,需要对很多问题进行多方印证,生怕出错。然而母校出版社的老师找我约稿,却又勾起了我的情怀。一是对母校的情怀,二是对脱口秀的情怀,三是对科普的情怀。写这本书的过程很不轻松,虽然我自己头脑中有一些积累和判断,但为了能够更准确,我参考了各种各样的图书和其他文献,咨询了各个领域的专家,听取了多方意见和观点,再把这些新知识与我自己原有的知识和判断进行融合重组,再输出。另外还要花大量时间思考如何把内容编成段子、设置笑点。不过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本书属于文学作品,不是学术论文,里面的科学知识并不是我的研究成果,不过里面的表达是我的创作。当然,我的理解也未必全都正确,科学也是在不断地发展,如果有表述错误、表达不清之处,也欢迎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希望我的这本书,哪怕仅是里面的一句话,能让读者微微一笑。如果读者看过之后还能记住书中的一两句话,那将是我莫大的荣幸。同时,也欢迎大家关注我的科学脱口秀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