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刺绣图像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羌绣区域特色图像学研究

人类在了解和改变大自然的过程中形成了文化的特点,在某种意义上,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取决于自然生态的条件,人类的民族文化、生产形式、心理特征都对自然环境有所影响,而自然地理环境约束着地域环境特征的形成,决定着地域文化的产生[1]

在地理位置上,羌族聚居于川西地区,属青藏高原东南缘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地带,龙门山脉西坡,境域内江河并流,以险峻的高山和峡谷为主,大多数羌族村落位于高山或半高山地带,少数分布于河坝地区以及公路沿线,与藏族、汉族、回族等民族杂居。在分布上,羌族主要分布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松潘、黑水等县以及绵阳市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其余散居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绵阳市的平武县以及贵州省铜仁市的江口县和石阡县等。在历史上,自秦汉以后羌族主要居住在岷江流域和涪江流域一带,这一带也就是我国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学术概念“藏彝走廊”地带,“藏彝走廊”自古以来就是藏缅语族诸民族南下的交通要道和众多民族交汇融合之所,它具有“民族的形成、接触、融合、变化”以及“中华一体格局”的重大研究意义。而近年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逐渐发现这条走廊上的古羌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和研究价值,从而提出了“藏羌彝走廊”的文化命题。而羌族居住在“藏羌彝走廊”的核心地区,是连接汉、藏文化的纽带与桥梁,与居住在这一带的藏、羌、回、汉等民族在文化上不断发生交融与互动产生出新的复合型文化,这些文化一部分保留了自身文化的原始性,另一方面又融合了其他文化的特质,不同的区域类型因自然环境和地理区位的差异,文化之间的交流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些相互关联的文化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文化也是多样而独特的。羌族因居住地的异同产生出“五里不同羌,十里不同俗”的区域文化。本章根据羌族聚居的主要区域将羌绣分为四个地区:茂县地区、汶川地区、理县地区和北川地区,分别对这四个区域羌族刺绣特色形成的文化背景、特征等进行深入分析和描述,以期将羌绣图案背后所隐藏的文化象征意义和内涵进行充分挖掘,彰显羌绣鲜明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