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序
我很高兴《爱因斯坦旅行日记》中译本(以下简称《旅行日记》)此刻呈现给中国读者。正如爱因斯坦在《旅行日记》中清楚表明的那样,1922年底和1923年初在上海的两次逗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成长的早期,这位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和人道主义者就被中国和中国人所吸引。爱因斯坦的《旅行日记》是一份引人入胜的文件,读者能够直接了解作者对他所访问的国家和他所遇到的人民的未经删节的评论。因此,该日记包括一些令人不安的段落,流露了作者对中国人所持的偏见。这些内容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无疑是不易接受的。据我所知,这本日记的英文版出版后,在中国和其他地方曾引起了对爱因斯坦言论的热烈讨论。我认为这样的讨论只能导致积极的结果。对我个人来说,他那些令人不安的言论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教训是,这些言论有可能促使我们每个人审视自己的情感偏见和认知偏差。
在我看来,由于双方的误解,爱因斯坦没有实现原计划在中国巡回演讲的愿望,这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我坚信,如果爱因斯坦在中国停留更长时间,更熟悉这个国家的人民,一定会对他产生深远影响,肯定会修正甚至消除他对中国和中国人的一些偏见。
无论如何,从他的个人文件中,有大量证据表明,在他访问中国之后,爱因斯坦仍然非常关注发生在这个国家的持续的动荡事件。在他访问中国20年后,爱因斯坦撰写了一份关于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声明。即使在今天,这份声明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美国找到了躲避纳粹德国的避难所后,他在1942年给美国援助中国工业合作社委员会主席写了封信,清楚地证明了他深深地牵挂着被日本占领的中国,以及他后来对中国人民及其对人类的贡献的高度尊重:“我总是热切地希望中国在目前的斗争中取得胜利,即使她的利益和我们国家的利益没有直接联系。希望中国的传统和精神对国际生活的未来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这是在饱受压迫和残暴的黑暗日子里最好的鼓励之一。世界可以从中国人民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最后,我想补充一点,我很高兴这本书能被中国读者阅读,还有一个更个人的原因。从某种程度上说,我的生命归功于中国。1938年,我已故的父亲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被迫逃离维也纳,在上海找到了避难所。他在那里生活了10年。1948年,我已故的祖父也葬在那里。尽管我父亲在上海遭受了日本残酷占领所带来的巨大苦难,但他总是告诉我,他爱中国人民,他的钱包里总是夹着一张旧的中国钞票,作为他生命中那段时光的美好回忆。愿本书能成为我向中国人民表示感谢的小礼物。
泽夫·罗森克兰兹,2021年7月22日于美国加州帕萨迪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