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全流程操作从入门到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内部控制概述

1.1 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企业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人员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其中,涉及财务的原则细分为以下七项。

(1)合法性原则,是指企业必须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准绳,在国家的规章制度范围内,制定本企业切实可行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2)整体性原则,是指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充分涉及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的控制,既要符合企业的长期规划,又要注重企业的短期目标,还要与企业的其他内部控制制度相互协调。

(3)针对性原则,是指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对企业切实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控制各个环节和关注细节,以提高企业的财务会计水平。

(4)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

(5)适应性原则,是指企业应根据变化的情况及财务会计专业的发展、社会发展状况及时补充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6)经济性原则,是指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要考虑成本效益,也就是说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操作性要强,要切实可行。

(7)发展性原则,是指制定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要充分考虑宏观政策和企业的发展,密切洞察竞争者的动向,制定出具有发展性或未来着眼点的规章制度。

内部控制的重点是严格会计管理,设计合理有效的组织机构和职务分工,实施岗位责任分明的标准化业务处理程序。内部控制按作用范围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内部会计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直接涉及会计事项各方面的业务,主要是指财会部门为了防止侵吞财物和其他违法行为的发生,以及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所制定的各种会计处理程序和控制措施。例如,由无权经管现金和签发支票的第三者每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规定,就是一种内部会计控制。这种控制可提高现金交易的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

2.内部管理控制

内部管理控制范围涉及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的各部门、各层次、各环节,其目的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经营目标和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例如,企业的内部人事管理、技术管理等,就属于内部管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