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白话报刊与文学革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研究现状和趋势

新中国成立以前,学界对于清末白话报刊与文学革命关系的研究很少,文学革命的当事人,如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等仅简单提及清末的“白话书报”,且认为那只是宣传革命和开启民智的手段,与后来的文学革命没有多大关系。

新中国成立以后,谭彼岸于1956年出版了《晚清的白话文运动》,认为由清末“全国性白话报纸的发行,大量白话教科书的编印……可知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思想,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已发展成为白话文运动”(3)。阿英1959年出版的《晚清文艺报刊述略》,虽非专门研究清末白话报刊的著作,但他所钩沉的晚清文学期刊和晚清小报中包括白话报刊,可见他对这部分资料的重视。这两位研究者,受制于当时的意识形态,未能对清末白话报刊作客观、全面的论述与评判。

新时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海外学者对清末白话报刊的研究,引起了很多内地学者对清末白话报刊的研究。在这些众多的研究中,对清末白话报刊与文学革命关系的研究,比较重要的有李孝悌的论文《胡适与白话文运动的再评估——从清末的白话文谈起》(1991年),他认为“五四的白话文运动绝不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异物,而是清末发展的延伸和强化”,其证据是领导1910年代白话文运动的胡适和陈独秀,都在1900年代的主要白话报刊上发表过大量白话文。香港学者陈万雄的专著《五四新文化的源流》(1992年),首次列表介绍了约140种清末最后十年的白话报刊,而且指出,在清末就存在一个包括白话报刊的创办在内的白话文运动,“其实晚清确存在一个白话文运动,且直接开五四白话文学的先声”(4)

21世纪以来,无论是港台地区,还是大陆学界,对清末白话报刊的研究日渐增多,且研究日趋细密,取得了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成果。

台湾中兴大学 罗秀美的《近代白话书写现象研究》(2005年),根据蔡乐苏《清末民初的一百七十余种白话报刊》列表介绍了151种清末民初的白话报刊,她也认为清末的白话报刊和五四文学革命有着密切关联:“近代一场规模极强大的白话报刊潮流,不只呼应了言文一致的语文改革风潮,更直接启迪了民初的白话文运动。”(5)

河南大学胡全章的专著《清末民初白话报刊研究》(2011年),对清末民初白话报刊的主题、语言、文体、审美特征及其各体文学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这是目前对清末白话报刊最为完备的研究,但作者对清末民初的白话报刊与五四文学革命关系的论述,侧重于对已有观念的考辨,而缺乏对二者前后演进关系的细致分析。

总之,对清末白话报刊与文学革命关系的研究,新中国成立之前和1950年代的研究限于结论性的判断,缺乏细致的论述,而且所用白话报刊资料非常有限,视角也比较单一。新世纪以来,发掘的清末白话报刊资料日渐增多,论述也更为细致,但一般侧重于清末白话报刊本身的研究,对它与五四文学革命的关系,还缺乏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随着清末白话报刊资料的整理与发掘,新视角、新方法的引入,研究清末白话报刊与五四文学革命的关系,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