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
现代科学究竟如何进入中国,并逐步通过体制化的过程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建制,这不但是科学社会学的重要论题,也是科技哲学视阈下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目前学界对民国以降的科学体制化研究较多,本书将研究视野上溯至晚清“西学东渐”的初成时期。这一时期现代科学在中国的体制化逐渐发端,其体制化进程中的矛盾冲突与问题对今日我国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依然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本书首先溯源了“现代科学”的概念,现代科学是相对于希腊理性科学而言的现代实验科学。由于特殊的历史进程,进入中国人视野中的“科学”首先就是“现代科学”。在中国这样一个全新的文化环境下,“现代科学”要想获得持续不断的发展,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要使科学成为一种社会建制。本书在回顾科学体制化理论的基础上,归纳了科学体制化的基本要素,具体包括:职业科学家社会角色的诞生、科学组织的建立、科学交流的展开以及科学运行机制的形成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本书通过调研和分析,系统梳理了现代科学在中国早期体制化的主要历程,从西方现代科学知识的引进,到科学术语的厘定,再到早期职业科学家的出现。本书还全面回顾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早期发展,包括科学学会的初建、科学期刊的创设、科学社团的成立以及科学奖励与科学教育的逐步展开。
读史使人明智。西方现代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中国的早期科学体制化进程也有别于西方社会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体制化。这一进程中出现了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本书从“求真”与“喻俗”的价值冲突、科学与科举的机制选择、政府干预与科学自主的体制冲突及科学共同体的建设等方面对中国的早期科学体制化历程进行了深入反思,进而为未来进一步改进完善我国的科学体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