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绩
王绩(585—644),字无功,自号东皋子,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一作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治)人,在隋官秘书省正字,出任六合县丞。入唐为太乐丞。有《王无功集》(一名《东皋子集》)。
王绩出身世家,在隋在唐,官职都不高,自叹“才高位下”[1],并曾因“醉懦”罢官[2]。他主要的生涯是在隐逸中消磨的,反正他有祖传的“东陂馀业”,“园林幸足”[3],可以优闲地隐居。他是双重的隐士,不仅归隐故乡,而且退隐“醉乡”;事实上,他正在做官、尚未还乡的时候,早已向“醉乡”里逃避[4]。除掉那篇有名的《醉乡记》,他写了《五斗先生传》、《祭杜康新庙文》、《独酌》、《醉后》等诗文来宣扬喝酒的妙处,宣扬所谓“可以全身、杜明塞智”的“酒德”。这当然渊源于道家常讲的“醉者神全”的议论[5]。他举了刘伶、阮籍、陶潜等酒人为先例,但是他对喝酒的态度更认真,把喝酒的借口更夸大,所提倡的不是怡情解闷的陶醉,而是以哲学理论为幌子的麻醉了。
王绩有时说儒、释、道三家都引起自己的反感[6],有时说三家思想基本上可以调和[7],然而看来他受道家的影响最深[8]。他一方面说“周、孔制述,未尝复窥,何况百家”[9];另一方面,他却“床头素书数帙,《庄》、《老》及《易》而已”[10]。通过晋代王弼的阐释,儒家的《易经》早变为《老子》和《庄子》的补编或附录了。王绩的言论和作风也接近他所向往的那些师法老、庄的魏、晋名流;正像嵇康、阮籍一样,他鄙弃儒家的礼法[11]。在魏、晋人里,他称道最多的是陶潜,诗文里或则称引他的说话,或则运用他的故事。
王绩为人行事那样的爱慕陶潜,作起诗来就也不免受了陶潜的一些熏染。他的诗多以田园的闲适情趣为内容,一部分篇章还能平淡自然,摆脱南北朝的雕饰华靡的习气。在南北朝久经酝酿的五言律体,也到他手里渐趋成熟。
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12]
旅泊多年岁[13],老去不知回。忽逢门前客,道发故乡来。敛眉俱握手[14],破涕共衔杯[15]。殷勤访朋旧,屈曲问童孩[16]。衰宗多弟侄[17],若个赏池台[18]?旧园今在否?新树也应栽。柳行疏密布?茅斋宽窄裁[19]?经移何处竹?别种几株梅?渠当无绝水?石计总生苔?院果谁先熟?林花那后开?羁心只欲问,为报不须猜[20]。行当驱下泽[21],去剪故园莱[22]。
野望[23]
东皋薄暮望[24],徙倚欲何依[25]?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26]。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27]。
[1] 《自撰墓志铭》。
[2] 《无心子传》。
[3] 《游北山赋序》。
[4] 他的朋友吕才记他任六合县丞时,“笃于酒德,颇妨职务”;待诏门下省时,一日给酒一斗,人称他为“斗酒学士”;因太乐府史焦革善酿酒,“苦求为太乐丞”,得“饱美酒”。详见吕才《东皋子后序》(《全唐文》卷一六〇)。
[5] 见《庄子·外篇·达生》、《列子·黄帝篇》。
[6] 《游北山赋》:“觉老、释之言繁,恨文、宣之技痒。”“文宣”,指周文王和孔丘(宣尼);孔丘谥“文宣王”是唐玄宗开元二七年(七三九)的事,远在王绩身后了。
[7] 详见《答程道士书》。
[8] 唐人早看到这一点,陆淳《删东皋子集序》:“何乃庄叟之后,绵历千祀,几于是道者,余得之王君焉。”(《全唐文》卷六一八)
[9] 《答程道士书》。
[10] 《答冯子华处士书》。
[11] 《答冯子华处士书》:“糠秕礼义。”《赠程处士》:“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祭处士仲长子光文》:“道性既丧,仁义锋起;祭非古也,礼之为始。吾从其俗,敢告夫子。”(“夫子”指仲长子光)这完全是老子所谓“大道废,有仁义”,“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道德经》第一八、三八章),同时也可解释他《重答杜使君书》讲的丧礼正是所谓“吾从其俗”。
[12] 这首诗以一连串的问句表示作者的故园之思,写法可能受到魏晋时《门有万里客》、《门有车马客》等乐府诗的启发;“忽逢”二句和陆机诗“门有车马客,驾言发故乡”就很相似。《全唐诗》卷三十八又载朱仲晦《答王无功问故园》诗。“在京”诗又见于《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有学者因此以为是宋朱熹作品而《全唐诗》误收。
[13] “旅泊”,羁旅漂泊。
[14] “敛眉”,悲哀之状。
[15] “衔杯”,饮酒。
[16] “屈曲”,详细周到。
[17] “衰宗”,指自己的家门;相当“敝族”、“寒家”之类。
[18] “若个”,哪个(谁)。
[19] 这两句问柳行分布是疏是密,茅斋裁划是宽是窄。
[20] 这两句是说自己问这问那不过出于羁旅者的关心,请对方尽管答复,不要迟疑。
[21] “下泽”,车名。下泽车是一种短毂的车,适于在沼泽地上行驶。
[22] “莱”,植物名,即“藜”,新叶和嫩苗可以吃,坚老的茎可以做杖。
[23] 这是王绩最被人传诵的一首诗,作于隋末社会纷乱的时代。作者这时虽然已经过着隐居的生活,反映在这首诗里的思想感情却是一种彷徨无依的苦闷,见出世乱的影响。
[24] “东皋”,在今山西省河津县,作者隐居于此,因自号“东皋子”。“皋”,水边地。
[25] “徙倚”,犹徘徊,彷徨。
[26] “禽”,猎获物,包括鸟和兽。
[27] “采薇”,《诗经·召南·草虫》末章:“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又《诗经·小雅·采薇》首章:“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本篇“长歌怀采薇”是联想到《诗经》中关于“采薇”的片段,借以抒发他的苦闷。有人认为这里是作者用伯夷、叔齐首阳采薇来比况自己,似未切合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