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恺撒家族
第1章 奥古斯都(公元前29年至公元前8年)
精彩看点
罗马帝国——奥古斯都的统治——奥古斯都在西班牙——奥古斯都在亚细亚——法律——奥古斯都家族——阿格里帕之死——日耳曼战争——大德鲁苏斯——马塞勒斯——文学
罗历723年(公元前31年),亚克兴战役结束了马克·安东尼和屋大维之间持续多年的罗马最高权力的争夺。马克·安东尼自杀身亡后,时年三十四岁的屋大维无疑成为罗马世界的主人。四十四个军团视屋大维为首领。多年的内战和“公敌宣告”导致罗马名门显贵死亡殆尽。元老院和公民纷纷表示愿意接受君主政体。虽然我们可以对元老院的奴性嗤之以鼻,但事实会证明其此番选择的正确性。回顾公元前2世纪的罗马历史,当时的人们更愿意接受动荡不安的无政府状态,而不是稳定、强大的独裁统治。所以沉迷于“自由”和“共和”观念的人们,一定会被“呼吁”君主政体的主张弄得六神无主。需要补充的一点是,尽管君主政体的主张有违初衷、荒诞不经,但因为大家了解屋大维的人品,所以满怀希望,相信屋大维能做一个公平仁义的君主。
但撇开其他因素不谈,仅考虑臣民当下幸福,鉴于罗马帝国的庞大规模,除了君主政体,任何其他政体形式都不会与之相容。罗马帝国的形成也许是世界史上最令人惊奇的现象。无论罗马早期的历史多么辉煌灿烂,但有一点毋庸置疑,罗马发端于一个小镇,确切地说是一个村落,方圆不过几英里。后来,在历代国王统治下,罗马一步一步地前进,在意大利各城邦中一枝独秀,鹤立鸡群。共和国时期,罗马每年会选出两名执政官,执政官急于在任期内建功立业,而达此目的的手段是军事扩张。执政官的勃勃野心是靠罗马军团的英勇作战和严明纪律来保障的,而元老院的雄才大略则体现在把军阀割据的领土重新凝聚成强大坚实的整体。在罗马帝国的东方,大范围的开疆辟土常常会立竿见影,但土崩瓦解就在转瞬之间。后世欧洲曾出现由查理曼大帝和拿破仑一世创建的大帝国,但这些帝国的存在犹如昙花一现。相反,罗马帝国却持续了数百年。也许我们可以拿俄罗斯帝国比较其相似之处。俄罗斯帝国周围虎视眈眈的对手势力强大,对它心生忌恨。俄罗斯帝国扩张的步伐鬼鬼祟祟,耍奸弄滑,背信弃义,而罗马帝国扩张的步伐则不藏不掖,明枪实弹,勇往直前。
屋大维统治下的罗马帝国幅员辽阔,西濒大西洋,北至莱茵河、阿尔卑斯山脉和哈伊莫司山脉,东抵幼发拉底河,南达阿特拉斯山脉和阿非利加北部的沙漠地带。罗马帝国控制下的各个部落的生存状况,与英国迅速获得的印度殖民地情况有些类似。一部分部落在罗马帝国政府直接控制下,而另一部分则以盟友的名义,在对内事务中拥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性,但对外事务听从罗马。对普通的人民来说,无论是贵族政体还是民主政体,都是专制暴虐的。罗马帝国建立前,资深执政官和地方长官常常残酷压迫行省人民,人民无法从共和政体中获得任何利益,殷切希望罗马建立君主制。当时,罗马世界状况就是如此。
马克·安东尼败亡的消息传到罗马后,元老院迅速授予屋大维终身保民官的权力、裁判的否决权力、提名祭司官的权力,还授予他其他各种各样的荣誉。元老院下令在所有公共献祭场合刻上屋大维的名字,要求人们无论在公共场合还是在私人娱乐活动中,首先要为屋大维举杯献词。罗马举行了盛大仪式,关闭雅努斯神殿的大门,因为战争已经结束。
处理完埃及的事务后,屋大维派科尼利厄斯·加卢斯担任埃及总督,自己则动身返回罗马。途经亚细亚时,屋大维在此停留了一个冬天,来协调边境事宜。在此期间,帕提亚国王弗拉特斯四世派人把自己的儿子送到罗马当人质。罗历725年(公元前29年)夏,屋大维回到罗马,举行了为期三天的凯旋仪式来庆祝自己在亚克兴和亚历山德里亚取得的胜利,以及他的副将在达尔马提亚和潘诺尼亚取得的胜利。屋大维对人民大撒钱财,清偿或免除所有人的债务。罗马的货币供给急剧增加,导致利率下降了三分之二。
据说,此时的屋大维认真考虑过放弃大权,恢复共和体制。他就此事咨询了朋友阿格里帕和梅塞纳斯。历史学家卡西乌斯·迪奥记载了阿格里帕和梅塞纳斯就此事的回应:阿格里帕表示为了共和大业,支持屋大维放弃权力的想法,尽管他的理由苍白无力,而梅塞纳斯则为屋大维制订了未来君主制的整个体系。当然,书中记载的未必可信。屋大维同两位朋友的商讨极有可能发生。屋大维一向处事谨慎,他目睹了养父——独裁者尤利乌斯·恺撒的下场,而苏拉和庞培的例子也表明应该放下权力,全身而退,以求自保。不久前,一桩谋杀事件发生了,小雷必达企图在屋大维返回罗马后暗杀他。小雷必达是三巨头之一雷必达之子,也是布鲁图的外甥。后来,阴谋败露,小雷必达被控制罗马的梅塞纳斯处死。即使如此,人们也很难相信屋大维真的打算放弃手中大权。
●尤利乌斯·恺撒被刺杀
与其说梅塞纳斯的提议占了上风,不如说屋大维早就心意已决。屋大维准备稳扎稳打,以求牢牢掌握大权。他的目标是确立一套体制,即在共和国的外衣下实行军事君主制。基于此,屋大维认为有必要限制元老院的人数并提升元老们的素质。独裁者尤利乌斯·恺撒曾出于对贵族的仇恨,在元老院引入了大量乌合之众。尤利乌斯·恺撒被刺杀后,马克·安东尼为了敛财或出于个人偏好,对那些附庸风雅、攀高附贵之人大开方便之门,元老数目多达千人,鱼目混珠,泥沙俱下。为扭转这种局面,屋大维让自己和阿格里帕先成功当选监察官。他没有任意驱逐元老院中不称职的人员,而是让他们根据资格做自我评判。五十位元老被迫主动辞职,之后又有一百四十人离开。声名狼藉的元老离开元老院后,屋大维暂缓了改革的步伐。由于内战导致贵族数量骤减,屋大维决定增加贵族数量。为消除骚乱的危险,屋大维更改了尤利乌斯·恺撒的规定,除了西西里和纳博讷高卢,禁止元老院未经允许访问其他行省。这段时期,罗马麻烦不断,人人自危。为了缓解元老的恐惧,也为了防止元老联合起来谋害自己,屋大维向元老保证,已悉数焚毁马克·安东尼的秘密文件。事实上,屋大维只烧掉了小部分,保留了大部分,以备不时之需。
如同尤利乌斯·恺撒被授予“凯旋将军”头衔一样,屋大维也被授予“凯旋将军”头衔。罗历726年(公元前28年),他第六次出任执政官。在整理元老名单时,根据以前共和制的惯例,他得到了元老院授予他的“首席元老”的头衔,而这是他最喜欢的一个头衔。屋大维免除所有国债,焚烧了债券,举办了取悦公民的各种演出。罗历727年(公元前27年),屋大维在元老院发表讲话,请求把治国大权还给元老院,恳求元老们允许自己退隐,颐养天年。这引发了人们的种种猜测。只有少数人了解屋大维的真实意图,心照不宣,秘而不谈。一些人愿意相信屋大维的话,认为屋大维打算把权力还给元老院是真心实意。但更多人对共和国时的无政府状态和动荡不安心有余悸。出于不同动机,所有人一致呼吁屋大维不要放弃权力。屋大维推脱再三,假装极不情愿地做出妥协。如此一来,他便获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并且权力来得名正言顺,是元老院和公民授予的。屋大维还支付给禁卫军双倍的酬劳,以提高其警惕性和忠诚度。
屋大维达到了目的,以合法手段确立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在过去的十多年,他拒绝接受这样的权力,原因是他认为国家还没有实现安宁与和平。此外,屋大维虽然接受对整个帝国的监管权,但他并不承担对所有行省的直接管控。相反,他将行省分成两类:阿非利加、亚细亚、巴提卡西班牙等比较和平有序的行省委托给元老院管理,而留给自己的则是容易滋生战事和动荡不安的行省,诸如高卢、塔拉科西班牙和埃及。第一类行省总督的选举由元老院通过抽签方式从元老中选出。不管以前有没有担任过执政官,被选中的元老将以“资深执政官”的名义任职一年。这些资深执政官手不握利剑,身不着戎装,其管辖权仅限于民事方面。第二类行省总督由屋大维直接任命。他们将被任命为“雷加图斯”和“地方长官”,只要他们愿意,任期无限制,可佩带利剑,身着戎装,对士兵有生杀予夺大权。“资深执政官”有十二名护卫,“地方长官”则有六名刀斧手。屋大维还派遣财务官到各行省征税和管理税收。所有总督和下级官员都将获得固定的酬劳,不能像共和国时期那样自付酬劳。
当时,元老院还把一些桂冠放在屋大维的帕拉丁宫殿门前,桂冠之上悬挂一顶橡树叶王冠,以此表明屋大维永远是打败国家敌人的胜利者,永远是罗马人民的守护者。也有人提议授予屋大维其他一些特殊的称谓。屋大维本人更喜欢“罗慕路斯”这一称谓,因为这代表自己是罗马的第二位创建者。但屋大维发现这一称谓会引起人们对他觊觎皇权的怀疑;因此,他默许了元老院关于“奥古斯都”这一称谓的提议。这一称谓由穆纳提乌斯·普兰库斯提出,带有至尊至圣的含义。
奥古斯都奠定了权力基础。然后,他借口远征不列颠离开了罗马。奥古斯都发现高卢仍不稳定,于是在高卢待了一段时间,直至高卢重归安宁。此时,阿斯图里亚人和坎塔布里亚人入侵西班牙。奥古斯都兴兵讨伐。然而,他发现与敌人的周旋很难尽兴,因为敌人总是避入山区,从不在平原开阔地带作战。他们埋伏在丛林幽谷,不断偷袭奥古斯都的军队。奥古斯都不胜其烦,加之操劳过度,不久染病在身。他回到塔拉科,把军队指挥权留给了安提斯提乌斯。在安提斯提乌斯和卡里修斯的率领和指挥下,罗马军队在战争中取得了优势。奥古斯都随后遣散了那些服满法定兵役的士兵,并在卢西塔尼亚为他们建了一个城镇,取名梅里达。罗历730年(公元前24年),奥古斯都回到罗马,他有近三年时间不在罗马了。然而,奥古斯都一离开西班牙,坎塔布里亚人和阿斯图里亚人又拿起了武器。尽管地方长官卢修斯·埃米利乌斯出兵镇压,但这些顽强的山地人从未被彻底征服。严格地说,他们一直保持着某种半独立性。
罗历730年(公元前24年),出于贪婪或征服欲望,奥古斯都命令埃及总督埃利乌斯·加卢斯远征到处是珍宝的“福地”阿拉伯半岛。然而,在穿越沙漠时,烈日炎炎,饮用水不足,新型疾病暴发,罗马士兵苦不堪言。加上土著部落的骚扰,军队人数损失过半。埃利乌斯·加卢斯不得不放弃原定计划。此后,罗马人再也没有试图征服过阿拉伯半岛。
奥古斯都在西班牙患病后,似乎一直饱受疾病困扰。回到罗马后的第二年(公元前23年),他的健康状况恶化,甚至不再抱生的希望。奥古斯都认为自己大限将至。于是,当着主要元老院议员和骑士的面,他给了与他同时担任执政官的卡尔普尼乌斯·皮索一本书。书上记录着国家军事力量和财政税收等状况。同时,奥古斯都把自己象征权力的戒指戴在阿格里帕的手上,但没有指明谁应该是继承人。每个人都期望奥古斯都任命马塞勒斯——奥古斯都的姐姐屋大维娅的儿子,奥古斯都把自己唯一的女儿大尤利娅许配给了马塞勒斯。然而,一个叫安东尼·穆萨的医生通过一套冷水沐浴和冷饮的方法,使奥古斯都重获健康。奥古斯都康复后,希望在元老院宣读自己的遗嘱,证明他没有在遗嘱中指定继承人。但元老们不同意他这样做。奥古斯都是打算恢复共和体制,还是希望阿格里帕接替自己的位置,这一点我们无从得知,而后者的做法更符合他的性格,似乎是一种更有可能的假设。康复后,奥古斯都不仅担任终身保民官,还享有元老院授予的一切权力。奥古斯都即使不再担任执政官了,也永久享有资深执政官的权威。
无论奥古斯都有没有让马塞勒斯即位的打算,但大家都为马塞勒斯的英年早逝倍感沮丧。马塞勒斯逝世时只有二十岁上下,这令人们非常悲伤。因为马塞勒斯继承了母亲屋大维娅和蔼可亲的品质,受到了所有人的爱戴。
奥古斯都已经做了连续九年的执政官。他觉得自己的权力已足够稳固,不再需要这一头衔。于是,罗历732年(公元前22年),执政官由马库斯·克劳狄·马塞勒斯和卢修斯·阿伦提乌斯担任。但这一年疫病肆虐,饥荒暴发,迷信说法认为这些灾难源于奥古斯都没有担任执政官。于是,人们包围了元老院,威胁元老院如果不立奥古斯都为独裁官,就会将元老院付之一炬。接下来,人们抢来二十四根刀斧手的束棒,呈送到奥古斯都面前,恳求他上任并监管全国的谷物市场。最后,奥古斯都接受了权力,但拒绝了易招反感的头衔,甚至在人们强迫他“紫袍加身”时,他也表示勉为其难,以“租借”的方式接受。奥古斯都以同样方式拒绝接受终身监察官的头衔,但他始终拥有监察官的权力。
虽然奥古斯都受到人们的爱戴,但罗马仍然有一些不安定的因素。有些人认为,无论奥古斯都多么温和可敬,罗马都不应该置于一个人的统治之下。这时,针对奥古斯都的阴谋出现了,法尼乌斯·卡埃皮奥是主谋,据说梅塞纳斯的妹夫卢修斯·穆雷纳也牵涉其中。在审判过程中,他们没有抗辩,被判有罪后直接被处决。
奥古斯都决定访问罗马帝国东部并在这里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罗历733年(公元前21年),奥古斯都离开罗马,他的首站是西西里岛。在此停留期间,他得知罗马因执政官的选举而发生了诸多骚乱。谨慎的人们热切期待奥古斯都返回罗马。然而,奥古斯都并没有满足他们的意愿。但为了维持罗马的秩序,奥古斯都召回了当时在亚细亚行省的阿格里帕。他命令阿格里帕同妻子离婚,并且让阿格里帕娶了马塞勒斯的遗孀大尤利娅。奥古斯都把罗马的管理权交给阿格里帕。阿格里帕做事雷厉风行,管控有方,罗马迅速恢复了秩序和安宁。
奥古斯都在继子提比略的陪同下,从西西里岛出发,前往希腊。当时,希腊的地位已微不足道,在处理完这个小地方的事务后,奥古斯都前往萨摩斯,在这里度过了一个冬天。罗历734年(公元前20年)春,他前往亚细亚,来到叙利亚。奥古斯都处理了所有与罗马结盟或受罗马保护的小君主国的相关事宜,然后又回到萨摩斯过冬。在这里,奥古斯都接待了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使者,其中有一人来自印度,双方签署了和平友好条约。印度使者带来不少礼物,其中一个礼物是能弯弓射箭且能用脚把小号举到嘴边吹奏的无臂之人。印度使者还送给奥古斯都几只老虎,这是首批被带入欧洲的老虎。
帕提亚国王弗拉特斯四世因为担心战争再起,之前一直未能履行协议——释放同克拉苏和马克·安东尼作战时的俘虏。奥古斯都一到亚细亚,弗拉特斯四世很快就履行了之前的承诺。到底多少士兵因此回到了自己的国家,我们不得而知,但返乡者可能只占最初被俘人数的一小部分。被俘期间许多人已经死亡,活下来的大部分俘虏则更愿意留在当地,因为他们已经习惯那里的生活。奥古斯都本人一直认为此番作为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成就。他建造了一座神殿献给战神马尔斯以示纪念。而那些为奥古斯都的统治增添光彩的诗人则不遗余力地大发溢美之词,为奥古斯都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胜利歌功颂德。
执政官选举引发了新的叛乱,甚至导致了流血冲突。罗历735年(公元前19年),奥古斯都为此回到了罗马。元老院一如既往毫不吝惜地授予奥古斯都各种各样的荣誉,但奥古斯都只同意建造一座神坛,献给命运女神福尔图娜·雷多克斯。另外,元老院在公共节日中增加新的节日,纪念奥古斯都返回罗马的日子,这个节日被称为“奥古斯塔利亚”。奥古斯都还被任命为礼仪督查官,任期五年。同时,他拥有同一时期的监察权,并担任终身执政官。此时,阿格里帕正在西班牙镇压起义。阿格里帕认为使罗马重新恢复秩序后,有必要前往高卢一趟,因为那里正在发生叛乱,并且遭到日耳曼人的侵扰。之后,他又从高卢出发,马不停蹄地赶往西班牙,因为当地的坎塔布里亚人联合起义了。阿格里帕平定了起义,并未遇到太大的麻烦。然后,他返回罗马。奥古斯都提议授予阿格里帕种种凯旋荣誉,但阿格里帕一如往常,婉言谢绝了奥古斯都的好意。
在奥古斯都看来,元老院仍然是一个过于庞大的机构。他认为改革的步伐可以再大胆一些,对元老院的人数做进一步精简。但他在改革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他没能像期望的那样把元老院人数降到三百人,而是不得不将其人数保留到六百人。然而,即使适度削减元老院人数,也会引起无端猜疑。针对奥古斯都和阿格里帕的阴谋时有发生,有几次阴谋密而未发,有几次则已兵戎相见。
奥古斯都一向谨言慎行,他深知寡头统治和无知民主的罪恶。他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受人尊敬的贵族政体国家。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奥古斯都努力限制元老数量,提升元老品质。罗历736年(公元前18年),他进一步改革,以法律和命令的形式,迫不及待地鼓励元老院的元老和罗马骑士相互通婚。但当时的挥霍放荡之风盛行,不管奥古斯都如何许以荣誉之冠、物质奖赏还是有罪豁免的有利政策,都效果不佳。人们甚至热衷于一种新做法——与幼儿订婚。这种做法不仅可以逃避法律的惩罚,还可以从中获利。按照法律规定,订婚者两年之内如果不能完婚则婚配无效,而法律又禁止十岁以下幼儿结婚。于是,有婚约之名而无婚约之实,既合法又能获利。对奥古斯都来说,不幸的是,他自己的性格和品行对帝国婚配制度并没有产生任何积极影响。众所周知,他对妻子利维娅的不忠早已传遍天下。
或许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奥古斯都的家庭。奥古斯都的前任妻子是斯里柏尼娅,他们育有一女,即大尤利娅。后来,奥古斯都和利维娅结了婚,他们婚后无子。利维娅也为再婚之人。起初,奥古斯都把大尤利娅嫁给了自己的外甥马塞勒斯。马塞勒斯是奥古斯都的姐姐屋大维娅与其第一任丈夫克劳狄·马塞勒斯之子,但年纪轻轻就死掉了。马塞勒斯死后,奥古斯都便强迫阿格里帕与妻子玛塞拉——屋大维娅的女儿——离婚并娶了大尤利娅。阿格里帕与大尤利娅再婚后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盖乌斯·恺撒,一个叫卢修斯·恺撒。此二人后来都被奥古斯都收养。利维娅与第一任丈夫克劳狄·尼禄也生有两个儿子——一个是提比略,另一个是大德鲁苏斯。但大德鲁苏斯是在利维娅和奥古斯都结婚后才出生的——利维娅和奥古斯都结婚时,利维娅已身怀六甲。提比略娶了维普撒妮亚·阿格里皮娜,她是阿格里帕和第一任妻子采齐利娅·阿蒂卡的女儿。采齐利娅·阿蒂卡是西塞罗的朋友阿提库斯的女儿。
罗历737年(公元前17年),奥古斯都和阿格里帕隆重地庆祝了百年节。接下来,奥古斯都认为离开罗马一段时间是明智的,于是派遣阿格里帕去亚细亚,他自己则借口日耳曼人入侵而前往高卢。但一部分人认为他此行的目的是与梅塞纳斯的妻子特伦蒂娅秘密幽会,他们已经私通很长时间了。奥古斯都带着继子提比略,用了大约三年来管理高卢、西班牙和日耳曼各行省。罗历741年(公元前13年),奥古斯都回到了罗马,第二年便担任了大祭司。这一职位因雷必达的离世而一直空缺,雷必达曾是奥古斯都三巨头同盟时期的盟友,尽管奥古斯都总是故意揶揄嘲弄雷必达,但在雷必达生前,奥古斯都一直让他担任这一光荣的职务。
阿格里帕这段时间一直在亚细亚。罗历741年(公元前13年),他也回到了罗马。奥古斯都对他的信任从未减少,授予了他五年的保民官权力。潘诺尼亚人跃跃欲试,入侵的矛头指向罗马,奥古斯都把镇压潘诺尼亚人的任务交给了阿格里帕。潘诺尼亚人一听阿格里帕来到,立即放弃所有侵略的想法。因此,阿格里帕便率军撤退。罗历742年(公元前12年)春,阿格里帕在坎帕尼亚一病不起。当时,奥古斯都正在罗马庆祝“五日节”,听闻此消息后便急忙前去探望阿格里帕,但他赶到时,阿格里帕已撒手人寰。奥古斯都下令把阿格里帕的遗体运回罗马,在罗马努姆广场亲自为阿格里帕发表了葬礼演讲。虽然阿格里帕已有准备的下葬之地——战神广场,但奥古斯都还是把阿格里帕的骨灰安放在了奥古斯都陵。阿格里帕与世长辞时不到五十一岁。
历史上,没有几个人物可以比阿格里帕更令人敬仰。阿格里帕出身卑微,他的崛起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靠他对上层始终如一的崇高忠诚。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百姓,人们都肯定他、赞扬他。贵族认为他是真诚的朋友、能力出众的大臣和能征善战的将军;平民百姓视他为保护神、广施恩泽的大善人。阿格里帕拥有雄厚财产,致力于公共服务、造福人民和美化城市。罗历735年(公元前19年),阿格里帕花了大笔钱财开凿几条引水渠,这几条引水渠中从维尔戈水道到战神广场的引水渠最值得一提。罗历728年(公元前26年),阿格里帕用大理石和绘画装饰了赛普塔剧场周围的柱廊,柱廊是雷必达所建。为了纪念奥古斯都,阿格里帕把柱廊命名为“尤利安”。阿格里帕还为海神尼普顿神殿修建了美轮美奂的柱廊,此外,他还建造了一座名为“万神殿”的圆形神殿,这座神殿保存至今。根据阿格里帕的遗嘱,他把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花园和浴场留给罗马公民。奥古斯都是阿格里帕遗产的主要继承人,但他以阿格里帕的名义向每位平民捐赠了一百德拉克马银币。
虽然阿格里帕无可替代,但奥古斯都还是迫切需要一个可以接手阿格里帕工作的人。于是,他很不情愿地选择了继子提比略。奥古斯都似乎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不管谁将来成为继任者,都应该娶自己的女儿大尤利娅。因此,他强迫提比略同阿格里帕的女儿维普撒妮亚·阿格里皮娜离婚。提比略与维普撒妮亚·阿格里皮娜情深意笃,她已为提比略生有一子,并且当时还怀有身孕,但面对君令,提比略不得不与维普撒妮亚·阿格里皮娜离婚,娶了大尤利娅。随后,奥古斯都派提比略去镇压潘诺尼亚人起义——潘诺尼亚人听到阿格里帕死亡的消息后,重新拿起了武器。
现在,我们再来谈一谈罗马帝国的外交关系和军事事务。
在罗马帝国管辖的疆域内,唯一敢对抗罗马军队的是活跃在西班牙北部山区的巴斯克人。巴斯克人虽然经常吃败仗,势力受到削弱,但在有利的地理条件庇护下,从未被彻底征服。在阿非利加的南部边境,土著部落偶尔也会受雇于邻省的总督并听从他们的指挥。罗历732年(公元前22年),埃塞俄比亚人在坎达丝女王的带领下,入侵了上埃及,一直攻占象皮那城。但埃塞俄比亚人很快就被总督彼得罗纽斯击退了。彼得罗纽斯乘胜一鼓作气,攻入埃塞俄比亚,迫使坎达丝女王休战。在奥古斯都统治时期,帕提亚倒是一片风平浪静,但多瑙河和莱茵河附近的部落成了罗马帝国最危险的敌人。当时,这些部落不止一次给罗马帝国制造恐慌,罗马帝国需要派遣大量军队来击退或镇压他们。
色雷斯因被降格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而引发了新的战事。色雷斯的原住部落还不习惯臣服新主子,凭借罗多彼山脉和哈伊莫司山脉的天然屏障,叛乱一触即发。罗历743年(公元前11年),色雷斯爆发了一场大规模起义。起义持续了三年,最后被总督卢修斯·皮索镇压。卢修斯·皮索因此获得了凯旋式荣誉。
罗马共和国后期,罗马的边境已经逐渐扩大到伊利里亚。伊利里亚位于亚得里亚海北部,这让罗马人与一些深处内陆的部落可以有商业往来。对罗马人的入侵,这些部落本就不服,再加上罗马人飞扬跋扈和对他们的无情压迫,产生敌对情绪也就在所难免。罗历738年(公元前16年),两个来自阿尔派恩的部落——卡穆尼亚人和维尼亚人揭竿而起,但很快就被资深执政官普布里乌斯·西柳斯镇压下去。紧接着,潘诺尼亚人在诺利卡人的帮助下入侵伊斯特里亚,但被普布里乌斯·西柳斯击退。普布里乌斯·西柳斯随后率领军队进攻诺里库姆,对诺利卡人施以打击。不久,阿尔卑斯山脉一带的拉提亚人和居住在他们与多瑙河之间的温得利人开始入侵高卢和意大利。拉提亚人和温得利人常常逮捕并处死那些在他们国家旅行的罗马人。于是,奥古斯都派继子大德鲁苏斯去攻打拉提亚人和温得利人。大德鲁苏斯在特里登图姆山区击败敌人。此时,拉提亚人和温得利人继续向高卢侵犯。奥古斯都命令大德鲁苏斯的哥哥提比略在另一侧发动进攻。在提比略、大德鲁苏斯和将军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些山地人被打得服服帖帖。敌人中身强体壮的男丁被悉数抓走,剩下的只是一些老弱病残,再也无法兴风作浪。潘诺尼亚人在罗历743年(公元前11年)再次起义,提比略率军出征并成功终结了潘诺尼亚人的起义。元老院认为提比略大获全胜,但奥古斯都只允许授予提比略荣誉勋章。
此时,大德鲁苏斯同日耳曼人进行了一场战斗。独裁者尤利乌斯·恺撒时期,罗马已扩张至莱茵河一带,乌比安人、凡吉尼亚人和其他一些日耳曼人惧于罗马人的声威,在威逼利诱下,穿过并定居于莱茵河东岸。后来,他们逐渐习惯了罗马人的生活方式。他们生活的地区称作上日耳曼和下日耳曼,即现在的塞莱斯塔到克莱沃一带。罗马人沿莱茵河西岸设有几处防御工事,而在莱茵河东岸未建大本营。但罗马人同莱茵河东岸的人们有着正常的贸易往来。
罗历729年(公元前33年),日耳曼人杀了一些正常出入他们国家的罗马人。为了惩罚这些日耳曼人,马库斯·维尼修斯在莱茵河东岸指挥军队发动进攻。战斗胜利后,马库斯·维尼修斯获得了凯旋式荣誉。此后近十年这一带都风平浪静,直到罗历738年(公元前16年),日耳曼三个部落——西坎布里亚人、乌西佩坦人和泰克特兰人抓获一批罗马商人并把他们钉死在十字架上。然后,这些部落跨过莱茵河,大肆劫掠高卢和日耳曼行省。罗马雷加图斯马库斯·罗利乌斯率军与之交战。但这些部落预先设下埋伏,一举击溃了罗马骑兵团,并且还在追击过程中奇袭了马库斯·罗利乌斯的部队,夺走了罗马第五军团的鹰旗。奥古斯都得知此消息后,认为受到了奇耻大辱,动身前往高卢。当奥古斯都到达的时候,日耳曼人已同意停战并交出人质。
奥古斯都在高卢待了近三年。罗历741年(公元前13年),他离开高卢,把日耳曼边境的防御任务交给了他的继子大德鲁苏斯。奥古斯都离开后,西坎布里亚人及其盟友重新挑起战事。此时,高卢人的不满情绪也似乎有蔓延的趋势。为此,大德鲁苏斯以纪念奥古斯都而举办庆祝活动为名,邀请日耳曼主要首领前往卢格杜努姆。大德鲁苏斯监视着日耳曼人的一举一动。当日耳曼人渡莱茵河时,大德鲁苏斯发起突然袭击,先分割、后围歼。罗历742年(公元前12年),大德鲁苏斯亲自率军渡过莱茵河,进入乌西佩坦人的领地,再推进到西坎布里亚人的领地,将这些地方夷为平地。大德鲁苏斯率领军队沿着莱茵河乘船继续北上,进入大海,军队沿着海岸航行,与居住在海岸附近的弗里斯人结盟。然而,由于船小,加之海水退潮,船在乔坎斯海岸搁浅。多亏了弗里斯人,大德鲁苏斯的军队才安全脱险。之后,大德鲁苏斯率领军队返航,在冬营地安营。罗历743年(公元前11年)春,大德鲁苏斯再次率军渡过莱茵河,彻底击败了乌西佩坦人。由于查塔人拒绝加入西坎布里亚人对抗罗马的联盟,西坎布里亚人恼羞成怒,攻打查塔人。大德鲁苏斯利用西坎布里亚人老巢空虚这一时机,在利珀河上架起了一座桥,快速穿过西坎布里亚人的领地,进入切鲁索,推进到威悉河附近。然而,由于缺乏补给,罗马人没有渡过威悉河就被迫返回了。在撤退过程中,罗马人不断受到日耳曼人的骚扰和袭击。有一次,罗马军团遭遇伏击,但因为敌人过于自信,使罗马军团有了自救的机会——敌人认为罗马军团已经溃不成军,便随意地展开攻击,但令日耳曼人意想不到的是,罗马军团纪律严明、训练有素,轻而易举地便扭转了局势。大德鲁苏斯在埃里森河和利珀河的交汇处建造了一座堡垒,又在莱茵河的查塔人领地建造了另一座堡垒,然后返回高卢过冬。罗历744年(公元前10年),因为同日耳曼人的战争爆发,奥古斯都动身前往战区,坐镇卢格杜努姆。大德鲁苏斯再次率军渡过莱茵河,对西坎布里亚人及其盟友发动进攻——这次查塔人加入了这个反罗马联盟,所以查塔人成为这次战争的主要受害者。战争结束后,奥古斯都和他的继子大德鲁苏斯回到了罗马。
罗历745年(公元前9年),大德鲁苏斯第四次渡过莱茵河,摧毁查塔人的残余势力。他从查塔出发,挺进施瓦本,以同样的方式消灭所有反抗之人。接着,大德鲁苏斯率军进入切鲁斯坎,越过威悉河,到达易北河。一路上,罗马军队所到之处无坚不摧。然而,在渡易北河时,罗马军队遇到阻碍,大德鲁苏斯不得不率军返回莱茵河。在返回途中,马失前蹄,大德鲁苏斯摔成重伤,还未到莱茵河畔就命归黄泉了。大德鲁苏斯的遗体被运回罗马,奥古斯都和提比略在罗马为他发表了葬礼演说。大德鲁苏斯的骨灰被安放在尤利乌斯家族的陵园里。大德鲁苏斯和他的孩子也被授予“日耳曼尼库斯”的头衔,此外,驻扎在莱茵河畔的军队也为他建立了纪念碑。
●大德鲁苏斯率军到达易北河
大德鲁苏斯罹难时只有三十岁。生前他娶了三巨头之一马克·安东尼和屋大维娅的小女儿,并育有几个孩子,但在大德鲁苏斯去世时,在世的只有三个孩子:日耳曼尼库斯、克劳狄和莉薇拉。大德鲁苏斯不管是作为士兵还是作为公民,都展现了高尚的品格。人们普遍认为,如果大德鲁苏斯能大权在握,就会恢复共和制。有传言说他曾写信给兄长提比略,提议迫使奥古斯都重新恢复公民自由,但提比略把这封信给奥古斯都看了。后来,提比略抱着诽谤奥古斯都的目的,捕风捉影地向众人暗示:大德鲁苏斯罔顾奥古斯都的召回命令,所以奥古斯都下令毒杀了大德鲁苏斯。
罗历743年(公元前11年),奥古斯都的姐姐屋大维娅去世了。罗历746年(公元前8年)年底,大德鲁苏斯去世不到两年时,梅塞纳斯也撒手人寰,奥古斯都对这位早期的朋友、顾问和重臣表示沉痛的哀悼——当然特伦蒂娅还在世,奥古斯都还可以继续与她风流快活。
梅塞纳斯是酒色之徒,骄奢淫逸,纵情享乐,同时是出色的政治家,能力出众,精明善断。梅塞纳斯把这两种看似水火不容的性格结合得天衣无缝。在履行公务的时候,梅塞纳斯表现出的远见卓识、精神活力和积极向上无人能及。一旦放下公务,梅塞纳斯就会立马放松身心,闲暇时分的奢华纤弱更胜女流。梅塞纳斯对于奥古斯都的慷慨赏赐照单全收,当然他也利用手中的权力卖官鬻爵。梅塞纳斯并不为自己捞取荣誉和职位。他出生于骑士之家,直到终老仍属于骑士阶层。梅塞纳斯似乎与阿格里帕不同,他没有把财富用于改善和装饰城市,但他是文人骚客的支持者,也是文艺创作的资助者。当人们朗诵维吉尔和贺拉斯诗歌的时候——没人能抵挡得了他们诗歌的魅力,同时被千千万万读者朗诵的还有梅塞纳斯的名字,这个名字带着荣耀,熠熠生辉。相比而言,出身更高贵的阿格里帕的名字则鲜为人知。这就是文学的力量,使人永享盛名!
这实际上是罗马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虽然我们不能说是政治环境塑造了文学巨匠,但我们看到的是,文学的长足发展通常与重大政治事件同步出现。正是在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关于希腊永恒的缪斯女神的神话产生了。正是在近代欧洲因宗教纷争而动荡不安的这段时期,意大利、西班牙和英格兰诞生了最优秀的天才诗歌作品。同样,第一批罗马诗人出现在布匿战争时期,第二批罗马诗人出现在内战的灾难时期。比起第一批诗人的作品,第二批诗人的作品虽然没有那么犀利有力,但依旧无比辉煌。
第一位天才诗人是维吉尔。罗历684年(公元前70年),维吉尔出生于安第斯一个靠近曼图的小村庄,罗历735年(公元前19年)卒于布伦迪西乌姆。维吉尔常年住在乡下,喜欢乡村生活。他的第一篇诗歌是塞奥克里托斯式的诗歌。然而,他的这次尝试并没有取得显著成功。维吉尔的诗歌虽然甜美和谐,描写秀美动人,但并没有达到塞奥克里托斯的那种自然和质朴。接下来,维吉尔又创作了《农事诗》,这是关于农业教诲式的诗歌。毋庸置疑,这次他获得了成功,因为这是世界上臻于完美的教诲式诗歌。然后,维吉尔在史诗领域大胆尝试,欲与荷马一争高下。同《伊利亚特》相比,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记》少了激情与思想;同《奥德赛》相比,《埃涅阿斯记》少了浪漫和温馨;作为一部史诗,同近代意大利作品《耶路撒冷的解放》相比,《埃涅阿斯记》也稍逊一筹。但无论如何,这部作品仍属于格调高雅的史诗,给心性高雅的读者带来快乐。在选择罗马读者对象这个问题上,维吉尔证明了自己卓越的判断力,他取代了恩尼乌斯的地位,成为民族诗人。
罗历689年(公元前65年),贺拉斯生于阿普利亚的韦诺萨。在其讽刺诗集和书信集中,充分表现了他优雅从容、温润如玉、饱含智慧的性格,他对人类和世界都有深邃的洞察。贺拉斯还将阿尔凯奥斯、萨福和其他希腊诗人的抒情方法用于拉丁语诗歌创作中。贺拉斯的颂歌集轻松活泼、淡雅温和、充满哲理,有着独特而无可比拟的魅力。在较高文学层次的创作中,贺拉斯的成就相对较少,但在这些领域也可以看到他尝试的努力。贺拉斯于罗历746年(公元前8年)去世。同年,他的朋友兼赞助人梅塞纳斯也撒手人寰。
提布鲁斯和普罗佩提乌斯分别化名涅埃拉和辛西娅为他们的艺妓情人写了不少爱情挽歌。与古代其他诗人相比,提布鲁斯的风格更接近现代的感伤主义。普罗佩提乌斯则展示了在神话方面的博学多识,其作品中散发出的雅致与纯粹也是那个时代的爱情诗人难以企及的。
同时期的诗人还有瓦利乌斯、瓦尔吉乌斯、科尼利厄斯·加卢斯、普罗提乌斯·图卡、普布里乌斯·泰伦斯·瓦罗等。他们受到同时代人的赞扬,但他们的作品已经佚失——这或许从侧面证明了他们的成就相对不高。他们都模仿希腊人的写作风格。
奥维德生活在奥古斯都统治的后期。罗历711年(公元前43年),他出生于帕尔格纳的萨尔莫。罗历770年(公元17年),他在流放地攸克辛海的托米去世。奥维德是一位天才诗人,尝试创作出了不同题材的作品。他借用古希腊英雄的名字和他们的性格特征创作的作品有《女杰书简》,爱情挽歌,教诲诗《爱的艺术》,《变形计》,以及关于罗马历法的《岁时记》。此外,奥维德创作了一部名为《美狄亚》的悲剧。这部作品受到古代评论家的高度赞扬。奥维德的作品典雅细腻、轻松幽默,但少了磅礴大气,并且常常对严肃的话题插科打诨。另外,在奥维德的爱情诗中,他少了一些提布鲁斯和普罗佩提乌斯的细腻和微妙。奥维德的作品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仍是一位给大家带来快乐的诗人。奥维德为什么在罗历761年(公元8年)被流放到托米,这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他自己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他的作品《爱的艺术》的某些内容所致,二是他看到了一些不应该看到的东西。奥维德在被流放后创作出书札诗歌透露出一种消极的状态,不再有以前的魄力。
诞生在奥古斯都统治时期的还有著名史学家提图斯·李维。他著的《罗马自建城以来的历史》展现了一幅罗马共和国波澜壮阔的宏伟画卷。罗历695年(公元前59年),提图斯·李维出生在伯杜瓦,罗历770年(公元17年)去世(奥维德也于同年去世)。提图斯·李维讲述了从埃涅阿斯弃船登陆意大利到罗历745年(公元前9年)大德鲁苏斯去世期间的这段历史,其中大部分有价值的史料已经佚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