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听绘本的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让孩子从玩手机到爱上书、爱上阅读

● 你的孩子玩手机“上瘾”吗?

你在平时有没有听过孩子们的这些感叹:

“玩游戏好爽呀!”

“学习好没意思啊!”

孩子们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在平时和家长谈心、和朋友出去吃饭的时候总能听到他们抱怨孩子沉迷手机或其他电子产品的情况,大家都是备感头疼,但是又不知道应该怎么解决。

曾经在网上看到有这样一段话:“我们不需要知道游戏是什么,它会不会上瘾。我们只需要找到一个‘背锅侠’,一个可以掩盖家庭教育失败的东西。现在它叫游戏,15年前它叫早恋,30年前它叫偶像,40年前它叫武侠小说。”这段话深刻地揭示出一个道理:孩子对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沉迷,和家庭教育方式有着直接的联系。

孩子们玩手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主要原因就是父母的影响。如果大人只要一回到家就开始刷手机的话,孩子十有八九也是“手机控”,所谓言传身教,就是孩子会模仿家长的一举一动,年龄越小,越爱模仿。

还有的时候,父母回到家后,就开始忙这忙那,完全没有留出陪伴孩子的时间。所以,对孩子们来说,相较于平淡无聊的现实生活,虚拟世界就显得更加具有诱惑力了,并且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在解锁了越来越多的手机和电子产品的功能以后,面对光怪陆离的虚拟世界,就会产生更加强烈的猎奇心理,如果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性格内向、不善沟通,甚至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还要每天被父母唠叨,那就更会躲到虚拟世界中了,因为网络会让他(她)得到赞美和认可,会让他(她)有价值感和成就感。

所以,要先审视一下,你的孩子玩手机“上瘾”是否与家长有关?自己做到以身作则了吗?

● 和孩子一起远离电子产品,回归纸质阅读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一个没有书的家,就像一间没有窗的房子。”

我认识一个马上要“小升初”(注:小学毕业升入初中)的孩子,他很少玩手机。我们问他为什么不玩手机,他说没意思,他还是喜欢读书和运动。这种认知完全得益于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给他打造了一处专属于他的家庭阅读区。

其实,从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起,书就可以成为他(她)最好的玩具。犹太人为孩子举行的“吻甜书”仪式就颇具教育意义:让小孩子在书上尝到美味的蜂蜜,初步建立对书的美好印象。家长们应该让孩子先接触阅读,再去有限地接触电子产品,这才是正确的顺序。家长们千万要避免“孩子哭闹,用手机来哄”的做法;自己更不能在孩子面前长时间使用手机。

要想帮助孩子远离手机、回归纸质阅读,请家长们记住“一个宗旨、三个方法”。

“一个宗旨”:不吼、不叫、不粗暴。尤其是当孩子玩手机玩得高兴时,简单、粗暴地吼叫一通只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短时间发挥作用,等孩子逐渐长大,这种方法会越来越没用,甚至有一天孩子会把吼叫和粗暴还给你。所以请家长们牢记,父母不能和孩子陷入一个对立的恶性循环之中。

“三个方法”:堵不如疏;父母要弱化手机的娱乐功能;与手机告别,与书本同行。

第一:堵不如疏。

父母可以在提前约定好游戏时间的情况下,和孩子一起玩一会儿他(她)喜欢的游戏,这样既能让父母了解孩子对游戏的喜好程度,也能和孩子多一些共同语言,同时还可以发现孩子的其他能力。有一位家长就把这个方法运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相信有些家长听说过这位神奇家长的故事,在儿子备战高考时,妈妈代替儿子玩游戏,打怪升级。她的儿子也谨遵自己的承诺,高三一年都没有碰手机游戏,结果高考考了675的高分。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家长也可以使用这个方法,就是要适当缩短玩游戏的间隔时间。

第二:父母要弱化手机的娱乐功能。

父母可以和孩子在有限的时间里,多使用手机里的学习软件,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给手机贴上“学习工具”的标签。看一段时间手机,双方可以停下来一起做亲子眼保健操、头颈部活动,让孩子意识到长时间看手机对视力和头颈部发育的负面影响。

第三:与手机告别,与书本同行。

网络上有一句调侃:“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身边,而你却在玩手机。”事实确实如此,当你低头玩手机的时候,就错过了身边的美好。

亲爱的父母们:和孩子共读《要是你给老鼠玩手机》,与孩子站在同一视角,去体会书中的老鼠,因为玩手机错过了什么;和孩子共读《手机的规矩》,帮孩子放下手机,一起去拥抱美好的真实世界;和孩子共读《我想变成妈妈的手机》,去感受孩子的孤单和懂事,让亲子关系跨越手机那道障碍,能够变得更加亲密;和孩子共读《再见,电视机》,把其中的“电视机”这一主要道具改编成“手机”,用故事代替说教!

这样,你就会拥有一个热爱阅读,对知识充满渴望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