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学生情绪状况与绘画特征
第一节 中学生情绪概述
一、情感和情绪的定义
情感和情绪都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情感是和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为高级而稳定的体验;而情绪则是从人的生活需要(如衣、食、住、行、安全、防御等)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是情绪的基础,情绪是情感的具体体现。
二、中学生情绪状况的特点
中学生的情绪是在活动和人际交往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随着中学生自身的成长,其情绪的反应能力逐步提高,情绪日趋丰富和强烈。中学生的情绪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情绪活动的丰富性
中学生的情绪经过不断地分化,逐步从最初的愉快、愤怒、悲伤、厌恶等分化形成了复杂的爱、恨、羞耻等情绪。在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如自尊、自信、自负以及友好等全面的多种情绪体验。随着情绪活动的丰富,也导致中学生情绪更加复杂化,开始学会对自己的情绪加以掩饰、控制,使其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2.情绪体验的跌宕性
中学生的情绪起伏不定、动荡多变、情景性强、感染性大、来得急而强烈、去得快而迅速,特别容易动感情,容易被激怒。高兴时欢呼雀跃,甚至唯我独尊;失败时则极端苦闷,悲观失望等。
3.情绪活动的心境化
到了青春期以后,中学生情绪爆发次数减少了,但持续时间却延长了,即出现了一种新的心理气候——心境化。心境化就是情绪反应时间相对持久的现象。
三、情绪障碍的定义
由于现实生活中中学生接触的客观事物很丰富,产生的需求多种多样,所以他们的情绪体验也是千变万化的。中学生的情绪表现非常复杂,喜、怒、哀、乐、悲、恐、惊样样齐全,如同我们饮食里的“调料”,时时刻刻都伴随发生。如果中学生的情感、情绪得不到适当的调控,就会导致严重的消极体验,即情绪障碍(emotional disorder)。
四、中学生情绪障碍的表现
情绪障碍的具体表现包括抑郁、焦虑、偏激、逆反等。
1.抑郁
抑郁通常被用来描述一种经常性的悲伤、隐晦、痛苦或者失望的情感情绪状态。在中学生时期,由于心理压力增大,存在抑郁情绪、抑郁症状或抑郁性失调的中学生普遍增多。中学生抑郁的主要表现有:兴趣降低、精力减退、封闭退缩或情绪低落。
2.焦虑
焦虑是由中学生主体内在的心理冲突或某种倾向而造成的一种情感不安的体验,易引发各种神经症。学习焦虑是中学生焦虑中最常见的,产生于学习的过程之中,一般是由大脑高度紧张,尤其是学习上的失败引起的。学习焦虑束缚学生的认识活动,导致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动作行为不协调、学习效率低下,同时这种焦虑也可以投射到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上以及人际交往方面,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考试焦虑也是在中学生中比较常见的,是考试临近时产生的情绪波动,学生因为担心考试成绩不能达到自己的追求目标,或者不能克制自己的不安情绪,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从而处于带有恐惧色彩的情感状态中。
3.偏激
偏激是指中学生在讨论人、事、物时,往往喜欢各执一方观点,互不相让,互不屈服,尤其在某一问题上固执己见时,喜欢冲动地对人或对事采取过分的态度,从而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这是一种认知和情感交错的复杂的态度体验,“偏”的本意指对事物的认知出现偏差,“激”的本意指情绪的波动,二者相互缠绕在一起时,成为偏激的心理障碍。它常会使中学生头脑不清楚,行为不够冷静和理智,容易导致过度的行为举止的出现。
4.逆反
逆反是指学生对事情产生抵触、不顺从的情绪体验,并且采取与积极态度相对的行为方式(如顶撞、吵闹等),或是以极端的方式进行发泄。如将成年人的肺腑之言视为“唱高调”“啰唆”“虚伪”;对老师表扬的人不喜欢,甚至过分挑剔,对老师批评的人却“一概同情”,有意地“庇护”等,带有主观、偏激和盲目的色彩。
5.恐惧
恐惧是人类及其他动物常有的一种心理活动状态。恐惧主要是由周围不可预料或不确定的因素导致的强烈的无所适从的心理或生理反应。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恐惧是一种有机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
6.自卑
自卑是自我情绪体验的一种形式,是个体由于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或其他原因所产生的自我认识态度体验,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轻视自己或看不起自己,担心失去他人的尊重。
五、中学生情绪障碍的防治
掌握消除情绪障碍的方法,可以尽量减少或避免其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促进中学生情绪的成熟、稳定。中学生情绪障碍的防治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方面
情绪的改变总是伴随着生理状态的变化,反过来也可以通过改变生理状态来间接改善情绪。目前能够改善情绪的药物有很多,如情感稳定剂、抗抑郁药、镇静催眠药等,这类药物疗效都很好,但不可滥用,应谨遵医嘱。也可以通过一些放松训练,如瑜伽、冥想等,来放松身体紧张的肌肉,从而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2.认知方面
认知是产生情绪的基础。中学生正确的认知能够产生积极的情绪,错误的认知则产生消极的情绪,所以必须帮助中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如教会中学生不要过分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调整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消除不合理的信念等。
3.行为方面
在行为方面主要通过正强化、角色扮演等方式对中学生情绪障碍进行防治。正强化是指利用各种形式的奖励或表扬,达到改变中学生行为,增加或减少特定情绪行为出现次数的目的。而角色扮演则是通过扮演与当事人情绪问题有关的角色,训练和指导中学生调控情绪。
4.宣泄方面
中学生出现情绪障碍后,如果过分地压抑自己,只会日趋严重地受到这种情绪困扰,不利于身心健康。如果适度地宣泄,把消极的情绪释放出来,使紧张的情绪得到缓解,反而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这种宣泄包括通过哭、倾诉、运动等方式来进行,但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