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顾客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整个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经济全球化给企业提供了更大的资源整合的空间,企业之间的采购供应关系也日趋复杂。面对一个变化迅速且无法预测的买方市场,为了提高竞争力,企业需要采取更加先进的管理方法来加强协作。当前,市场中已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已成为市场竞争最基本的微观主体。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在现代供应链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也表明我国经济在转型升级发展过程中进入供应链创新时代。
1.2.1 供应链的概念及特征
1. 供应链的概念
根据《物流术语》,供应链(supply chain)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围绕核心企业的核心产品或服务,由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等形成的网链结构”。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史蒂文斯(Stevens)认为:“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到用户的流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该供应链定义强调供应链是一个过程,同时认为,供应链是一个对多公司“关系管理”的集成供应链,它包括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和服务交付给最终消费者的过程。
尽管各种定义不尽相同,表述也不尽一致,但我们还是能够理解供应链的基本内容和实质。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实际上,供应链的范围比物流要宽,不仅将物流系统包含在其中,还囊括了生产、流通和消费,在广义上涉及了企业的生产、流通,再进入到下一个企业的生产和流通,并连接到批发商、零售商和最终用户。狭义地讲,供应链是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开始,经过生产、制造,到销售至终端用户的全过程。这些过程的设计、管理、协商、调整、组合、优化是供应链的主体;通过信息和网络手段使其整体化、协调化和最优化是供应链的内涵;运用供应链管理实现生产、流通、消费的最低成本、最高效率和最大效益是供应链的目标。
2. 供应链的特征
(1)协调性和整合性。供应链本身就是一个群体合作、协调一致的整体,它有多个合作者,像链一样连接在一起,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和目标,协调运转,紧密协作。供应链中的每个成员企业都是“链”中的一个部件,都是“链”中的一个节点,谁都要与整个链的动作协调一致,不能强调自我,而要绝对服从于全局。
(2)选择性和动态性。供应链中的成员企业都是在众多的企业中筛选出的合作伙伴,合作关系是动态性的,随时在择优选择,时时都有可能重组。因为供应链要随目标的转变而转变,随服务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成员企业也因此随之被不断更换和调整。
(3)复杂性和虚拟性。不少供应链是跨国、跨地区和跨行业的组合,各国的国情、政体、法律、人文、地理、习惯、风俗都有很大差异,经济发达程度、物流基础设施、物流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等也有较大不同。而供应链操作又必须保证其准确性、快速反应性和服务高质量性,这便不难看出供应链复杂性的特点。供应链的虚拟性表现在它是一个协作组织,而并不一定是一个集团企业或托拉斯企业。这种协作组织以协作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依靠信息网络的支撑和相互信任关系,为了一个共同的利益,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协调运转。由于供应链需要永远保持高度竞争力,必须是优势企业之间的连接,所以吐故纳新、优胜劣汰是供应链的表现之一。供应链犹如一个虚拟的大企业,是一个强势企业群的结合体。
1.2.2 供应链管理
1.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物流术语》中对供应链管理的定义是:“从供应链整体目标出发,对供应链中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进行统一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活动和过程。”全球供应链论坛(Global Supply Chain Forum,GSCF)将供应链管理定义为:“为消费者带来有价值的产品、服务以及信息的,从源头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的集成业务流程。”
供应链的概念和传统的销售链是不同的,它已跨越企业界限,从建立合作制造或战略伙伴关系的新思维出发,从产品生命线的源头开始,到产品消费市场,从全局和整体的角度考虑产品的竞争力,使供应链从一种运作性的竞争工具上升为一种管理性的方法体系,这就是供应链管理提出的实际背景。
2. 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的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的职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
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战略性供应商和用户合作伙伴关系管理,供应链产品需求预测和计划,供应链的设计(全球节点企业、资源、设备等的评价、选择和定位),企业内部之间物料供应与需求管理,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产品设计与制造管理、生产集成化计划、跟踪和控制,基于供应链的用户服务和物流管理,企业间资金流管理(汇率、成本等问题),基于Internet或Intranet的供应链交互信息管理等。供应链管理注重总的物流成本(从原材料到最终产成品的费用)与用户服务水平之间的关系,为此要把供应链各个职能部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供应链整体的力量,达到供应链企业群体获益的目的。
3. 供应链管理与传统企业管理的区别
与传统的企业管理相比,现代供应链管理体现了以下几个基本思想:
(1)系统观念。不再孤立地看待各个企业及各个部门,而是考虑所有相关的内外联系体——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等,并把整个供应链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2)共同目标。产品与服务的最终消费者对成本、质量、服务等的要求,应该成为供应链中的所有参与者共同的绩效目标,只有这样才会使得利润最大化。
(3)积极主动的管理。对在供应链中增加价值的以及与成本有关的所有联系体(内部的、外部的、直接的、间接的)进行积极主动的管理。不再把存货看作供应链中供应与需求不平衡时的首选方案。
(4)采取新型的企业与企业关系。在企业主动地关注整个供应链及其管理的同时,供应链中各成员之间的业务伙伴关系便得到了强化:通过仔细选择业务伙伴,减少供应商数目,变过去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敌对关系为紧密合作的业务伙伴关系。这种新型关系主要体现在共同解决问题与信息共享等方面。共同解决问题有多种形式,比如供应商和顾客参与产品设计、质量改进、成本降低等信息共享意味着有关库存水平、存货量、长期计划、进度计划、设计调整等关键数据在供应链中保持透明。“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managed-inventory,VMI)策略便是实施信息共享的一个例子。在这种策略下,诸如沃尔玛这种具有创新性的零售商通过EDI这样的信息系统与诸如宝洁公司这样的供应商共享销售信息,这样宝洁公司便可管理它在沃尔玛处的产品库存。同时,宝洁公司能够运用现期的实时销售信息,生产即将销售的产品,而不是去生产那种可能与现期需求有偏差的预测产品。
扫码阅读1-3 新时期供应链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5)开发核心竞争能力。只有企业本身具有核心竞争能力,供应链业务伙伴关系才会持久。所以,供应链业务伙伴关系的形成不能以丧失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为代价,应做到能够借助其他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来形成、维持甚至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
1.2.3 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关系
首先,从管理理论的角度来看,两者看待物流活动的基本出发点是一致的,都是以系统化的观点来看待物流活动,强调物流活动的整体效益最优化。不同之处在于:物流管理主要强调物流活动的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等各环节之间的协调,而没有特别关注这些环节由谁来运作的问题。供应链管理则不是从空间的位移来看待物流过程,而是从这个过程中的厂商的关系来看待物流过程,强调厂商之间的协调。
其次,从实践应用的角度来看,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实践应用基础。在供应链管理的具体实施中,需要链上企业拥有有效的企业内部物流管理,否则,就无法建立有效而稳定的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