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朝宗藩关系与中朝疆界历史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绪论

一、研究对象及其学术价值

本书以先秦时期至19世纪末的前近代中朝两国宗藩关系与中朝疆界历史变迁作为研究对象,将中朝疆界的历史变迁置于古代中朝宗藩关系的视域下进行研究。全书分为上下编:上编为古代中朝宗藩关系研究,分为五章,即秦汉至隋唐时期的中朝交往、宗藩关系的确立和初步发展;五代、辽、宋、金时期中国与高丽的宗藩关系;蒙元时期与高丽王朝的关系;明朝与李氏朝鲜的宗藩关系;清朝与李朝宗藩关系的曲折发展。下编为古代中朝疆界研究,分为五章,即先秦至唐代的中朝疆界;辽、宋、金时期的中朝疆界;蒙元时期的中朝疆界;明朝与李氏朝鲜近世疆界的基本确立;清朝与李朝的疆界问题。

在研究方法上,本书力求摆脱当代民族国家理念的限制,回归历史本原,来考察古代东亚区域内,以中国(中原王朝)为中心的宗藩关系体系下,中国与朝鲜的关系以及两国疆界的历史变迁。在深入挖掘与梳理两国原始文献(包括第三国,如日本、越南等国资料)基础上,探讨两国历史疆界的演进过程,从而真实、全面、客观揭示前近代中朝两国关系的历史全貌。为达到上述研究的目的,本研究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遵循求实求真的史学研究原则,以翔实的历史资料为依据,并对所占有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从而客观地、准确地阐述古代中朝宗藩关系及两国疆界的历史变迁。

本书将古代中朝两国宗藩关系与中朝疆界历史变迁结合起来,将中朝疆界的历史变迁置于中朝宗藩关系的视域下进行研究。事实上,研究中朝疆界变迁离不开前近代以中国为中心的宗藩关系的叙述框架,换言之,古代中国对朝鲜宗藩关系的强弱决定着中国疆界历史变迁的基本走向,而中国疆界的变化也揭示出古代中国对朝鲜宗藩关系的内涵。

本书上起先秦,下迄清代,对近三千年中朝宗藩关系的演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进而认为,中朝宗藩关系的发展从无到有,两国结成这种宗藩关系多是非强制的,一定意义上是自愿的,且朝鲜多为主动方,即朝鲜方面主动“称臣纳贡”“遣使朝贡”,中朝实行比较完善的“册封朝贡”体制,在朝贡体系基础上,发展“朝贡贸易”。中朝历史上的冲突都为期不长,不是两国关系史主流,和平友好的交往才是历史的主流。

本书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客观地阐述了古代中朝疆界的历史变迁,这对准确阐释中朝历史疆界,恢复历史本来面貌,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众所周知,该课题长期以来被视为敏感领域。20世纪50至70年代,由于政治和维护国家交往等诸多原因,多强调中朝友好一面,未能真实、全面、客观地反映双方关系的历史全貌。特别是当时出版的一些大学、中学教材和史学著作都将居住在朝鲜半岛北部的箕氏朝鲜、卫氏朝鲜和汉四郡、高句丽的版图疆域纳入朝鲜古史体系中,忽视其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历史事实。本书正本清源,认为箕氏朝鲜、卫氏朝鲜为周朝、汉朝在朝鲜半岛东北部册封的侯国,其疆域的南界当在今朝鲜大同江之南,大体在今黄海道中南部一线;汉四郡为汉武帝在朝鲜半岛直接设置的郡县,其乐浪、带方郡之南界与朝鲜半岛南部尚未统一的百济、新罗接壤;高句丽为东北边疆区域内的地方政权,即便427年,高句丽迁都平壤,其政权性质也并没有改变,所以其疆域与新罗、百济相接,随之高句丽与新罗、百济战和,双方疆界有所盈缩。这种认识对恢复历史原貌,准确阐释中朝历史疆界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与此同时,本书对唐朝与统一新罗的疆界、明朝与朝鲜近世疆界的基本确立、清康熙年间穆克登的两次查边定界及其所失去的疆土诸问题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

总之,本书不仅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而且兼具重要的现实参考,代表中国学界的一种声音,展现了新的研究水平(评审专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