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经理人:如何成为专业的管理者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管理无疆界,薪火尽相传

这本书写在我的耳顺之年,距离我第一次成为职业经理人已经过去32个年头。不承想当年对企业管理一无所知的我,有一天竟会提笔分享有关职业经理人的经验和建议。

开始萌生这个念头时,改革开放刚好走过40年,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后发展渐趋平稳,成熟企业急于寻找新的增长点,初创企业正迫切追求那梦寐以求的爆发。这时候我已经离开从事半辈子的外企管理工作数年,正在近距离学习和辅导民企的管理。

融合西方管理方法

可能是因为在香港长大,又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代“北漂”的缘故,我对中西方的文化和制度差异尤为敏感。

无论是儒家思想还是法家思想,传统的中国企业管理都离不开“权”,围绕“人”开展“驭人之术”,有时甚至凌驾于“事”之上。但是当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从西方引进企业体系(股权制度、治理架构、组织岗位等)后,中西方企业管理模式无可避免地发生了碰撞。

我们对西方企业管理本质和职业经理人工作的认识与理解普遍不够。不难发现纯粹的“中国式”管理在西方的企业制度和框架中总是磕磕碰碰;因一知半解形成的误区和照猫画虎的学习,往往让我们无法从西方企业的管理理念中获得应有的效益和效率。能真正做到“洋为中用”的企业,到今天为止还为数不多。

在不少人眼中职业经理人是地位和权力的象征,很少当它是职业,我国企业要做到真正的“中西融合”,需要先了解西方的企业管理和经理人定位。

企业需要更多职业经理人

企业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失败,缺的从来不是机会和运气,而是在机会出现时能够合理把握的管理能力。

曾几何时,我国第一批“下海”做企业的老板依靠超强的个人能力和“中国式”管理成功突围而出做到上市。时至今日,不少企业在经历数十年的“一路狂奔”后开始苦思如何转型,有些企业甚至正身处“危急存亡之秋”。

当我们进入改革的深水区,和西方企业展开越来越多的短兵相接时,如果没有过硬和精细的管理,将难以在竞争中胜出。但是意识到需要升级管理能力的老板(包括高管)为数不多,更遑论了解职业经理人角色在实施管理时的作用。将关于职业经理人的重要性和价值的正确观点传达给我国的企业刻不容缓,这样才有可能让供(经理人)求(企业)两方双双提高。

职业经理人,顾名思义是那些以管理为终身职业的人。他们的专业是管理,核心能力必须围绕管理的各个层面锻造。只有不断学习和打磨,他们才能实现一辈子的事业发展。就像任何其他专业一样,职业经理人是一种职业的选择和专注。

职业经理人的主要角色价值和能力

在我心目中,无论是什么部门的职业经理人,都有6种共同的角色。

策略大脑。不管部门大小,都是方向、目标和策略的最终拍板,责无旁贷;充分收集别人意见,主意自己拿。

执行中心。制订计划、指挥调度、纪律执行,对结果负责,能提高效率、重复打胜仗。

通信枢纽。企业越大沟通越重要,各种目标、策略和行动信息需要同步、上传下达;做好居中策应,才能里应外合、行动一致。

团队领袖。营造组织氛围,赢取团队认同,协调合作分工,保持员工士气,做到无缝执行,是团队的“主心骨”。

人才伯乐。发现人才、发挥人才(价值、作用等)、发展人才,做到人尽其才,为企业储备人才,提高组织战斗能力。

文化使者。认同、诠释、传承企业价值观和文化,以言行贯彻,吸引志同道合的人才,确保员工永葆初心。

可以看得出来,职业经理人需具备复合型技能,包括学习、思考、分析、洞察、判断、沟通、纪律等内在的能力缺一不可,形之于外的领导力和管理风格也同样重要。但是要成为成功的职业经理人,更重要和根本的是管理原则和动机。原则不定难以服人,也无法做出有质量的决策;动机不纯很容易导致公私不分,甚至因个人原因损害员工利益。

一个幸运的职业经理人

在我刚参加工作的那个年代,有机会选择职业经理人工作作为终身职业的我是幸运的,毕竟像我的老东家这么投入地培养职业经理人的企业并不常遇到。从1990年开始,我在它的企业管理理念的熏陶下逐步成长,一线经理人、二线经理人,乃至后来的各种资深企业管理培训和工作,帮助我完善了对企业管理的认识。

我更庆幸的是自己有一个丰富的企业管理生涯。在IBM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我从实习生做到副总裁,涉猎从销售、直销、分销、营销、行业管理,到硬件、服务、芯片和地区管理等几乎所有的业务种类。在SAP公司(一家德国企业,在中国称为“思爱普”,是世界上最大的企业管理软件供应商之一),我拼成了在IT行业的最后一块业务拼图——软件业务的管理。在Datacard公司(一家美国企业,在中国称为“缔特卡”,是高科技领域的卡片身份认证解决方案领先者),我又有机会负责研发和制造管理,完成从前端到后端业务管理的过渡。不管是负责个别职能还是整体业务,在过程中我都用上所学到的战略、计划、组织、流程、执行、人力、团队和财务管理知识,过了一把职业经理人全环节的瘾。

或许是我固执又或是运气不好的原因,我从没有从部门内部晋升为负责人的经历,我的每一个管理岗位都是在新建部门(4次)或是从部门/企业外“空降”(7次)。但不论是主动争取还是“临危受命”,它们同样带给我足够新鲜的挑战和满足感。

从入行时正值老东家呼风唤雨到其盛极而衰后又重起,从它中国区业务起步到如今步入不惑之年,我庆幸经历过它中间高速成长的红火时代,也直接数次参与了总部和地区组织的业务变革、并购和剥离(出售),这一切都帮助我成为更全面的职业经理人。

在经历了“圆满”的职业经理人生涯后,我察觉到是时候告别外企,将所学分享给本土企业了。

无言感激

感谢IBM,我的老东家,为我(辈)提供庞大的平台,培养我并给我选择的机会,让我发现和顺利完成职业经理人的旅程。

更要感谢施智仁先生(Michael J.Strang),我职业经理人时期的第一位老板,也是我的管理启蒙老师。怀念那两年间他隔三岔五在下班后都“刚好经过”我的办公室,坐下来跟我唠叨当天发生的事情。每当他点起烟斗侃侃而谈时,我的心都会咯噔一下,“今晚又不知要到几点了”(最长一次从下午6点到午夜)。直到多年之后我才意识过来,这些看似漫不经意的聊天实际是他用私人时间给我“开的小灶”,我在潜移默化中“被学习”了许多宝贵的管理经验!

相信他在另一个世界里不会介意我班门弄斧,继续分享他的管理理念。

给在职的和有志成为职业经理人的人

当我把这些管理经验沉淀下来的时候, Z世代(网络流行语,通常是指1995—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的职场人即将成为下一代的企业接班人——职业经理人和创业者。他们看到这些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累积的管理知识时可能会不以为然,或许觉得已经过时。与此同时,也会有不少一路“披荆斩棘”走来的老板们觉得这些道理不符合我国国情,不切合实际。

不过我相信10年之后,在经历过市场环境变化和全球化竞争“洗礼”后回头再读这本书时,他们会产生更多共鸣。

时代虽然在变,但管理的本质和职业经理人的工作,能经得起它的推敲。

张烈生

写于2021年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