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大计”的三层意义
未来几十年,国家很多政策都会改变,但是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就是在2060年之前必须实现碳中和。
到底什么是“碳中和”呢?现在到处都在提这件事,但是真正能够理解它的人并不多。碳中和的本质,是中国给世界的一个承诺。中国承诺在2060年,也就是四十年之内,我们要达到一个目标,即中国向空气中排出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跟中国自己消化掉的温室气体排量,要完全抵消。也就是我们不再给地球添任何麻烦,地球不会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糟糕。
中国现在每年碳排放的量,占全世界的28%,总量大约等于欧盟、美国和日本的碳排放量总和。看着挺多,所以西方很多国家会说中国碳排放太多,不环保,要求我们少排放,甚至少吃肉,但这个事情就非常不讲道理了。首先,因为我们人均排放量并不高,每年人均排放量才7吨多,美国人均是16吨。其次,发达国家当年发展的时候排了大量的碳,现在这些国家发展完了,都去发展服务业了,不再干脏活累活了,也没啥制造业了,那当然不用排碳了;但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历史排放量只占全球的13%。发达国家这时候说三道四,那就是过河拆桥。
虽然我们明知道有权利发展,不用跟西方计较这些,但是,中国还是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做出了碳排放的承诺,说到了2060年就实现碳中和。这个时间和地点非常微妙,明明是我们国家自己的事,但是我们到联合国大会上去承诺,然后这几年部分国家都只顾自己家里那点破事,当逆全球化的浪潮开始席卷全球时,中国决定站出来,为全人类的利益做点事,这就是中国的大国担当,以天下为己任,也是“中国”一直倡导的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体现。当短视的国家只考虑自己家门口的破事时,我们思考的是人类族群和子孙后代的未来。
可是这件事具体实行起来却很难。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衣食住行都在碳排放,不是只有汽车排气管喷黑烟才叫作碳排放。一头牛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一台汽车都多;制造衣服、手机的工厂需要用电,发电就在排放碳。我们要实现碳中和,但我们还得发展,还要吃肉,所以要一边吃肉一边把碳中和的问题解决。
想要完成这件事,需要调动整个国家的力量,投入巨大的心血和资源,所以碳中和绝不仅仅是一个环保问题,它里面藏着一个更核心的关于新能源行业前景的大规划。那么,它具体会利好哪些行业,跟普通人有什么关系呢?
新能源车不是一个简单的环保问题,而是国家安全问题。
提起新能源车,大家第一反应是环保。其实汽车的碳排放,在中国的碳排放总量里只占区区7%,算上造车过程中的用电用水,排放量也不过占8%,就算把整个汽车行业都停止,大家每天骑自行车上班,对于碳中和的贡献也非常有限。
中国碳排放的大头是发电,占到了51%;然后是制造业开工厂的排放,占28%;整个交通行业的碳排放加起来都不到10%,还是把飞机轮船都算上。那为什么我们现在一提起新能源,第一反应想起来的就是新能源汽车,而不是别的呢?
因为其他的事都能等,能慢慢来,汽车不行。
解决碳排放,实现碳中和,关键有三件事。
第一件,把排出的碳好好消化掉,这个事还早得很,当下只能多种树,二十年后技术发展了,再把二氧化碳往地层里填,这叫碳封存,这个现在还实现不了。
现在能做的是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就是能源的生产和能源的使用。
中国是一个煤炭大国,我们地下埋的都是上好的煤炭,所以我们国家的发电主要靠烧煤,能源的来源以烧煤为主。既然是烧煤,那么碳排放当然很大,必须改。但是这事急吗?其实不急,说好了是2060年实现碳中和,还有四十年时间可以用来提高技术,将来利用太阳能和风能,把烧煤所发的电能给代替掉。这个事是个慢活,很多炒作光伏概念的企业已经倒闭,就是因为这些企业没找准这件事的节奏。虽然光伏发电也很重要,但不是火烧眉毛那种,并不是十年八年就必须干成。中国的太阳能也好,水电、风能也好,都在西部,而用电需求大的城市大部分在东部,因此需要把西边的电输送到东部,然后还要能很好地储存起来,从发电、传输再到存储、使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长期努力。这件事很重要,但是不着急。
紧急的事是第三件事,是能源的使用。其中消耗能源最主要的是汽车,因为汽车烧的是油,煤炭再多,也没法把煤炭变成汽油。中国煤炭多、石油少,石油只能从国外买。我国每年进口2 000多亿美元的石油,而且石油和美元挂钩,只能用美元买,消耗掉我国大量的外汇储备。现在是花钱还能解决问题,但眼下国际形势复杂,或许哪天出于什么原因,有钱也买不到石油了,就会非常被动,这就是能源上被卡了脖子。现在燃油车销量占了90%,万一石油紧张,会直接影响到所有人的生活,衣食所系,仰仗外人,这肯定是不能接受的局面。
所以,新能源汽车就是一个必然的方向。但你说它现在是节约排放吗?只要我们还在用火力发电,新能源车的环保作用就有限。但是只有发展电车,我们才能保证自己的供应,用石油我们保证不了。而且,新能源车是一个足够巨大的市场,能够吸引足够多的资本去投入研发,去发明更高效的电池、更高效的电机,这些技术会辐射到其他很多行业。近两年推广的汽车碳积分制度就是在推动新能源车生产,汽车企业每生产一台汽油车就扣分,生产一台电动车就加分。你说你不会生产电动车?没关系,你可以从电动车厂去买积分。就以专门生产电动车的特斯拉来说,2020年,特斯拉卖车亏损9亿美元,但是它把自己的碳积分卖掉,换了16亿美元,一进一出,盈利7亿美元,所以特斯拉表面是个卖车的,实际上是“卖炭翁”。
好了,大家现在知道了,碳中和表面看似乎是个简单的环保问题,其实背后是国家能源安全问题。但是如果你以为它只是国家能源安全问题,那格局就又小了,其实它真正解决的是一个更加宏大的问题,关乎中国经济整体结构的产业布局。
碳中和是一个环保口号,是一个为全人类考虑的宏大目标,然而它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其实是一个完美的、经济转型的卡尺。大家想象一下,要实现碳中和,减少排放,第一步就是要淘汰掉高排放、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
第二步是产业升级,以前说产业升级,意思是把工业、制造业转型成为服务业,大家都觉得开工厂不如投资金融或者互联网高级,以至于我们国家的制造业生产总值在GDP中的比重已经下降到了27%,像德国、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制造业也还占30%以上,只有美国是20%左右。
但是这个事情最近起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互联网行业在2021年明显受到了更全面的监管,现在国家新的政策叫作“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
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以前看英国和美国,特别是美国,都以服务业为主,靠着金融和互联网在全世界赚钱。但是最近几年美国这个路径暴露了自己的问题,好像服务业也没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与此同时,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当美国还深陷泥沼时,德国居然缓慢地复苏了,德国靠的就是本国的高端工业制造,比如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精密加工、汽车等领域,世界领先,而且居民幸福度很高。
碳中和就是一把完美的尺子,什么样的制造业是我们想要的制造业呢?是高效、高附加值、低污染的制造业。这些完全符合碳中和的需求,等于是用一把环保的尺子,量出经济发展最需要的产业,这才是碳中和最大的意义。
我们再回头看,“十四五”规划里提到的高质量发展,与碳中和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只有高质量发展才能完成碳中和,而碳中和反过来又明确了什么是高质量。国家的政策单独看,只能看出一条线,而当我们把这些线索层层相连,就会看到一股滔天巨浪,以不可抗拒的态势推动着发展的方向。除了碳中和,我几乎无法想到有另一件事,可以既如此完美地表达我们对全世界的善意和责任,又能对内指明国家产业升级的大方向。所以,这件事将会在未来的几十年里,贯穿始终,坚定执行。毫无疑问,这里面也会蕴藏着无数产业发展的巨大机会,请你立即做好准备。
(2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