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思想通史(套装共十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没有文字记载的教育思想的意义

没有文字记载的教育思想是人类教育思想史一个初创的,然而是十分重要的阶段,人类的文明就是在人类的远古祖先艰难奠定的基础上开始的。从人科物种两足直立行走已经700万年,开始制造工具已经250万年,而人类文明史才数千年。人类的祖先在没有文字的环境下蹒跚前进,度过了如此漫长的岁月,发展的速度如此缓慢,这是合乎规律的现象。摩尔根发现,人类发展的进度是按几何比例前进的,人类在最早一个阶段的发展速度最慢,在最近一个发展阶段的发展速度最快,因为每一项准确的知识经获得之后,就变成了进一步获得新知识的动力,一直推进到错综复杂的现代知识。在没有文字的年代,当知识的积累才刚刚起步的时候,任何一点新知识的获得都是举步维艰的。摩尔根说:“在蒙昧阶段,人们要从一无所有的环境里想出最简单的发明,或者要在几乎无可借助的情况下开动脑筋,这是极其困难的;在这样一种原始的生活条件下要发现任何可资利用的物质或自然力量,也是极其困难的;因此,当时人类心智发展之迟缓自属不可避免的现象。”[50]摩尔根又说:“人类的伟大的和奇迹般的成就在反映出人类经历了漫长的文化阶段的同时,也证明了光阴确实未曾虚度。文明直至如此晚近方才出现的事实,表明人类进步途中困难之大,同时也反映出人类开始其历程时水平之低。”[51]人类的远古祖先就是在这种困难条件下,为对年青一代的教育创造了“文化英雄”、玛纳、潘多拉、美德女神、贝珠带、伦理规范、竞技项目、成年礼等一系列概念与经验,编写了一部无字而内容丰富的早期教育思想史。无论现代人看人类早期的教育思想多么简陋、多么原始,甚至多么荒唐,但教育上人类的一切主要制度和理论都是从早期所具有的少数思想胚胎进化而来的,原始的思想胚胎对人类的心灵和人类的命运产生过最有力的影响。在教育思想的某些方面,我们迄今仍在享受原始人类的恩赐。尽管没有文字的教育思想史占去了人类历史上太长太长的时间,但是,诚如摩尔根所说,“光阴确实未曾虚度”。

当我们对原始人类在教育思想上的奠基工作满怀崇敬之意、感激之情的时候,我们并不赞成某些学者向后看的历史观。近代以来,西方许多思想家基于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往往发思古之幽情。他们认为人类的早期社会是“黄金时代”,是理想的“自然状态”,后来的文明进步是对“自然状态”的破坏。在教育思想上,由于原始社会还没有出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离,有些人就认为原始社会的人已是“全面发展”的人。这些观点都不是积极的、向前看的观点。原始社会的人虽然还没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离,人的“原始丰满性”尚未遭到破坏,但是当时生产工具和技术简陋,生产力低下,人征服自然的力量微弱,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隘,地区和活动范围决定了人的眼光狭小,文化积累贫乏,图谋生计艰难,这一切决定了当时教育质量低下,内容简陋,方法原始甚至粗野。原始人“完全是被生存的困难和与自然做斗争的困难压制着的”。在那种求生艰难的条件下,人的体力和智力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运用,根本谈不上人的全面发展。进入文明时代以后,教育的内容更丰富,方法更完善,制度更健全,教育发展到更高的水平,并产生了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教育思想。教育思想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52]


[1]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08页。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53~254页。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38页。

[4] 理查德·利基:《人类的起源》,吴汝康、吴新智、林圣龙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35~36页。

[5] 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下册,杨东莼、马雍、马巨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302页。

[6] 《人类的起源》,第5页。一说440万年前非洲的拉密达猿人开始用两足直立行走。

[7] 《人类的起源》,第40~44页。

[8] 转引自《人类的起源》,第107页。

[9] 《人类的起源》,第109页。

[10] 这种观点还给上帝准备了席位。

[11] 《人类的起源》,第114页。

[12] 《人类的起源》,第114页。

[13] 《人类的起源》,第115页。

[14] 《人类的起源》,第116页。

[15] 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上册,杨东莼、马雍、马巨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9页。

[1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0页。

[1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91页。

[18] 《古代社会》上册,第5页。

[19] 近人根据人类基因研究,认为新西兰的毛利人和太平洋中的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源于中国。

[2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78页。

[21] 《古代社会》上册,第29页。

[22] 古斯塔夫·施瓦布:《希腊神话故事》,赵燮生、艾英译,长江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第128~131页。

[23] 罗伯特·路威:《文明与野蛮》,吕叔湘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166~167页。

[24] 《文明与野蛮》,第168页。

[25] 谢·亚·托卡列夫:《世界上各民族的宗教》,魏庆征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24页。

[26] 《文明与野蛮》,第167页。

[27] 《文明与野蛮》,第166页。

[28] 《古代社会》上册,第30页。

[2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515页,第507页。

[30] 哥兰塔、加业林:《世界教育学史》,柏嘉译,作家书屋1951年版,第10页。

[31] 《世界教育学史》,第10页。

[32] 《古代社会》上册,第138页。

[33] 《古代社会》上册,第138页。

[34] 《古代社会》上册,第254页。

[35] 《古代社会》上册,第92~93页。

[36] 荷马:《伊利亚特》,罗念生、王焕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95~620页,第610页。

[37] 荷马:《奥德赛》,陈中梅译,花城出版社1994年版,第133~143页。

[38] 《奥德赛》,第317页。

[39] 《伊利亚特》,第60页。

[40] 《奥德赛》,第107页。

[41] 《人类的起源》,第122页。

[42] 《古代社会》上册,第113页。

[43] 米定斯基:《世界教育史》,叶文雄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0年版,第7页。

[44] 《世界教育学史》,第10页。

[4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1页。

[46] 《文明与野蛮》,第174页。

[47] 《文明与野蛮》,第176页。

[48] 董宝良:《原始时代的教育》,载《教育研究与实验》,1982年第1期。

[49] 《原始时代的教育》。

[50] 《古代社会》上册,第33页。

[51] 《古代社会》下册,第514页。

[52] 滕大春:《外国教育通史》第1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0~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