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窍了,学习会上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存在感缺失:在群体中慢慢被人忽略

如果你曾经成绩优异,当你回想起你曾经的同学时,你能想起谁?

我想,你能想起的往往是那些和你一样成绩优异的同学,或是那些成绩不好但极其活跃、有个性,甚至有些调皮的同学。

如果你是曾经“学习不开窍”的学生,当你回想起你曾经的同学时,你能想起谁?

我想,你能想起的也一定是那些成绩优异的同学,或是那些成绩不好但极其活跃、有个性的同学。

如果你是曾经学习处于下游的学生,你又能想起谁呢?

我想,你能想起的也一定是那些成绩优秀的同学,以及那些成绩不好但极其活跃的同学。

成绩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应该是比例最大的,他们去哪里了呢?好像没有人关心他们。

洁婷是我前些年见到的一个初中女生。她的成绩不好也不坏,当时学校还没有取消排名,班级有63个人,洁婷同学在30名上下。

洁婷的父母对洁婷表面上很放心,自从初二之后,就很少再过问她的学习。

其实,洁婷的父母也曾非常关注洁婷的学习情况。

读小学之前,洁婷的妈妈专门辞职在家陪着洁婷,给洁婷读故事,教她识字,报名参加各种课程,涵盖琴棋书画等方方面面。那个时候洁婷是一个很乖巧聪明的女生。妈妈给她讲故事,只要讲上两三遍,她就能复述给身边的人。在她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已经能开始独立阅读了。在别的小朋友还扳着手指头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的时候,她已经会计算两位数的乘法了。所有的表现似乎都在传递着一个信息:洁婷这个小朋友,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

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洁婷的成绩基本都是满分,似乎一切都在朝着洁婷妈妈的预期往前走。

四年级开始,洁婷的学习开始有了一些变化。

最明显的是写作业的时间拉长了。四年级之前,洁婷往往会在晚上8点之前写完作业。但从四年级开始,每天晚上要一直写到10点多。作业量相比之前要大,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但在辅导洁婷写作业的过程中,洁婷妈妈发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现象:一些知识点,很明显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过的,也是教材中反复强调的,但洁婷在做相关的题目时,好像对这些知识完全不理解,就像没有听过一样。不过,稍加提示或讲解之后,洁婷同学还是能够明白的。

洁婷妈妈觉得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到学校了解情况。老师反映,洁婷上课听讲的时候偶尔会走神:坐在座位上,眼睛盯着黑板,好像是在听课。但很明显,她的眼神有点发直,脸上也没了表情。不过,叫一下她的名字,她马上就能回过神来。

回到家之后,洁婷妈妈问起她上课走神的事情。洁婷说,她自己也发现了这个现象,但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听着听着就走神了。走神的时候,脑袋里面什么也没有想,不像别的同学,会去想一些有意思的事情。面对妈妈的责问,洁婷很无辜,她也想从妈妈那里得到一个解决办法。

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妈妈似乎也没有任何办法,她试着寻找各种方法,读了一些相关的书籍,学习了一些理论,还向各种各样的心理专家、教育专家,甚至神经科的医生咨询,但都不能得到一个好的解决办法。最后,她只能寄希望于洁婷自己,期待女儿能少出现这种情况。

为了不影响学习进度,洁婷和妈妈在课后也一起做了很多努力,但还是挡不住学习成绩的下滑。到了五年级下学期,洁婷的各科成绩基本保持在85分到88分。不能算作好成绩,但也算过得去。但维持这个成绩,也让洁婷付出了很多,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精力上。

有的时候,妈妈想到洁婷的学习情况,不免生出一些担忧。现如今的学习压力不是很大,可洁婷已经开始力不从心了。每天都很忙,哪怕周末都不休息,即便如此,她的成绩还是不太出彩。努力奔跑,她也只能维持不掉队。

也许,洁婷只能是一个在学习方面很普通的孩子吧。

想到这里的时候,妈妈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为自己,更为洁婷。

初中之后,洁婷在上课的时候不再走神了。而且一直以来,洁婷的学习习惯都很好。课前预习做摘录,上课听讲做笔记,课后及时地做作业,无论哪一项,她都按部就班地完成。从理论上来讲,她在学习上应该能开始往前走,更进一步了。

洁婷妈妈也曾这样想过。

但事情的发展走向并不如预期,洁婷同学的表现还是跟之前差不多,处于不太好也不太坏的水平。

妈妈也想帮助洁婷,但她深深地感受到了什么叫作无能为力,她不知道到底该做些什么。除了辅导洁婷的作业,督促洁婷努力、多付出,或请老师辅导之外,她实在不知道还有什么办法。既然如此,她索性就放手了。她想,不如多给孩子一些空间,还能帮助孩子保持自我的独立性,也能有一些时间发展除了学习之外的爱好。

初中三年静悄悄地过去了。

老师几乎没有找过洁婷的爸爸妈妈谈论洁婷学习上的问题;洁婷的学习习惯也一直保持得不错,看上去无可挑剔;所有一切该做的,她都在做,也从来不给老师增添麻烦,跟同学之间的相处也很融洽;学习不能算优秀,但也还过得去。她让人很放心,也无须去操心,是一个很安稳的学生。

老师们也曾想过给洁婷一些激励,让她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但考虑到她在学习上已经相当自觉了,该怎样去激励她呢?

我们来看看,洁婷在学习上如此认真,为什么还是无法进步呢?

在跟洁婷接触的时候,老师们能明显地感觉到,洁婷思考问题的能力有些欠缺。在面对问题时,她总是不能做到深入地分析和思索。

我将思考问题时的表现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无意识层、进入层、发散层、归拢层。

无意识层是最浅层的表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进入层属于第二个层次,意味着对于某个问题有了针对性的思考,但这个思考仅仅停留在这个问题本身;发散层属于第三个层次,在这一层的同学,已经可以做到“举一反三”了,他的思考可以由一个题目,延伸到所有同类的题目;归拢层是第四个层次,也就是最高的层次,即可以总结出问题的核心,找到问题的底层逻辑。

洁婷同学在听讲的时候往往处于无意识层,表面上在跟着老师的讲解走,但老师的讲解会走向哪里,为什么会在某个点上停留,为什么会对某个点进行强调,她似乎统统不关心。她只是乖乖地听着老师的讲解,记着老师的板书。

对于一些稍显简单的知识点,洁婷同学能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也会提出一些问题,但这个思考也只是刚刚进入第二层,也就是进入层。老师们会感觉她所提的问题并不具备太大的价值。虽然老师还是会解答她所提出的问题,但他们不觉得这个答案可以让洁婷对知识有多么深入的理解。

当老师们想着要推动洁婷同学的思维往前走的时候,往往会有一种无力感。这种无力感源于洁婷同学就老师讲解的问题进行延伸思考时,思维是涣散的。她的确在听,也能配合老师的讲解给予回应,但老师们总能感觉她无法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此次的讲解,会随着讲解的结束而烟消云散。

这种无力感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老师们的目光从洁婷身上渐渐移开了。不是他们故意忽略她的学习,而是一种必然的选择。老师们在教学上依然尽心尽力,但无法将注意力平均地放在每一位同学身上。

不单单是洁婷同学有这样的经历,许多成绩普通的孩子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这些现象,在四、五年级的时候开始出现端倪;初中阶段开始变得明显起来,高中阶段成为普遍现象。对于父母和老师而言,这种忽略是一种漫长的选择,并非刻意而为之。

藏在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当我从身边的老师以及我曾见过的父母身上看到这些现象的时候,我不断地追问自己,到底是什么导致这些学习成绩不那么好也不那么坏的孩子被大家忽略呢?

无奈。

这里的无奈感,一方面是对“对象”的无奈,也就是对孩子的无奈,觉得孩子遇到的问题太难解决了,即使解决了当下这个问题又能怎样呢?还会是老样子。另一方面是对自己的无奈,觉得自己怎么不能像别人一样,能够一眼洞穿问题的本质,给到孩子真正的帮助,觉得自己可能再努力也比不上其他人。

无奈是面对问题的一种消极态度。这种消极的态度,往往源自内心的恐惧。就好像我们超出自己的能力去做任何一种努力的时候,会有人盯着自己,若是不能做成,将会形象尽失。说白了,我们无法面对自己在某些事情上无能的事实。

当然,更多的人只是对对象的无奈,还不能上升到对自己的无奈。因为一个人若是能开始感知到对自己的无奈,意识到“我怎么就不能帮到对方”“我应该怎样帮到对方”,那么他就已经开始了自知,便能开始自省。开始自省的人才能明白,但凡是问题,就一定可以找到办法解决,而这是一种积极的信念。接下来,他就会从自己出发,从对象出发,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思考——基于对人的思考以及对事物发展背后规律的思考,最终找到解决办法。

成绩中等的孩子之所以经常被大家忽略,根本的原因在于以下两方面:

一、大家觉得这是一个问题,但这个问题不是我的问题;

二、大家觉得这个问题根本不可能有办法解决。

但我依然想要呼吁大家,要能够体会到这些在学习上难以突破的孩子当下所遭遇的境况。要相信,那些孩子实实在在遇到的问题,那些我们察觉到却无能为力的问题,那些在我们的认知范围内已经定性为“不可能解决”的问题,都是能够被解决的。只有怀抱着这样的信念,坚信这些问题完全可以通过进一步的研究与思考而得以解决,才能让这些孩子拥有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让他们能够被真实地对待,被大家真正地关注。

这个环境,不是我们所营造出来的“虚假的环境”,而是孩子真正需要的环境。

而这一切,需要我们通过学习与成长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