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敦煌到云冈,壁画和雕塑的背后是万千繁华
1994年,在日本举行的“21世纪地球系列音乐会之敦煌复原乐器演奏会”上,我一个人演奏了11种根据敦煌壁画复原的失传乐器。作为全球首演,当时日本的各大媒体以“让千年绝响变为现实”为题,报道了演出的盛况。
2018年3月,我第三次来到敦煌,还是和老F4乐团一道,在敦煌大剧院与甘肃省民族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国乐·敦煌》——方锦龙和他的朋友们专场音乐会”。在天空湛蓝绿树初萌的季节,“初上琵琶弦”“弹破碧云天”。2021年,我被甘肃演艺集团聘为艺术顾问。2022年,我担任了《乐动敦煌》敦煌古乐全球推广大使。
敦煌壁画中的五弦花边阮
我在日本演奏敦煌五弦花边阮
藏于常熟锦龙国乐传习馆的五弦花边阮(复制品)
方响
大家可以用微信扫码听一听这首《五弦弹》,这是我和大型诗歌乐舞雅集综艺节目《邻家诗话》音乐总监方颂评合作的原创作品。作为新国风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将中国传统的音律与西方现代的节奏相结合,为古诗词谱写了新章。
2018年5月,我在云冈石窟第12窟——音乐窟内和马未都、王劲松以及歌手阿兰一起录制《博物奇妙夜》,面对眼前那些色彩鲜艳、表情生动的雕塑,听着隐隐飘来的阵阵仙乐,那种恍如隔世、穿越古今的感动,让我一直难以忘怀。我与当时云冈石窟研究院的院长张焯先生在节目录制间隙相谈甚欢,探讨了北魏的音乐风格及设立云冈乐器博物馆等话题。如今的科技发展真是日新月异,仅仅时隔两年半的2020年12月,我们居然就可以用3D技术按1:1的比例,打印出了云冈石窟的第12窟,这个高仿的音乐窟在上海展出时,我很荣幸地被授予了“云冈石窟守护人”的称号。
细数我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的渊源,这两处人类文化宝库中频频出现的琵琶,已然深深植入我的脑海,它们都是我们研究古代乐器和琵琶发展史的重要资料。
从敦煌壁画和云冈石刻中,我们能见到琵琶演奏者在当时乐队中处于核心地位。透过这些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我们可以欣赏到北魏及盛唐时期极致的乐舞艺术,更能体会到历史上民族大融合时期大开大合、文化互融的时代气势。
敦煌壁画中演奏琵琶的飞天乐伎
敦煌壁画中的“不鼓自鸣”乐
(不鼓自鸣是指将各种乐器绘于空中,乐器凌空飘舞,寓意天乐自鸣,不需要人演奏,乐器自会发出美妙的声音)
云冈石窟第12窟的雕塑描绘了天宫伎乐的场景,四弦琵琶、五弦琵琶多次出现其中;而敦煌莫高窟700多个洞窟中,与音乐题材相关的更是多达240个,其中出现琵琶的画面,则高达600多处!每当我在这些壁画、雕塑前驻足凝思,总是心驰神往,仿佛能听到仙乐飘飘,看见裙裾飞扬。在敦煌壁画中的小型乐器组合里、大型经变乐队中,甚至不鼓自鸣乐中,处处都有乐伎们横抱或反弹琵琶演奏的场景,四弦、五弦、阮咸,可以说每逢乐舞,必有琵琶!
云冈石窟第12窟(音乐窟)中演奏乐器的场面
方言
云冈石窟第12窟雕塑中的乐队里,除了有演奏五弦、四弦琵琶等常见乐器的人,还有一个两手侧举的人,有人说这是乐队的指挥,从击节的角度来看也可以这么说。 但是,我国古代的乐队和西方乐队不一样,西方管弦乐队需要指挥,而我国古代乐队一般并不需要指挥这个角色,多是通过某些特定的乐器来“领奏”,比如击鼓指挥、拍板指挥、琵琶指挥等。我觉得这个两手侧举的人更像是在做“胡旋舞”中击掌的动作,有点类似西班牙的弗拉门戈舞蹈。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欢迎小伙伴们一起研究和探讨。
反弹琵琶图
敦煌壁画中被大家熟知的反弹琵琶飞天乐伎,是佛和菩萨的侍从。这些侍从的主要工作就是“娱佛”,用音乐和舞蹈让佛听了开心,看了悦目。经常有人问我,反弹琵琶这种演奏方式,真的有人能做到吗?我猜这应该是一种艺术化的表达吧,这么高难度的动作,也许只有神仙才能做到。究竟是当初真的有技术这么高超的乐者舞者,还是因为人们尊崇琵琶,所以进行了艺术再创造,想象出这种奇特而又优美的乐舞形象,用以礼佛呢?我正在与一所高校联手策划,准备恢复“五弦乐舞”这一艺术形式,以传承和创新的态度,向这个伟大的时代致敬!
可以肯定的是,在古代,琵琶在宫廷一直深受帝王们的青睐,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等很多帝王都是弹奏琵琶的高手;唐朝时期,习琵琶者更“如过江之鲫”,琵琶成为当时名副其实的“网红”乐器。壁画上的琵琶,不过是以极尽艺术美感的形式,诉说着当时的万千繁华,也彰显着自己永不褪色的王者之风;而我和我的同僚以及弟子们,也将竭尽全力,让五弦琵琶重放异彩、再颂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