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开办男女同校](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332/46186332/b_46186332.jpg)
第297章 百姓蒙馆(下)
蒙馆课程分为了六部分,和其他私塾大有不同。并不是先学认字。
一共三个班级,立春班十人,夏至班二十人,芒种班二十人。并不是按照成绩,而是出生季节取自相近,所以男女比例各不相同。
李木子和谢知行旁听的是芒种班,是一位叫卢稼轩的举子,可惜父族出了变故,连累他丢官,他曾写过一本游记,这也是被选中的原因。
卢师长带着学生到了地理专用课堂,谢知行一见便眼睛亮了许多,是沙盘。
“这是大赢的城池图。”谢知行一眼便认出,他站在人群之外,“这山川丘壑,比城池图上更为详细。”
“这是桑落大人制作的,分毫不差。这图上一寸便是二十里。”李木子看着芒种学生聚在沙盘周围,满是兴趣。
卢稼轩开始指着清平,与孩子们交流,又指着四周的城池,“这便是万粮城,那是平昌城。”
“这个,这个是不是皇城。”有学生兴奋的指着那金灿灿的城池问,这个比周围大上不少。
“是,这便是皇帝住的地方。”卢稼轩回答学生,看着这座沙盘上的城池,心中多有感慨。他也曾在这座城中生活,可世事无常,局势瞬息万变。
神仙打架,小鬼遭殃,他们卢家就是这替死鬼。
“那皇城是不是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
“自然。”
“有糖葫芦吗?”
“傻毛蛋,当然有。”
“我不叫毛蛋,我叫关喆。”关喆对自己的新名字很是满意,就好像一下子从土里冒出来。
“皇城里不仅有糖葫芦,还有糖蒸酥酪、八珍糕和吉祥果。”
“那是什么,好吃吗?”
卢稼轩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曾经他唾手可得的美味,一时语塞。李木子见着冷了场,“特别好吃,糖蒸酥酪软软的就像是鸡蛋羹,八珍糕和云片糕差不多,不过里面加了松子、芝麻和红枣。吉祥果我也没吃过,不过以后我们去了皇城肯定就能吃到。”
“可是我们没有钱。”
“我们努力学习,等大家都学有所成,说不定这里面就有未来的举子状元,又或者有未来在皇城经营商铺的掌柜。”李木子鼓励他们,他们还年轻,没有被生活打磨太狠,对未来还有许多期盼。
“可是皇城好远。”
“连万粮城都没去过,皇城太远了。”一些孩子光是看着,就有些丧气。
“那?”卢稼轩总算插进嘴,“有谁去过万粮或者平昌?”
这话一出,沉默着,只有一个小女孩怯怯的开口。“我去过。”
“你是坐着马车去还是坐着牛车去?”卢稼轩见这孩子摇头,又问,“你是走着去的吗?”
“我不知道是怎么去的,我睡着了,一睁眼就到了。”
这话出人意料,不过细细想来就明白了缘由。卢稼轩求助询问的眼神看向李木子,李木子温和的弯腰问,“那你是怎么回来的?”
“跟着一个伯伯的牛车回来的,走了两天。”她想了想又补充道,“我们晚上睡觉了,牛也睡觉了。”
“那我们是不是坐着牛车,睡几天,就也能到皇城了?”天真烂漫的发问,带着对未来的无线遐想。
“傻猫儿,你看清平和万粮这么近,皇城离得那么远,要睡得睡好多天。”
“那到底要睡多少天?”被叫傻猫儿的女孩确实长着一张小猫似的脸,圆圆的脸蛋像月亮,眼睛也像核桃。
“大家可以用手试着丈量,从清平到皇城得要坐多久的牛车?”卢稼轩循循善诱,“又看看要经过哪几座城池?”
李木子原本是瞧着学生,见窗边路过谢少师和薛承安,两人脸色不悦,便悄悄的退出去跟上。
一路跟着,没多久就到了凉亭,神明大人已经沏好了新茶。一直跟着的吴小毛不知所踪,身边是孙二娘,她抬眸便是还未消退的凌厉,看人的眼神就像是打量猎物。
谢知行记得第一次看到这个姑娘的时候,她还是腼腆的和其他小官家女子一般,如今模样虽在,可气势已然不同。
“坐,尝尝看新口味。”
这些日子吴文鹤迷上了做果茶,总要送些给桑落尝尝,还试着研磨成粉保存。
谢少师提了口气,又默默的坐下,薛承安不像他这般,稍有些沉不住气,脸色也不大好看了。
桑落看着对面摆脸色的两位,自顾自饮茶,也不说话。李木子和谢知行此刻也走过来,瞧着气氛不大对,李木子走到桑落身边,乖巧的沏了杯茶递给身后立着的谢知行。
亭子里只有四把椅子,李木子便随意坐在了栏杆处,还是沉默着,谢知行不知发生了什么,只抱剑在一边,浓密的眉毛下一双眼睛扫视着。
“政治课所授教不妥。”谢少师开门见山,“皇家之事岂能非议。”
可能是气狠了,他连个委婉的前缀都没加。
“何为非议?”桑落顶着张无辜脸,“说真话也是非议?”
“神明大人,你是在纵生叛乱之心。”
“谢少师,这顶帽子可太大了。”桑落慢悠悠道,“都是些贫苦之人,又不像开国皇帝秦淮一样兵权在握,可以杀了自己的姐夫。”
“大人慎言。”薛承安开了口,很明显是与谢少师站在一处立场。
“你说谢少师谋反和我这些个清平百姓谋反,哪个更可信?”桑落反问他,“薛承安,你难道不知道秦淮是怎么成为开国之主?”
见薛承安沉默,桑落再言,“既然国史编撰记载着这事,国子监和各城学馆能学,我百姓蒙馆为何学不得?”
“神明大人,前朝铄帝暴虐无能,致使李朝连连溃败割让,百姓苦不堪言。淮帝乃是明主。”薛承安起身作揖而言,据理力争。
“你信吗?”桑落仰视着薛承安似笑非笑,又将目光移到对面不动如山的谢少师,“这史书编撰,多是后人评判,其中多少为真,多少作伪。”
“成王败寇,胜者才有权力开口,不是吗?”桑落说得笃定,“薛承安,你面前的我,是你口中的神明大人。何种内情,你不知全貌,难道我会不知?”
“师出有名罢了,但凡百姓有点脑子,多经历一番也能明白。如今我只是让师长在评说史书事迹时,阐述一下你们开国皇帝秦淮和前朝之间的关系。”
“神明大人,人言世事可畏。若是有心人知晓蒙馆之内谈论国事,甚至杜撰揣摩,恐遭大患。”谢少师冷着脸,“神明大人,他们的性命便是不顾及了吗?”
“这边有一道圣旨,你可瞧瞧。”桑落随手变化而丢到他怀中,谢少师动作飞快的握住,避免了圣旨与地面接触。
他轻轻摊开,薛承安和谢知行也凑过去瞧,很好,几个人的眉毛能夹死苍蝇。
孙二娘也难得好奇的凑过去,上面写了许多,不过总结下来,就是百姓蒙馆赋予史官之能,蒙馆的师长须一同编写清平志,亦可编写国史纪要,每年之记撰均上报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