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河中的纪念
青岛是一个非常著名和受欢迎的城市。像所有的度假胜地一样,到了夏天,这里就人头攒动,人们纷纷来这里畅游。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更是为自己的城市骄傲。
自19世纪末以来,青岛也受到许多定居在这里的外国人的喜爱。很多俄罗斯人也到这里从事贸易活动,他们在这里购买了各种商品。
20世纪初,俄罗斯在这里设立领事馆。但是,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几乎没有俄罗斯人留在这里生活。
自1918年以后,才重新有俄罗斯人出现在这里。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大约有100人,其中包括在青岛市中心开店的商人等。
从1919年年底开始,来自西伯利亚的商人和实业家的家庭开始在青岛定居。20世纪30年代,来自哈尔滨、上海、汉口等城市的俄罗斯人开始迁居这里,找一份临时或永久性的工作。俄罗斯侨民的居住地集中在太平角附近的海滨和“八大关”区域。
夏天,俄罗斯侨民们组织小乐队,在咖啡馆为游客演奏。冬天,他们把家人送到中国的村庄,因为那里的生活成本更低,食物也更便宜。这些俄罗斯侨民很多在港口工作,也有在跑马场工作的。为了生存,他们什么苦活累活都干。
有些来到青岛的俄罗斯企业家开始在青岛开设咖啡馆、糕点店、药店、商店和图书馆等。其中比较著名的有:A.A.巴拉托夫(А.А.Болотова)的服装百货商店,Г.Г.杰勒别勒革(Г.Г.Тельберг)教授的图书贸易行和书店,雷巴勒考(Рыбалко)的书店,Е.Д.米维斯基(Е.Д.Мизевского)的图书馆等。同时,各类社会性公益组织也开始形成。
中国学者鲁继勇的新书《喀秋莎在青岛》,讲述了俄罗斯侨民20世纪上半叶在青岛的生活状况。作者在史料的检索和整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些年来,他在各种档案中爬梳,充分收集各种资料。他与很多俄罗斯侨民家庭熟识,尤其关注尤里甫家族的历史。
青岛的许多居民都知道居庸关路上有一座带有倾斜屋顶的漂亮房子,那是尤里甫一家曾经住过的地方。建筑师尤里甫一家于20世纪20年代初来到青岛。尤里甫的母亲是俄罗斯著名外交官亚历山大·塔达灵甫的妹妹。
著名俄罗斯建筑师弗拉基米尔·盖奥勒给耶维奇·尤里甫(Владимире Георгиевиче Юрьеве)在青岛设计建造了这座房子和其他约240座建筑,每座建筑的风格都不同,是真正有纪念意义的建筑遗产。
20世纪初期的青岛正处在建设中,专业的建筑师和工程师这类职业特别受欢迎。1924年,年轻的建筑师W.G.尤里甫在一家大型外国建筑公司找到了一份基础绘图员的工作。很快,尤里甫的才华就被上级注意到了,他成为技术部门的经理。到了1927年,尤里甫和他的舅舅塔达灵甫以及他的朋友们开办了自己的建筑公司。尤里甫精通汉语,这对他的工作大有帮助。
本书作者非常关注俄罗斯侨民在青岛从事的各种活动,如食品业、酿酒业以及音乐等各种文化活动。
很多著名俄罗斯音乐家和乐团来青岛巡回演出过,如闻名全球的男低音歌唱家费多尔·夏里亚宾(Федор Шаляпин)、浪漫的作家和演员阿列克桑德勒·韦尔京斯基(Александр Вертинский)以及著名的伦德斯特列穆乐队等。这些演出在青岛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青岛的俄侨组织了各类音乐会、比赛和戏剧演出。可以说,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青岛都是俄罗斯文化艺术展示的舞台。
这本书中特别提到了著名出版商涞比池。他出版了几份报纸,如《上海柴拉报》《柴拉晚报》等。俄罗斯建筑师尤里甫和科里亚任斯基为他设计了一座世界著名的城堡——花石楼。中国建筑工程师也参与了这座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涞比池去世后,这座建筑被一位著名商人从他的遗孀手中买下。
鲁继勇的这本新书中还讲述了有关中俄贸易合作的石德贸易行的有趣故事。
中俄两国人民长期友好的一个重要时期是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合作时期。苏联俱乐部于20世纪30年代末在青岛开业。许多俄罗斯移民成为成员。在卫国战争期间,苏联俱乐部放映了许多关于前线的纪录片和故事片。俱乐部做了大量的爱国工作。战争结束后,青岛的许多俄罗斯侨民获得了苏联国籍。20世纪40年代末,他们回到了苏联。另一部分俄罗斯侨民移居到世界各地。但这些人都保留着对青岛最温暖的感情,并把这座美好的城市发生的故事告诉了他们的后人。
在《喀秋莎在青岛》中,读者会发现青岛历史上许多重要时刻的新的资料。这本书不仅保存了俄罗斯侨民对历史的记忆,而且对加强中、俄友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沙龙诺娃·维克多利亚·亘纳吉耶夫娜
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历史研究所首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