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复活
当吴承天看到申公豹回来的时候,总感觉哪里有些怪怪的。而当两天聚在一起聊天时,这种感觉就愈发明显。
“如何,我看你空手而回,应该是让姜子牙跑了吧?”吴承天一开始是这么问的。
而申公豹就回答了一个字:“嗯。”
“我刚才感受到一股让人从灵魂之中都发出战栗般的恐惧感,所以还没等姜尚有所动作就跑了。可是圣人出手了?”吴承天又问。
“嗯。”申公豹点点头,又只回答了一个字。
两次如此简短的回答,一点都不像申公豹平时说话的风格,让吴承天有些诧异地看了申公豹一眼,怀疑的问道:“你莫不是刚才的战斗中出了什么状况?被吓丢了魂?”
“没有!”申公豹这次多说了一个字,说了两个字。而且这次,申公豹虽然说完了,但似乎还想说些什么,只是嘴巴张了几下,却没发出任何声音,似乎是没组织好语言。
这个时候吴承天也感觉出不对来,用灵觉“看”了一眼申公豹的三魂六魄,都完整无缺。但从申公豹此时说话的状态来看,却又并不像是正常时的模样。于是,吴承天尝试着引导式聊天道:“你还记得你是申公豹,昆仑玉虚宫弟子。因不满元始天尊将封神大事交给姜子牙,还下山找他,结果被元始天尊逐出了门墙,改投截教通天教主门下。现在贵为商朝国师,正在追捕从朝歌城逃出来的姜子牙。刚才就是你追着姜子牙去黄河岸边大战了一场——如何?记起来了吗?”
吴承天一边在说,同时也在观察申公豹的反应。当吴承天一开始提到“申公豹”这三个字的时候,申公豹整个人浑身一机灵,眼神顿时不一样了,就像是一个傀儡突然被注入了灵魂一般。接下来,吴承天还发现,每当他说到一些关键部分或者关键词,申公豹的表情明显更丰富了一些,那种表情层次的递进,让吴承天不由感叹这申公豹的表现能力是真的强。吴承天在很多演员身上,都找不到拥有如此层次感的表情管理能力。就在吴承天这一句话之中,申公豹充分展现了他这个人物性格棱角分明且丰富的表情多样性,让吴承天不由在内心之中暗自惊叹。
“我没事!”这句话从申公豹嘴里出来,简单三个字,跟之前的“嗯啊”学语,感情层面完全不在一个层次,“这次差点就栽在姜子牙那小老头的手上了,他居然真把元始天尊的神念用在了我身上。要不是触发了那个机制,我可真就元神俱灭,想复活都不可能了。”
此时的申公豹似乎所有的情绪都已经加载完毕,吴承天听申公豹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也能明显从他的语气中听出后怕的感觉。当然,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对于姜子牙的恨意。
“那姜子牙现在人呢?”吴承天没有去纠结申公豹话语中提到的“那个机制”是个什么机制,倒不是他不想知道,而是知道问了估计申公豹也不会说什么,反而会从申公豹这里漏掉不少信息。
申公豹摇了摇头道:“不知道,想来已经逃了。陪我再去黄河边上转一圈,我倒要看看他没了神念,还往哪里逃!”申公豹也是雷厉风行,说完,起身就往之前回来的方向飞去。
吴承天没办法只好跟上,内心不由嘀咕:这申公豹是真胆大啊!刚刚差点被对方干得人神俱灭,现在人才刚清醒一点,就立刻又要去找人家报仇,真是不怕死!不过,吴承天嘀咕归嘀咕,内心其实也并不太怕。一来,他的灵感并没有感觉到此行的危险;二来,按照申公豹的说法,姜子牙已经将神念用完了,以姜子牙与申公豹打斗的水平来看,这两个人的法术修为对吴承天而言,并没有多大的威胁;第三,就算姜子牙身上还有什么压箱底的法宝没有施展,以姜子牙的水平,吴承天自信能够在姜子牙发动之前就解决掉他,或者安全脱身。毕竟有过前车之鉴,姜子牙施展元始天尊的神念都没能留下他,吴承天不觉得姜子牙再施展其他法宝时,自己会没时间反应。
只是这个时候,姜子牙早已遁出汜水关外,到了西岐的地界了,两人自然是白跑一趟。没抓到姜子牙,两人无功而返地回到了朝歌,但因为受到孙悟空修建灵台这件事的波及,很多人与事都开始悄然发生了改变。一开始很可能就只是一些很细微的变化,但当这些变化积累多了,整个封神世界将会变得天翻地覆。不过这是后话,这里暂且按下不表。
且说在所有被修建灵台所波及的人物中,影响最直接,也是最快就发现了命运的偏移和改变的,这个人就是在封神之战中大放异彩的杨任。
杨任是何许人也?姜子牙被纣王赏赐封地是下大夫,杨任官职比姜子牙要高得多,是商纣王的上大夫。姜子牙跳进河里,借水遁逃走了,可当时追捕的人并不知情,以为姜子牙跳河自尽了。于是,这姜子牙“溺水”的消息便传给了纣王与妲己。纣王并不关心姜子牙这么一个小官的死活,他在意的是鹿台的修建,立马就安排人传旨,让北伯侯崇侯虎顶替姜子牙作为鹿台新的督造人选。
可传达给北伯侯的圣旨,却没有第一时间送出宫,因为拟写圣旨的上大夫杨任,将此事给按下了。至于为什么杨任将这道旨意给按下了呢?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从传令官那里得知,原本督造鹿台的是姜子牙,结果姜子牙不肯督造鹿台,又怕被纣王处死,跳河自尽了。杨任虽跟姜子牙不熟,却也从比干那里听说过姜子牙的名声。便对传令官道:“姜子牙虽只是一名下大夫,官位不高,却才智过人。而且听比干说,此人特别善于预知未来,有活神仙的美誉。所以他认为不好的事情,一定也有着某种害处吧?对了,你跟我说说,这‘鹿台’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建筑啊?”
传令官虽然信息知道的不全,但鹿台的大体框架结构他还是知道的。于是便说这鹿台的图纸是苏妲己献给纣王的,据说图纸上,这鹿台高十六米,分很多个平台,每一层平台上都有不同的建筑,纣王吩咐要用最好的材料修建,说是专门邀请天上的仙人来凡间做客用的。
杨任一听要修这么一个华而不实的东西,劳民伤财不说,居然还是给什么仙人用,顿时就有些不乐意了。于是,他便将圣旨给压下了,打算第二天上殿,再劝纣王打消修建这么一个鹿台的主意。
在原本的时间线中,杨任就是因为他向纣王进谏,而被挖去了眼睛致死。而杨任死后,怨气冲天,惊动了道德真君,道德真君在将杨任的尸体带回青峰山紫阳洞之后,取了两粒金丹放在他的眼中。随后,令人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在杨任被挖去的双眼之中,竟长出来一双小手,而手心之中又长有眼,此眼上观天庭、下视地府、中看人间百态,即传说中的手眼通天。
道德真君在收杨任为徒之后,传授了他飞电枪、五火七禽扇和坐骑云霞兽,然后令杨任下山助师叔姜子牙灭商伐纣。杨任下山先救了黄飞虎等五将,又用五火七禽扇灭了瘟部正神吕岳和李平,破了瘟癀阵,在攻取渑池之战中,杨任用其神眼探出了张奎的位置,最终致张奎于死地。可以说,虽然在封神之战中,杨任登场的次数不多,但他每次出现都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他依靠法宝和神眼,也成为了后期周营之中的主力战将之一,战死后被封为甲子太岁。
不过纵观之前时间线杨任的这一生,其中自然也少不了一切早已被安排好的痕迹。例如杨任死得就有些莫名其妙。别的大臣冒死进谏时,那都是事实俱在,痛斥纣王也算是有的放矢,所以就算被杀被剐也是死得其所。然而杨任与姜子牙并无深交,连比干都不曾为姜子牙说话,杨任却是跑去替姜子牙说话,而此时的姜子牙早就水遁跑路了,杨任等于是白死了这一回。
还有,纣王也明明说过“饶他不死”,只是剜去了杨任的双眼。在这个时代,被纣王剜去双眼的人多了,除了杨任,还没见过被剜去双眼就要了性命的人。最离谱的就是,死在纣王手下的进谏之臣何其多,其中不乏分量比杨任重多了的,姜王后那么重要的人物还不是一死百了,唯独杨任一人,在死去之后却偏偏能被道德真君发现,而且还专门用玄门道术给复活了过来,比干都享受不到这个待遇。对比杨任和比干的遭遇,就明白了谁是自己人,而谁又是工具人。
那现在这个时间线,杨任又有何等改变呢?第二天,当杨任去找纣王进谏,劝纣王不要修建鹿台,修建鹿台就是劳民伤财时,就正好目睹申公豹请来的孙悟空,一个人在那里用法术变化出万千分身,很快就将鹿台的地基给搭好了的过程。目睹这一过程后,杨任以劳民伤财为理由阻止纣王修建鹿台的理由也不存在了。
不过好在杨任还可以指责纣王逼死了姜子牙,虽然姜子牙只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官。但接下来让杨任没想到的是,新上任的国师说这姜子牙居然是昆仑山上,一名混吃混喝不成器的弟子,不仅跳水不是自尽,而是利用水遁之术早就逃远了。这位国师还在纣王面前立下豪言,说要将那姜子牙给抓回来。这一下,彻底将杨任整得偃旗息鼓。纣王也只是草草得瞪了杨任一眼,只当他是在说胡话,也没拿杨任如何。
杨任没死,就觉醒不了前世的记忆,现在的道德真君就是想跑过去收杨任为徒,杨任也只会觉得莫名其妙,肯定是不会跟着道德真君走的。事情到这里,按理说清虚道德真君应该会另找更为合适的人选,但事实却恰恰相反,清虚道德真君见杨任不死,只能自己亲自过来收服杨任为徒,甚至如果杨任不愿意做他徒弟的话,他说不得还会用些别的手段,非要逼这杨任成为他徒弟不可。
为何清虚道德真君非要收杨任为徒呢?因为他这两个徒弟都是自己历红尘杀劫的保障,没这两个徒弟,他就得自己动手了。那到时候上封神榜的可就是他本人了。作为十二金仙的他,自然知道封神榜是个什么东西,打死他也不会想上那封神榜。所以,无论是之前他拐走的黄天化,还是等对方死后再收徒的杨任,都是清虚道德真君最重要的帮手,或者说工具。
实际上,在杨任之前,清虚道德真君已经拐了一个徒弟来,那人就是黄天虎的儿子——黄天化。至于当时清虚道德真君收徒的方式更是让人匪夷所思,他是直接将年仅三岁的黄天化拐走的,作为黄天化的父母,黄天虎和贾氏会多么担心,作为清虚道德真君是压根不考虑的。由此可知,以人性的标准去衡量仙人的行事,自然会出问题。无论是黄天化也好,还是杨任也好,清虚道德真君收他们为徒是为了渡劫,渡自己的红尘杀劫,本质上也只是利用的工具而已。只不过在十二位金仙之中,唯有清虚道德真君做得这么不通人性,赤裸裸的利用而已。所以后来,黄天化也不听清虚道德真君的话,杨任本来也找了理由拒绝下山,只是没有推托成功而已。
之所以如此,这就要说到这场封神之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为阐教的十二位金仙渡劫。阐教玉虚宫门下的十二金仙,因一千五百年未能斩去三尸而犯了红尘之厄,面临杀罚临身的劫难,即所谓的杀劫。为了渡过这一劫难,十二金仙需要下山去红尘中历练,并参与到封神之战中。因此,十二金仙的杀劫是封神之战的一个重要起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