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施琅落寞,辅臣欲死
下朝之后,佟国维先行一步出了太和殿。
稍慢一步的姚启圣和施琅打了个照面。
姚启圣是两榜进士出身,读圣人书,文人傲骨,最是瞧不起施琅这样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
冷哼一声并不理睬,背着手就要离开。
施琅本是暴脾气,但是顺治三年他背叛台湾投降了清廷,顺治六年又背叛了郑经再次投降大清,后被朝廷雪藏了。到了顺治十八年,四十一岁的他才得了个小官同安总兵做着。
这时候可是总兵满天飞,一个小小的同安总兵着实没眼看。
直到康熙元年,任命他为福建水师提督,这可是施琅的机会和强项。
康熙三年他和荷兰人合作收服了金夏二岛,可惜打算一举收服台湾却是失败了。
然后自己再次被雪藏十三年之久。
这一生起起伏伏。
早已是磨平棱角,现在他五十多岁了,支撑他唯一的信念就是攻下台湾给自己的父母妻儿报仇雪恨。
他必须交好朝中每一个重臣,以期望自己还能有被重用,去打台湾的一天。
是以他加快脚步追上姚启圣:“姚大人请留步,下官看朝廷近来对三藩用兵极准,这场仗的战局已经扭转,等攻破云南剿灭三藩之后。不知朝廷是否有重新收服台湾的想法。”
姚启圣听了头也不回,淡淡的道:“收不收服台湾,何时收服台湾皇上自有圣断,岂是你我可以私下揣度的?”
“是是,姚大人说的是,下官也是觉得借着平三藩的势头,一鼓作气。这样台湾郑经必败。”施琅不放弃,还欲劝道。
“施大人,你的心急是所有人都看在眼里的,可不能因为你的私仇恩怨就要拿着我大清无数八旗将士冒着生命危险去替你雪恨吧。”姚启圣一挥袖子,觉得这施琅真是不知所谓。
施琅并不气馁,陪着笑道:“施琅也早已是大清官吏,自然是朝廷利益高于我私人的恩怨的。下官今日备了酒菜,不知姚大人可否赏光去寒舍小酌一杯?”
姚启圣脚步不停,走出了五六步才听幽幽的声音传来:“本官与姚大人志不同道不合,怕是无话可说。”
施琅这才垂头丧气的走了。
一旁看了个全过程的明珠和索额图各自心里也有心思。
“索相,您今儿气色不错,可是府上新纳的美妾伺候的好?”明珠调笑着开口。
“还是明相的气色好啊,这小小的美妾哪里比的上有个好儿子让人心里舒坦啊。”索额图不以为意的回道。
二人这种你来我往的唇枪舌剑几乎每天都来上几句,看似其乐融融,其实说的全都是废话。
“犬子不过是空负盛名而已,比不上索相的令郎是满清的巴图鲁。”说起这个儿子明珠还是得意些的。
“呵呵,这都拜了徐乾学为师了,怎么还能说是空负盛名呢,明年就下场科举了吧。咱们皇上可是很喜欢容若的词呢。”索额图话里全是酸味,没办法,谁让这个死明珠比他会生儿子呢。
纳兰性德,字容若,可是才学远播,做的一手的好词。
但是他不能让明珠就这么得意着,脑子一转,“这都说侄子肖舅,明相也是科举的魁首,可听说大阿哥可不爱读书啊,明相也要费心喽。”
说完哈哈大笑的走了。
明珠脸色阴沉下来,这个老匹夫。不过大阿哥确实不是读书的料子,最近更是受了惠贵人被贬的影响整个人都阴郁起来。
长此以往,怕是不会讨皇上的喜欢了。
远在甘肃的王辅臣也在苦恼着,别看现在皇上对自己甚好,也不计较他之前投诚吴三桂。可他知道等这场三藩之乱一结束自己的命就不保了。
这位年轻的帝王可不是顺治帝那样的温和厚道,他可是为大有为之君,从他小小年纪十五岁就能一举铲除鳌拜就能看出来。
自己戎马一生,粗人一个,倒也不怕死,只是自己还有那么多跟随的下属兄弟,还有妻妾儿女,恐怕都是逃不过去的。
还不如自己先行了断,或许还可保全家人。
不得不说王辅臣是难得粗中有细,有脑子的。没有眼前的情景迷惑,他预料的没错。
坤宁宫正用膳的胤礽也是想起了这个王辅臣前世的结局。
前世王辅臣自知是逃不过皇阿玛的惩罚,将妻妾都痛打一顿赶出府去,又遣散所有的家产分发给所有的部下和家仆,自己则是一杯毒酒去了黄泉。
皇阿玛得知王辅臣自杀,倒也的确没有追责他的的部下和家人,只不过后来终还是在疑心之下要了他儿子王吉贞的命。
其实自己倒是觉得王辅臣和王吉贞都不错,反清也是迫不得已,既然朝廷连施琅都能容得下,为何不能容下王辅臣和王吉贞呢?
若说施琅擅长水战日后攻打台湾需要,那日后征讨蒙古时这王辅臣和王吉贞也未必没用,何况自己可不止是想收服蒙古而已。
“三宝,替我写封信给周培公。”胤礽吩咐。
三宝应是。
话说周培公如今可是对二阿哥信服的很,索相是什么人,如何能改变主意留他继续跟着图海征战。还不是二阿哥的意思。
所以当他接到这封信后,片刻也没有犹豫,当即跟图海告假,赶往了平凉提督府。
龚荣、黄九畴见他到访都欣喜非常,自上次招降王辅臣时他们三兄弟可还没好好聚聚,几十年的感情了,自然是要留周培公喝个一醉方休。
周培公无法细说,只是推说有要事先要去见王提督,等事情办完了再行喝酒也不迟。
二人也不纠缠,在提督府门口告辞。
王福成正在看着眼前的毒酒计划着,这几天就遣散提督府的一干人等,忽听门房禀报周培公求见。
心下一惊,难道这么快就有秋后算账的旨意到了?自己可还没有准备好后事。
难不成就要满门遭殃了。
不管心里怎么想,这时还得去迎客。
将周培公请到了书房,王辅臣做好了最坏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