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与文艺新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 滥觞时期的功利主义观念

回顾美国艺术教育的历史,我们发现这一过程总是伴随着教育理念与方法的不断调整或转型。从1874年到1899年间,美国教育局(the United States Bureau of Education)基于以往的教育规划和实践,针对中学的艺术教育制定了纲要性的课程设置原则。最早在1874年,美国教育局发布了一系列咨询文件供学校传阅,其中包括《公立学校的绘画课:艺术与美国教育的现存关系》(Drawing in the Public Schools:The Present Relation of Art to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这一文件不仅标志着美国全国性艺术教育的正式开端,而且明确规定艺术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绘画。该文件的作者克拉克曾这样写道:

竞争力的增长不仅来自蒸汽车辆,还来自制造业所采用的崭新而廉价的生产方法以及不断提高的生产能力。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价值要素迅速地蔓延或渗透到所有制造业。美国一直缺乏、现在极其缺乏的就是这种要素,即艺术要素(art-element)。美的要素不仅具有金钱价值(pecuniary value),而且具有审美价值(esthetic value)。人们发现,通过绘画艺术训练出来的手与眼,对几乎各个工业部门的工人来讲,具有至关重要的优越性……学习绘画的目的不是为了能让学生画出漂亮的图画,而是为了训练他的手和眼,由此提高其谋生的手艺。[42]

上述这种以绘画为内容的艺术教育理念,是在美国制造业蓬勃发展的历史语境中提出的。这种理念带有显而易见的功利主义色彩,所追求的是实实在在的功利目的,因此也可以把美国早期的艺术教育视为一种以功利目的为导向的艺术教育实践。通过绘画艺术来训练学生的手与眼,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眼光。此两者不仅关系到劳动者的艺术素养,而且关系到制造业的竞争能力。在当时,艺术教育主要是为了满足工业生产对工艺水平的需要,而工艺水平除了追求直观的审美价值之外,同时还追求间接的金钱价值。审美价值一般来自人对工业制品之精美外观的欣赏,金钱价值一般来自精美外观对商品在市场上的促销作用。这两种价值的生成尽管可以借助于机器,但终究离不开人的因素,尤其是人所把握并在生产活动中自由运用的“艺术要素”。有趣的是,克拉克所谓“谋生的手艺”(bread-winner),实际含义是“赢得面包的人”,意即“养家糊口的人”或“自食其力的人”。我们猜想,当时之所以强调艺术教育的这一功利用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赢得学生家长的首肯与支持。

在19世纪,上述功利主义的艺术教育观广为流行。这对当时学校教育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美术教师几乎总是围绕那些可能用于工作或谋生的美术技巧来组织教学活动,学生选择艺术教育课大多是出于上述功利或实用主义的热情,家长乃至社会有利用学校为孩子将来的工作与谋生做准备的思想自然也是顺理成章之事。因为,脱离开劳动实践活动与具体社会环境,教学双方对工作或手艺的理解也都相当有限,更何况在大众商业文化与工业竞争机制的影响下,不少学生对一门谋生手艺的掌握远远超过对研究一门学科的兴致。这种情况正像汤普森(Langdon S.Thompson)在1877年全美教育协会的讲话中所阐述的那样:“各国都处在‘为物质生产而进行的竞争之中’,竞相生产最精美、最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那些作用类似于业已消失的学徒制的或分散的作坊所解决不了的问题,其开支太大,而学校因为兼有其他任务还不能成为工作场所。有人因此建议在学校开设绘画专业,以便解决实际问题。很多人认为,如果学生在校学习了绘画,将来在谋职时更有可能被录用,这将为他们成年后从事任何职业提供有用的技巧。”[43]

缅因州教育部门于1895年制定了《缅因州中学学习课程纲要》(A Course of Study for the Elementary Schools of Maine)。该课程描述中有一节是专门讲绘画教学的,其名称是“形式、绘画与色彩学习大纲”(Syllabus of Form, Drawing and Color Study)。这是迄今发现的第一份艺术教育课程设置样本。其中的绘画教学内容包括圆、半圆、立体、圆柱与棱柱等形式,还包括再现、构图、用色与装饰等方法。另外,该教学大纲建议在教室墙壁上悬挂几幅绘画佳作,鼓励学生研习这些作品,鉴别其中所再现的内容,同时表述他们为什么喜爱这些作品的原因。细加分析的话,这意味着艺术批评有三个基本步骤,即描述(description)、解释(interpretation)与评价(evaluation)。如果联系多学科艺术教育模式中的四大学科,上述三个步骤与艺术批评的相关要求具有诸多相近之处。到了1931年,缅因州再次正式发布了《中学教学大纲》(Elementary School Curriculum),其中有一章节谈论的是“艺术与工艺”(Arts and Crafts)的教学问题。在这里,“艺术与工艺”均表述为复数形式,表明中学阶段的艺术教育课程不再局限于绘画这个单一艺术门类。

值得指出的是,缅因州的艺术教育方法在当时可谓领风气之先,引起其他各州教育部门的重视。譬如,佛蒙特州教育局于1900年颁布了《中学学习课程纲要》(Course of Study for the Elementary Schools of Vermont),也建议在教室墙壁上悬挂优秀绘画作品,以便学生时时观赏品味,体察和评价其中的奥妙之处与意义所在。1905年,华盛顿特区公共教育部门在一部《教师手册》(Teacher’s Manual)中,也列举了类似的教学方式。此后,这种对绘画作品的批判研习(critical study)开始在美国多所学校流行起来,甚至成为“研习绘画”(picture study)的一种惯常性方法。这里所说的“批判研习”或“研习绘画”,也就是艺术欣赏和装饰研究的代名词。当时的艺术教育,虽处在尝试性的初级阶段,但已经显露出制度化的迹象。就其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而言,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功利主义目的为主导,以绘画艺术的基本技巧为主要内容,旨在培养心灵手巧、具有谋生手艺与一定艺术素养的制造业工人,最终提高美国制造业的工艺水平与商业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