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既猜对了,又猜错了
王辅臣对周培公不熟,不过这人当初敢只身前来劝降,也是个有勇有谋之人。
他向来尊敬强者,进门对着周培公就是抱拳一礼:“前线战事正吃紧,培公怎么有空来我这个闲置的提督府来啊,快坐快坐。”
周培公也抱拳致谢,从容入座,笑着开口:“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啊,下官来此找王大人自然是有事。”
听了这话,王辅臣心里一沉,能让周培公离了前线来平凉的只有紫禁城的那位了,看来是真的要亡他王家。
心里哀恸几息,还是强颜欢笑的让下人上茶。
周培公端起茶盅,用盖子撇了撇上面的浮叶,他看的出王辅臣暗藏的心急和不安,不是他不通情达理,而是要让王辅臣真心的归顺二阿哥,心悦诚服。
就必须先让他心理上陷入绝境,才显得雪中送炭之可贵。
“不知培公此次前来是为了何事?本官这心里.....”王辅臣没有说完,可急切之意已是跃然脸上。
不紧不慢的喝了一杯茶,周培公放下茶盏,淡淡的开口:“王大人猜对了,也猜错了。”
这说的就让王辅臣心惊不已了,可是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说自己猜对了,那就是皇上果真是想要他的命。
猜错了是指这个事还有转机?
忙不迭的追问:“哎呀,培公,就不要戏弄于我了,我现在的处境旁人看不出来,培公你还不知嘛。我王府上下几十口人,提督府跟随我十几年的部下,可都是案板上的鱼肉呢。”
王辅臣再也稳不住心神,这么多天的担忧和思虑,这一刻全部都破防而出。
接着再问一句:“到底何为我猜对了,为何我又猜错了?”
周培公看在眼里,差不多了,直言道:“王大人不愧是历经两朝的一方巡抚,的确深谋远虑,王大人所猜想之事的确如此,那位必不会放过背叛自己之人。”
见王辅臣脸上更加的灰败,眼底已是有了绝望之色。
如今王辅臣降清之后,兵权尽失,就算是被逼上了绝路,也无后退之余地了。
如何不让他绝望。
“不过,王大人又猜错了,因为那紫禁城城里可有一个人愿意救王大人您。”
周培公肃言正色的说道,眸子里是不容错失的郑重。
让王辅臣快要凉掉的心重新起了一丝温度,他也不顾什么体面和尊严了,只要能有一线生机,哪个想死。
站起身,一步跨到周培公前面,双手抱拳,长揖到底,良久才抬头认真的道:“请培公赐教,救我提督府上下百人之命。”
周培公忙站起身,双手扶起王辅臣,抓着他的手轻声的说:“那位年纪虽小,王大人切不可轻视之。”
说完给了王辅臣一封信。
接过信,王辅臣展开看了起来。
看完了信,他已是重燃斗志,好!好一个二阿哥,他王家日后就是二阿哥的马前卒。
见他已是明了,培公也放心了,王辅臣是个聪明人。
人不怕一时的摔倒,怕的是摔倒之后再没有站起来的机会,所以王辅臣才想要以一人之死保全家族。
如今还有可期的未来,被未来的储君记在了心里,何愁王家的前程。
王辅臣定下心来,跟周培公又喝了一盏茶,正要留饭时,却见周培公起身告辞。、
知道他们几个发小要喝酒聚聚,王辅臣自然放人。
二人又是客气的寒暄了几句,周培公告辞。
到了龚荣的府上,一进门,就见黄九畴已是等不及的迎了出来。
“你啊,还是跟小时候一个样,猴急猴急的,弟妹还是能忍的下你!”周培公调笑。
“那个娘们有啥不能忍的,咱自有让她舒坦求饶的法子。”黄九畴不羁的笑道。
龚荣笑着摇头,几人一下像是回到了小时候,若是那李自成未曾攻城,他们是否还会有如今的际遇,真的就未可知了。
一晃眼都三十年过去了。
几人谈笑着入了酒桌,龚荣就问周培公此次的来意。
如果换成了旁人,周培公必不会说,毕竟二阿哥如今还小,不能让他结交大臣的名声传出去。
但是龚、黄可是自己的生死之交,没有他们,自己可不能立下劝降王辅臣的功劳。
对他们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于是低声将事情说了。
龚荣得知这劝降之后还有这样的事,也是唏嘘不已。
若不是二阿哥,怕是自己的主公真的要自尽谢罪了,那自己岂不是等同于害了主公。
王辅臣对他有知遇之恩,又有提携之情,龚荣黄九畴是真心的感谢出以援手的二阿哥。
几人不说这个话题,继续把酒言欢,直至喝到了天色大黑。
酩酊大醉,被仆扶下去歇息了。
第二日周培公酒醒之后,就跟龚荣、黄九畴告辞,去赶图海的大军。
约好待三藩平定之后,再好好的相聚。
龚、黄二人相送十里,方不舍回头。
十天之后紫禁城乾清宫,康熙的御案上就放着了王辅臣请辞平凉提督的奏折。
康熙拧眉,这王辅臣突然上表请辞是何意,且言辞恳切,说自己多年征战早已旧伤累累,儿子王吉贞更是无能之辈,父子二人因错投吴三桂而每日痛心后悔。觉得愧对君父,无颜在为官,更无颜面君。只求已白丁之身回到乡下,了此残年。
说实话,康熙心里的确介意王辅臣的反叛,但是这号称“西路马鹞子”的小枭雄,愿意不带一兵一卒,放弃高官厚禄,只带着全家老小回山西老家反省。他还是很有感触的,觉得这王辅臣也知趣。
也就没了痛打落水狗的念头。
想了想,提起朱笔,在奏折上写了个准。
然后想了想,有下了一道圣旨,重新封王吉贞为兵部侍郎,入京就职。
这既是恩典,同时也是为防止这个一生戎马反复无常的王辅臣再度反清的人质。
就此王辅臣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蛰伏。
直到胤礽带兵攻打蒙古之时,王辅臣才见到了自己这一生最后忠诚的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