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山崩(改)
就在河间城那边欢庆喜悦的时候,远在四百多里以外的大元帝国首都——大都城,却一点点喜庆的感觉都没有。肃杀之气甚至比要屠城之前的河间王府更有甚而无不及。
大都是大元帝国的首都,也就是后世北京的前身。蒙古语称为Dayidu,突厥语称为“汗八里”(Khanbaliq),意为“大汗之居处”。
它是元世祖忽必烈当年让刘秉忠督造修建,耗时长达二十九年之久。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占地最广,也是集天下财富于一地的最大都城。
大都城分三部分,最外成叫做外城,外城中间靠城南一些的地方是皇城的范围。和明清时候的北京城不一样,皇城并不是在大都城最中心的里面,而是靠南边。
皇城的南门灵星门距离大都城外城的南门离正门也就七百多米,这里有一条“千步廊”。
千步廊是大都城外城的正南门——丽正门(现在北京市的前门),通到皇城正门——灵星门之间的一条又宽又长的甬道。
灵星门的两侧是一圈矮墙,周长大约有十七到十八里。遍漆朱红,故民间又称皇城城垣为“红门阑马墙”,正式名称叫做萧墙。对,就是“祸起萧墙”的那个萧墙。
门内有一条河,河上建白石桥三座,名叫周桥,都雕琢着龙凤祥云。桥下有四条白石龙,有的跃然水面做飞跃状,有的盘窝水中只露出头部,惟妙惟肖,甚为壮观。
皇城东面,即今北京东城区东四大街附近,有帝王祭祀祖先的场所大庙;
皇城西面,即今北京西城区西四大街附近,有帝王祭祀土地和五谷之神的场所社稷坛;
皇城北面;即今北京西城区什刹海北岸,有钟楼(中心阁)和鼓楼(齐正楼),是全城报时中心,也是城内最大的商业市场和贸易中心。一直到700多年之后的21世纪,这里依旧是北京比较繁华热闹的地方。
以钟楼为中心,在东西南北四面建大城,其中东、西、南三面大城,每面皆设三座城门,唯北面设二门,共十一座城门。相对的城门之前,有宽广平直的通衢大道,可通马车,城内街巷分四种:大街、小街、大巷、胡同。“大街二十四步阔,小街十二步阔,三百六十四大巷,二千九胡同”。纵横相间的大街,将全城分为50个坊,每坊各有名称,是居民的居住单位。
元大都皇城有四制:
东城墙在今北京东城区南北河沿大街(又称东安门南、北大街)西侧之南北一线;
西城墙在今北京西城区西皇城根大街之南北一线;
南城墙在今北京故宫东、西华门大街稍南之东西一线;
北城墙在今北京地安门南之东西一线。
实际周长大约是18.7公里。
皇城内以太液池及琼华岛(今中南海和北海)为中心,沿太液池两岸建三组宫殿群。
东岸属于皇帝的一座宫殿,叫做宫城,俗称大内,即如今紫禁城的前身。
西岸分为南北两部分,北有兴圣宫,南有隆福宫。分别属于太后和太子居住。连接东西两岸的,是一座大木桥,即今北海大桥的前身。
宫城北面,即今北京东城区景山公园一带,是广大的绿化带,有一桥梁将绿化带与其西侧琼华岛相连,这里名为“灵囿”,是当时的皇家动物园,饲养着一些珍禽异兽。
三组宫殿群、太液池、琼华岛、灵囿,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成为整个大都的核心。环绕此核心,筑起一道城垣称萧墙、禁墙,又称阑马墙,这与蒙古族的游牧生活习俗有关。皇城城垣亦为黄土夯筑。
皇城外又有三组建筑物,具有布局上的特殊意义:
最里面的则是大汗居住和工作的宫城。
宫城之中有大明殿、文思殿、紫檀殿、宝云殿等宫殿,这些宫殿皆属外朝宫殿区,四周有周庑一百二十间,高三十五尺,四角有角楼,形成封闭的宫殿区。
以延春阁为主体的内廷区也是封闭的宫殿区,四周有周庑一百七十二间,四隅亦有角楼。
当年马可波罗来到元大都后,惊羡于元故宫的宏伟壮丽,留下了令人神往的描述:“大殿宽广,足容六千人聚食而有余,房屋之多,可谓奇观。此宫壮丽富赡,世人布置之良,诚无逾于此者。顶上之瓦,皆红黄绿蓝及其他诸色,上涂以釉,光泽灿烂,犹如水晶,致使远处亦见此宫光辉。”
有这种感觉的不光是马可波罗,还有所有来到这里的外国使节。他们被如此辉煌的建筑所折服,最终拜倒在大汗的宝座之下,愿意将自己国家的所有奉献给这座宫殿的拥有者。
这片雄伟壮丽的宫殿群,代表着它的拥有者是统治着这个地球上,地域最广大,人口最多,物产最丰,军事、经济、文化最强大的国家。
然而,这座巍峨高耸的宫殿群,今天却死气沉沉,一点新年新气象的感觉都没有。到处都是挎刀持枪的怯薛宫卫,宫中的宦官宫女尽可能的贴着墙边,悄悄溜边快步走过,大气儿都不敢喘。
原因无他,这座皇城的主人,这个天下的所有者,现在就躺在这片辉煌宫殿中西面那间玉德殿中,迎接着必然走向他的死亡。
孛儿只斤·海山。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元裕宗(追尊)真金之孙、元顺宗(追尊)答剌麻八剌之嫡长子、元成宗铁穆耳之侄。
他是大元帝国第三代皇帝,大蒙古帝国第七代大汗,被奉“曲律汗”,汗号意思是出类拔萃。
他的确出类拔萃。当年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受到太爷爷元世祖忽必烈的喜爱,甚至经常带在身边随他出征。
他从小就跟着大儒李孟学习儒家经典,还时常跟着太爷爷忽必烈和爷爷真金一起出征作战,学会了很多蒙古军队作战的技战术。他还真的是做到了文武全才。
也正是因此,在大德二年(1298年)海都之乱的时候,由于元军前线统帅、皇帝的幼弟、宁远王阔阔真昏庸无能,导致朝廷大军在漠北地区丧师辱国,丢城失地。海山的叔叔元成宗铁穆耳将年轻有为的侄子海山直接派到了漠北,接替无能的阔阔真统领大军。
结果海山不但能够提拔任用贤臣勇将,而且耐心安抚慌乱的军心。
但是当时的海山甚至还没有封王爵。在当时的前线,那么多藩王封君,如果统帅没有王印,是很难调动军队,让各路军将服从命令。
在这里简单先介绍一下。元朝王爵等级一共分为六级:
一等王爵,兽纽金印;
二等王爵,螭纽金印;
三等王爵,驼纽金印;
四等王爵,驼纽金镀银印;
五等王爵,龟纽金镀银印;
六等王爵,龟纽银印。
元朝的王爵高低是以印章等级为依据,可不是以王号字数为准的,不要拿明朝的一字王、二字王来臆测元朝藩王。
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前三等金印王,是拥有一定兵权的。不光在封地上有自己的亲兵军队,而且可以直接调任前线作为指挥官使用。他们直接用自己的王爵金印就有资格指挥军队。
没有王爵金印的海山并没有慌乱或者摆烂。
他毅然决然地单枪匹马返回大都,顶盔掼甲直上朝堂,当着所有文臣武将的面,向自己的叔叔——元成宗铁穆耳求取发号施令的王印。
为了稳定前线,元成宗相当赞赏这个年轻侄子的果敢和勇气,于是干脆直接将自己去世的父亲、海山的亲爷爷、元世祖忽必烈的太子——孛儿只斤·真金的太子金印赐给了海山,让他用他爷爷的名号调动军队!
真金虽然死去多年,但是他能征惯战,在大元的军队中威望极高。这枚太子真金的金印,代表着海山就是真金太子的传人,日后成为海山夺取皇位的重要身份证明。
最终在大德四年(1300年)的八月,趁着秋高气爽,兵强马壮的机会,海山亲帅大军,一举在阔别列这个地方,大破叛王海都的窝阔台汗国军队,阵斩万人。
翌年他又亲自率军与海都在蒙古高原上展开几番恶战,结果叛王海都于回军的路上忧愤而死。
此后战事告一段落,但海山仍留在漠北镇抚军民,并于大德八年(1304年)加封怀宁王,赐螭钮金印,元成宗还将瑞州(现在江西高安市)的65000户作为他的食邑。
大德十年(1306年),海山又再次率军越过金山,在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流域追剿察八儿等海都的余部,进一步巩固了元朝对漠北的统治。真正做到了功在社稷,利在千秋。
他在母亲和弟弟的配合下,最终登基称帝。而后为了奖励好几次为自己险死还生的弟弟寿山,再加上母亲答己的怂恿,最终他决定立弟弟寿山为皇储继承人。
他们约定兄终弟及,叔侄相继。也就是说,他死了之后,会将皇位传给弟弟寿山;而寿山死后,皇位再传给海山的儿子、寿山的侄子和世瓎;和世瓎死后再传给海山的儿子。
以此类推,这就是兄终弟继,叔侄相继。如此一来,皇位就永远在这兄弟俩的家族中传承。
海山接手的国家,千疮百孔。由于忽必烈晚年的错误经济政策,再加上元成宗铁穆耳用人不当,导致国家权力,尤其是大汗的权力出现了很大的动摇。边疆上的叛乱此起彼伏,这才给了叛王海山、笃哇这种人有机可趁。
连年的边疆战争,也让大元帝国不堪重负。
改革内政,增强皇权,成为摆在海山眼前最为迫切的任务。所以他即位后,立刻与西疆察合台汗国大汗笃哇和他的继承人也先不花展开和谈,很快以大元朝廷的妥协为代价,停止了战争
原本朝廷可以和察合台汗国一起,平分的海都死后破碎混乱的窝阔台汗国领地。但是为了尽快结束敌对状态。朝廷做出了极大的让步:大部分窝阔台汗国领地(今中国新疆北部地区)被察合台汗国所占据。
当然,这次不平等的瓜分出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阿尔泰山一带的夏季牧场和冬季牧场被分别划分给了大元和察合台汗国。这就为以后大元与察合台汗国再次爆发战争埋下了伏笔。
(游牧民族是需要将牲口根据季节变化,在冬季牧场和夏季牧场之间,来回迁徙的。所以才叫游牧民族——他们需要往返游动于两个季节牧场。)
然而这份儿妥协,让大元朝廷终于有了喘息的机会。海山首先选择增强皇权,因为只有皇权强大了,才能继续其他方面的改革。
他大肆提拔当初跟他一起在漠北和西疆作战的蒙古和色目将领,让他们充任全国各地的重要职务。而且他还抛开中书省,另设尚书省,从而提拔自己的亲信,让他们把持朝政。
当然这也有一些缺点,那就是封赏过甚,导致这些人逐渐成为了国家财政的负担。而且这些人拥有特权之后,广占田亩,与民争利,成为挖帝国墙角的主力军。这些人最终变成经济发展的巨大阻碍。
加强了皇权之后,就是经济改革。虽然元武宗海山在位仅仅只有三年多,但是他奋发图强,日进千里的工作作风,跟当年在战场上一样的雷厉风行。在他的推动下,大元朝廷连续不断的做了很多改革措施。
比如改革钞法:颁“至大银钞”,又发行铜钱“大元通宝”和“至大通宝”,并许诺这些铜钱可以与历代铜钱混合使用,从而保障了大多数老百姓的经济利益的同时,还能稳定国家货币可能出现的动荡;
他还要求以信誉较稳定的小面额贵金属辅币:比如老百姓经常说的银饺子、金瓜子、金叶子之类的小型贵金属,用来平抑日用品零售领域中物价的过份波动;
此外还扩大海运和漕运的数量,增加了内循环的动力;
增设南方数个海边盐场,还将西南地区大量私开的井盐,并入朝廷盐务税收范围之内,并且提高盐引价格,从而增加朝廷赋税;
加强海贸的推动和发展,不但能增加朝廷经济,更能让手工业和海贸行业较为发达的南方地区,因为得到了经济实惠,从而降低对蒙元朝廷的逆反心理等等。
这些措施多与忽必烈时期阿合马、桑哥主持的经济改革举措很相似,但在海山当政时期,这些政策实行方面比那时来得要温和的多,也更人性化。
早年间,在战场上的海山因为非常年轻,所以威望不够。难免不得不亲自冲锋陷阵,斩将夺旗。因此,受伤是难免的。而当了皇帝之后,为了笼络朝臣,为了安抚藩王,他又不得不经常大排宴宴,跟着这些人狂饮高歌。甚至不顾身体健康,连续豪饮。
外界不知道的人,还指责他沉迷酒色,但是谁能体会他的苦啊。当他假借出恭,回到内殿,吐得昏天黑地的时候,皇后弘吉剌·真哥抱着皇帝心疼的直哭。但是却被海山厉声斥责。
他对皇后说:“外面这些臣子和藩王都是朝廷的支柱。他们支持朕这个没有父亲的孩子,登上了这高高的皇位。他们都对朕有恩,朕怎么能不舍命相陪?到时候在朕需要他们的时候,自然这些人会站出来保护朕和朕的孩子们。”
历史也的确如他所愿。在元武宗海山死后,那些当年他陪着一起狂欢滥饮的将军、大臣们,一直都是海山的弟弟,元仁宗心中永远拔不掉的刺。
历史上也正是这批人,最后拨乱反正,将毫无根基,被迫远窜边疆的海山后人,再次拥立为帝。兑现了他们当年在酒池肉林中向曲律皇帝海山发出的山盟誓言。
可以说海山在用自己的生命健康为代价,为后代铺垫了一条通天大道。
从他当皇帝开始,就开始一天天的消瘦,憔悴。有一次,奉命担任岭北平章政事的大臣玉帖木儿回到大都见到阔别两年有余的皇帝海山。
他大吃一惊。登基之初的时候,海山大汗还红光满面,精气十足。而如今的曲律皇帝海山,怎么变的骨瘦如柴,面色枯黄,憔悴不堪。
玉帖木儿是当年海山身边的亲卫出身,他知道海山当年在岭北时候是如何的英武雄壮,他抱着皇帝的裤脚嚎啕大哭,请求皇帝爱惜自己。
早年的伤病,登基后的操劳,再加上不加节制的欢纵,最终击垮了强壮的大元曲律皇帝——孛儿只斤·海山。
至大四年初四的新春晚宴上,海山大汗用一个特意做成头盔形状的巨大酒觞,一碗接着一碗的跟身边的大臣干杯。元世祖忽必烈留下的那个比澡盆还大的渎山大玉海(现存于北京市北海公园),竟然喝干了三次。
当晚,多次喝晕过去的海山大汗在硬挺着送走了所有大臣之后,终于挺不住了,大口大口的鲜血从口鼻之处喷了出来。
当答己太后和皇太弟寿山匆匆赶来的时候,海山大汗已经处于昏迷状态。太医院的太医们急的团团转。
看到地上一大片殷红色,泛着酒臭味道的血迹,作为母亲的答己太后一下子,泪流满面。她早年丧父,中年丧夫,现在不想晚年丧子。她早就提醒过儿子:“你身上伤病太多,就不应该当这个皇帝,让你年富力强的弟弟来当,你做个太上皇不好么?”
可是倔强的海山却会意错了母亲的意思,反而说自己有功于国,众望所归,这是长生天的意志,绝不是自己想要那富贵。最后毅然决然,带兵南下,登基称帝。
答己太后五内俱焚。看着床上面色苍白,气若游丝的儿子,她老泪纵横,埋怨儿子怎么就是这么要强,不听自己这个做母亲的话呢?
然而旁边的皇太弟寿山,除了对兄长的挂念和心疼,眼睛中却又闪出了一丝异样的光。他借口催促大巫过来施法,跑出了玉德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