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银行家论业务经营(民国银行家管理思想论丛·第一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民国时期,曾经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银行家,他们在银行的业务发展、风险控制、内部管理、人才培养以及社会责任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不少艰辛的探索和实践,同时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献。这些文献或详或略,体裁也有所不同,但在我看来,其中所体现的管理思想和智慧,对于今天的银行管理者和从业人员,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目前学术界对民国银行家相关史料的整理和出版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陈光甫日记言论集》、《周作民日记书信集》、《钱新之往来函电集》、《叶景葵文集》等专集的正式出版,为金融史专业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但不能否认的是,无论民国银行家文献的系统整理,或者是进一步利用,都还存在相当大的空间。笔者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银行的管理者和从业人员,他们对民国银行家在银行管理方面的思路、想法和措施,表现出了非常浓厚的兴趣;但又苦于没有一个较为合适的读本,能够较为方便地阅读和了解。

为了解决当今银行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实际需要,同时兼顾金融史专业研究者的需要,笔者策划并主编了这套《民国银行家管理思想论丛》。计划分为若干辑,其中既有若干位银行家文稿的合集,也有银行家个人文稿的专集,今后将陆续编辑出版。

目前出版的《民国银行家管理思想论丛》第一辑,共分为三册,集中收入了若干位民国时期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银行家文稿。这些文稿的作者,均担任过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大多为总行经理级的,也有少部分分行经理级的。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册:《民国银行家论社会责任》。主要反映了民国银行家对于国家与民族命运、中国经济发展、工商业实业统筹、农村金融、战时金融、金融消费观等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银行家从事银行经营管理的思想基础和出发点。

第二册:《民国银行家论业务经营》。主要反映了民国银行家对于银行发展战略、经营思路、业务开拓、风险管理和控制、网点设置、对外服务等问题的观点和想法。

第三册:《民国银行家论内部管理》。主要反映了民国银行家对于银行内部组织建设、办公秩序、人事管理、人才培养、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思考和设想。

本辑涉及的民国银行家,有的留下了相当多的文稿,有的则相对较少,究竟应该怎样取舍?有些银行家的文稿也可能同时涉及了几个专题,比如有些银行家的谈话,谈到了社会责任,也谈到了经营管理,甚至还谈到了内部管理,又究竟应当如何把握?考虑到整套丛书的篇幅,同时也是为了兼顾到各册之间的平衡,最终选择的方案是,在每一个专题即每一册中,每位银行家只收入一篇与主题直接相关的文稿。对其中较为特殊的“谈话录”,则依据内容涉及的专题,在对文字不作任何增删的前提下,作了必要的归类。

为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文稿选择尽可能体现了体裁的多样性,有已在公开报刊正式发表的文章,也有演讲稿、工作报告、私人书信、内部谈话录,等等。这些文稿,主要来源于民国时期公开出版的期刊,以及银行出版的内部刊物等,还有少部分则直接选自档案史料。当然,由于笔者的视野所限,挂一漏万,也很可能是在所难免的。欢迎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修订时进一步补充完善。

本辑收入的各篇文稿,都附有作者简介,并尽可能配发作者照片。应该说,这是一件难度不小的工作,尤其是一些不太出名的银行家,无论是生平介绍,还是个人照片,确实都不太容易找到。现在书中所附的作者简介,有的非常简略,主要原因还是相关资料匮乏所致。至于书中所附照片,有部分是从上海市档案馆等处的银行职员档案中查找所得,个别甚至还是从当时银行职员合影中截取的。然而,尽管多方寻觅,还是留下不少遗憾,有数位银行家的照片至今未能寻获。如读者朋友有所发现,敬希赐悉,笔者自然是非常感谢的,并将尽可能在修订时予以补充。

犹豫再三之后,笔者还是在每篇文稿之后,附上了一段简要的“编后絮语”。毕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些“编后絮语”,与其说是“导读”,倒不如说是笔者的“读后感”,表达的是对近现代中国金融史的敬畏,以及向当年银行前辈们的致敬。当然,如能收到一点点“抛砖引玉”的作用,那自然是笔者内心极大的期待了。

在编选过程中,所选文稿除排版关系及原稿质量等原因,删除了极少量图表外,其余皆为全文照录。除将繁体变作简体,异体改为通行,并对部分文稿重新标点,以适合今人阅读习惯外,遇有文字错、讹、衍、漏等情况,酌情判断,或保存原貌,或径直改正。凡同一题目分期连载者,合为一篇;每篇稿末注明原刊卷、期和刊行时间,以便参考。由于年代久远,有些文稿字迹确实难以辨认,尽管进行了多方比对,仍可能留有遗憾之处,敬祈读者批评指正。

在书稿编选过程中,复旦大学中国金融史研究中心主任吴景平教授,上海市档案馆副馆长邢建榕研究员,上海银监局原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克渊先生,中国政法大学王强教授,以及上海金融法制研究会、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等单位,给予了许多鼓励和具体支持。

在资料查找过程中,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单位,给予了许多协助。

在资料复印、录入、编辑和校对等过程中,我的同事和朋友陈靖、仇戈、苏玉梅、徐进、朱明宝、王好为、梅茗丽等,提供了不同形式的帮助。

在本书出版过程中,上海远东出版社徐忠良社长,以及本书责任编辑陈占宏先生,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

上海市档案馆彭晓亮先生,作为本书的特约编辑,无论是相关档案史料的检索、核对,图片资料的筛选,以及文字润色等,都耗费了许多心血。他细致认真、不厌其烦的工作态度,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这些年来,对民国时期相关金融史料的整理、出版,以及写作,几乎占据了我全部的业余时间,我的家人始终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在此,笔者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2017年5月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