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不要怪本公子腹黑
及至深夜,打茶围结束,白林与诸位州府纨绔们依依惜别,并相约明日在绿意小阁再聚。
送走了青州四公子,他自己兜了一圈,又悄悄潜回了教坊司。
当当当,轻微的敲门声响起。
“绿莺姑娘,是我。”白林不敢报名字,以防隔墙有耳,小心驶得万年船。
绿莺惊喜,开门,直接抱住了白林,眼里有思念,有欣喜,也有一丝丝的惶恐,毕竟一个弱女子毒翻官二代这种事,可是需要莫大的勇气。
“成了?”白林问道。
绿莺嗯了一声,指向一侧的墙壁,说道:“白郎,你且看墙壁,那便是反诗,这个无耻小人亲笔所题。”
白林心里吐槽,果然,女人心,海底针,那日还陪人家玩耍,今日翻脸就成了无耻小人。
心中如此想,嘴上却夸赞道:“干的漂亮!你就等着接手教坊司,大展宏图吧。”
绿莺笑得眉眼弯弯,得到情郎的承诺,自是喜不胜收,教坊司可不是轻易就能接手的。
与青楼不同,教坊司是礼部直营,属于国企。所以,你还别瞧不起那些老妈妈,人家搁现在,那就是公务员。要想成为一处教坊司的老板,那需要礼部下文书。
良久,绿莺叹道:“只是可惜这首诗了,如此的雄浑,气吞山河。”
白林道:“娘子此言差矣,只要能为你我谋得前程,一首诗词,无需吝啬。再说,如果不是此等程度的诗词,怎能置他刘家于死地?”
“把那诗词用帘子遮起来吧,记得仔细服侍,让他忘了题诗的事更为稳妥。”又交代几句,白林离去。
绿莺关上门,瞧了眼床上的刘牧,苦笑一声,想着,自己就算是花魁,也终究还是个风尘女子。刘牧也好,白郎也罢,自己不过是富家公子的玩物,与一只小母狗何异?所以,她要有权利,要掌控教坊司,复兴杨家。
夜已深,白林没有坐马车,而是和顾顺清,青儿步行回白府,阳谷地处偏远,并无宵禁一说。
路上,白林重复推演这个计划,看看是否有什么破绽。
首先,诗肯定没问题,尤其最后一句,“敢执金戈锁十七”只要传到京城,必定石破天惊,估计龙椅上那位会气的暴跳如雷吧。
然后就是绿莺,最关键的一环。自己应该是吃定她了。原因无他,利益,在巨大的利益和复仇的驱使下,她是这场游戏中最投入的角色。
甚至,白林已经为自己想好了退路。药是他送的,诗词也是他给的,但都已销毁,死无对证。也就是说,这桩案子的主谋只有一个,那就是绿莺。
心里琢磨,明日早宴之后,便安排她和桃子出城暂避风头。事成之后,便让顾顺清偷偷做掉这主仆二人,毁尸灭迹,以绝后患。
白林浅笑一声,心道,绿莺姑娘,莫要怪本公子腹黑,只怪咱们相遇的不是时候,这是时代的悲哀。
女人只对自己肚子里出来的男人毫无保留,至于爱情,呵呵。对于白林,他现在只喜欢一个女人,就是动不动拿着戒尺,虚张声势的老娘。
两人各怀心事,一个呼呼大睡,一个彻夜不眠。
第二日清晨。
白林三人早早地来到教坊司对面的茶楼里,喝着茶,盯着对面。
“少爷,那色胚子出来了。”青儿低声喊道。
白林凑到窗前,仔细观察。刘牧与绿莺拱手告别,满面出风,意气风发,毫无异样。
白林一拍扇子,道:“成了,顾大哥,你立刻派人去监视县衙和刘府,但凡有人马调动,立刻发信号。”
顾顺清应了一声,转身离去。
“青儿,我们走,再会一会青州四公子。”
昨日,白林与四位省城纨绔约好,今早在绿意小阁小聚,并有诗一首,与他们品评。品评诗词是一件雅事,须有美酒,佳人,琴瑟和鸣,方能体现出文人本色。
四位纨绔自然心驰神往,《过阳谷·送绿莺姑娘》早已传遍天下,能与如此大才结交。纨绔们感觉很受用,很有趣,感觉自己也是才子了,离改名青州四大才子不远矣。
俗话说,缺什么补什么,男人为何要吃腰子?宋江为什么要坑卢俊义上山?作者为什么总爱看动作片?那都是一样的。
这些纨绔虽然耀武扬威,但在官场这个圈子里,那就是妥妥的败家子外加无望青年。尤其知府王博真的小儿子王半春,就等着逮个机会跟家长邀功,而这就是机会。
白林调查过,王博真师从当朝礼部尚书左隐,而左隐则是大儒杨蒲的门徒加义子。
白林有绝对的自信,杨蒲一定会对他的诗作动心,留下一首千古名作是每个文学大家的终极梦想,哪怕只有一首。到时只要自己递上去一首无名诗作为投名状,搭上关系,然后就苟在这阳谷县,吃香喝辣,今生足矣。
刘府。
头发见白的刘立中坐在书案前,身体后倾,靠在椅子上,闭着眼睛,似是在冥想。
一个同样头发花白老者躬身立在案边,满脸褶子,没什么胡子,牙齿有些许泛黄。
这主仆二人便是刘立中和康师爷,书房中有些暮气沉沉,就如同案上的那株不知名的灵草,几乎凋落,只剩枝丫。
良久,刘立中开口:“牧儿呢?”
康师爷回道:“刚回来,正在书房玩闹。”
刘立中睁开眼睛,哼了一声:“玩闹,就知道玩闹。白家的事,办的如何了?”
康师爷回道:“已经办妥了,就差和州府兵器司交接文书。”
刘立中问:“不就是一来一回的事吗?怎么还没有办好?”
康师爷道:“老爷,都灵江的桥断了,匠人们正在抢修。”
刘立中皱眉,问:“你就不能安排人摆渡过江?”
康师爷低声道:“秋季水势凶猛,唯一渡江的大船,几日前也不知怎么的漏了水,也在修。”
刘立中突然皱眉,良久,似是想到了什么,道:“库房里有多少兵器?”
康师爷回答:“长矛一千余,朴刀八百余,还有弓五百余。”
刘立中突地站起来,寒声道:“如此多的兵器,有些烫手啊,赶紧想办法运到州府,多抓些民夫,越快越好。”
康师爷猛地抬头,似是明白了什么,应了一声,招呼了几个家丁急匆匆赶往都灵江渡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