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天王起义茶楼听书
母女二人看着姜陵摊开的手,也不敢抢走就跑,她们能顺利地逃难到鄞县,就足矣证明她们的智慧。
姜陵一看就与她们不一样,跟北曲巷的人也不同,一看就是贵人。
年长的女人开口小心地答道:“我们是临淮县人,有个自称东天王的破城劫掠……”
她能够提前逃跑,是因为她幼年时候,她的家就是被一群破城的人毁掉了的。有过经验,且记忆深刻。什么“不纳粮”之类的都是空喊口感,一旦骗开了城门,家家户户都要遭灾。所以她见情形不对就立刻收拾细软,带着孩子跑了。
本来她做了充足准备,也不至于如此狼狈,落到行乞的地步,只不过东天王的势头强劲,让她感觉临县也不安全,她一路逃到了平波府治下的鄞县,她觉得曾县令不愧对青天之名。她打算留在鄞县了。
姜陵听着女人的话,眉头越皱越紧,东天王又是哪里冒出来的?看女人年龄也不大,在幼时就遭遇过贼人破城。那么简单推算一下,十几年间到底起过多少回义?
就姜陵十五年的观察经验来看,百姓们有生存的小狡猾,但身上更深、更厚重的烙印还是忍耐。如果不是活不下去了,怎么可能会冒着掉脑袋的风险起义。
所以她或许真的生活在王朝末期,乃至于最后一个王朝的末期。父亲给姜陵讲过史,她对于这个世界的历史发展还是有一个粗浅的了解的。
在这个世界,她身处的这个王朝可不是技术最发达的,真要数技术发达还得往前数,看周朝。周朝是个史料稀少,真假参半的神秘朝代。现在用的印刷术,造纸术还是周朝传下来的老东西,可见周朝技术之强。如果野史并非凭空想象,也是有所依据,那么现在这个王朝的技术跟周朝比甚至还有很大的退步。这个世界很有意思,姜陵用她的智障系统搜索过,但收获寥寥。
虽然系统很智障,但姜陵不得不承认系统作为一个搜索引擎跟前世的一些作比可好用多了。她陷入了思维茧房,她一切的搜索都来源于她有限的认知。知识始终在那里,但打工人就不会去搜索青苗遭遇病虫害该怎么办。她或许应该通过更多渠道,更了解这个世界一点。去读更多书,系统的上限其实是她的上限。
女人早就把自己交代的说完了,她也不知道姜陵的脸色为什么那么精彩。好在她灵光的脑袋告诉她,姜陵的变化不是因为她们母女,也不是想要变卦。所以她就老老实实地等着。
有了姜陵给的五文钱,她就能吃饱了,有力气才能赚钱。在临淮县她一个人能带着女儿活下去,在鄞县她也能。
“大小姐,馒头买回来了。”小瓶打断了姜陵的思绪。
小瓶是被姜陵支去买馒头的,小瓶见卖馒头的摊子也不远,就放心地去了。
姜陵把两个馒头放到母女二人手里,同时把铜钱藏到馒头下说道:“我见你们一直盯着馒头看,想必定是饿极了,所以我把铜钱换成了馒头,希望你们不要介意。”
女人看到了姜陵的动作,对姜陵充满了感激,她想要跪下感谢姜陵的活命之恩,却被姜陵扶起。
“你们慢慢吃,我还有些问题想要问,不知道能不能行个方便。”姜陵也知道女人其实把她知道的都说了,她不过是想让母女二人把馒头吃进肚子里,免得被让人抢去。
“感谢小姐大恩大德,我张红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张红明白了姜陵的意思,红了眼眶,她没见过这样的贵人,姜陵是真的在用心为她考虑。
“你读过书?”姜陵问道,其实在张红讲述的时候她就感觉到张红讲的很有条理,张红的这句话让姜陵的感受越发明显。
“没,就是我妈曾在大户人家做过工,她教过我,也就识得几个字。”张红说得很谦逊。
姜陵看张红的眼神都不一样了,这个时代,识字可以归入特殊人才了。
别看姜陵混迹在写作圈,实际上她清楚地知道能识字的才是少数。在东柳,也就柳氏族长还有一些乡老识字,而他们也只会把自己认识的字交给自家人。所以姜维还在的时候,东柳乡人面对她永远是一副笑脸。
“东天王听后来逃难的人说是姓冯,祖籍金田……”张红一边吃,一边绞尽脑汁地把自己记得的东西都讲出来,她能看出来,这位贵人对东天王好像很是在意。
姜陵没想到还真能得到不少新消息,只觉得收获颇丰,走之前她对张红母女说道:“朱衣街有家锦绣布庄,是我家产业,最近正在招人做工,你既然识得两个字,何妨一试?不过人靠衣裳马靠鞍,万一有人先敬罗衣后敬人,你便说是姜家主人姜陵让你来的。”
姜陵说完,带着小瓶转身离开了,张红带着女儿一起给姜陵重重地磕了个头。她知道她是遇到真真正正的贵人了。
小瓶见姜陵神色不对,于是问道:“大小姐,我们还去茶楼吗?”
“去。以后只要有空,我们都要去茶楼。”姜陵斩钉截铁地说道。
一些消息只会掌握在当权者手中,而她作为一个普通人,想要知道,就只能贴近群众,从他们的生活与言行去分析,春江水暖鸭先知。
姜陵一走进茶楼,就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小二走过来迎客,他看着姜陵的打扮,滴溜转的眼睛在做评估,只不过最后他实在是拿不准了,问道:“这位小姐,您是想在一楼凑个热闹,还是在二楼开个雅间?”
一楼的人不觉得她会坐在一楼,二楼的人又觉得她穿的衣服实在是别扭得很。
姜陵在角落处找了个空桌子坐了下来:“倒也不必麻烦,我包了这个桌子,不知可行否?”
“当然可行,小姐您请,您要是第一次来我们茶楼的话,我建议您点……”小二的嘴皮很溜,说了那么长的一段话也没有停歇。
姜陵静静地听小二介绍,没有打断小二,等小二说完,她才说道:“上一壶今年的新茶,茶点就要你说的四大招牌就可以了。”
“好嘞,小姐您稍等。”小二笑着离开,四大招牌既然是招牌,价格自然不便宜,这样豪爽的客人,他也能收获不少铜板。像姜陵这样的客人是小二最愿意招待的。
现在已经是下午,多是在茶馆滔滔不绝的多是说书人,他们与读报人类似却又有些不同。他们往往更擅长口技,他们会选择一些畅销的小说,通过口技演绎得栩栩如生。
而现在,茶楼说书人讲的正是姜陵写的小说《农家子青云路》
姜陵有些想要捂脸,谁能想到进茶楼听书,竟是要听别人讲自己写的小说?这种莫名的羞耻感,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过细想起来也正常,十月鄞县最火的小说莫过于姜陵的《农家子青云路》了,大家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