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寿王李琩:我的对手是皇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突如其来的发难

寿王宅,暮色重重,李琩已经把晚餐时间推迟了三次。

“呼,终于做好了,一个地球仪,两个简易望远镜。”手工制作实在不容易,即便在神格空间中,能够操控工具精准高效的施工,也还是耗费了他将近四个时辰(八个小时)。

“本来以为地球仪好做,结果颜料刷在木头上粘不紧,最后兑了鱼鳔胶才搞定。”幸好前李琩画画时,备的有这些东西,不然真抓瞎。

即便如此,他的地球仪上,除了按照军事地形学的记忆,画出了几块大陆和海洋,只标注了大唐和周边几个国家势力。至于当前时间段,还有其他什么国家、民族,在什么地方,他就一概不知了。

只能等以后摸清楚了,再填补。

当然,这个半成品的地球仪也足够当前用了。

反倒是这个两个简易望远镜,他搞得还像模像样,之所以做两套,是为了普及光学。

一个水晶球被他切割打磨出两个凸透镜和一个棱镜,一个水晶球被他切割打磨出一个凸透镜、一个凹透镜和一个棱镜。

他把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装在黑檀木掏成的两节木管中,不用再次消光,组成了伽利略望远镜,但被他命名为开元望远镜。

他把两个凸透镜和一个棱镜装在两节黑檀木管中,本欲组成正成像的开普勒望远镜。

可惜棱镜角度一直不对,反复打磨了几次,也没试出棱镜的正确角度,成像一直模糊。最终只好把棱镜取出来,只用了两块凸透镜,组成了成倒像的开普勒望远镜。被他命名为天宝望远镜。

至于盗窃知识的愧疚感,李琩完全没有,知识嘛,谁早就是谁的。当然,也不至于脸皮厚的用自己名字命名,因此,一个命名为开元望远镜,一个命名为天宝望远镜。

因为材料有限,制作匆忙,开元望远镜大概只有20倍的效果。天宝望远镜,大概只有35倍的效果。

但这已经令李琩很满意了。

如果没有神格空间,给他一个月时间,他也磨不好一个镜片,说不定还会给干碎了。

而这七八个小时的效果已经超出他的预期了。

脸上自是心满意足的一阵微笑。

身旁的小太监石不语悄悄的看了看李琩,这春秋一书这么有意思吗,看的王爷晚饭也不吃了,时而皱眉、时而微笑。

但王爷都坐那儿看了几个时辰了,不会饿的吗,自己都快饿扁了。

而且他下午汇报了对刘掌膳的调查情况,盘剥下面人员伙食的问题很大,但王爷只说知道了,便一心看书,也没说怎么处置那个家伙,弄得他一个下午都七上八下的。

至于侍宦们送进书房的木料、工具什么的,在王爷令他们出门待了一会后,再进门就不见了。

他也不知道王爷给藏哪个柜子里去了,为什么不让他们这些下人来收拾呢?还背着他们,真想不明白!

好像自王爷娶了王妃,就变得神秘起来了!

难道结婚可以让人变化这么大吗?可惜自己这个小太监永远没机会弄明白这个问题了。

李琩不知道小太监石不语的心理活动这么丰富,但他也饿坏了,便让人令膳食房送饭菜来书房。

膳食房一直备着饭菜,一听说王爷令传饭,马上就用食盒送至书房。

匆匆的用完饭,他又重新写了一个奏章,把昨日那个奏章废弃掉。

有没有望远镜、地球仪,这挑事的力度和方向都不一样。

吹干奏折上的墨,折起来塞进衣内,实际上进了神格空间。

只待大朝会之日,便为李隆基和满朝文武送上一份大礼。

想到这里,李琩“嘿嘿”一笑,他已经很期待那些人的反应了。

一切就绪,李琩返回卧室,挥手制止了外间侍婢的问安,悄然走进内室,发现杨玉环竟然还没睡,正烤着火炉打瞌睡呢。

再次制止了玉环身边的侍婢问安,他脱下外袍,上前将佳人抱起,温香软玉满怀。玉环猛然惊醒,发现是郎君,当即双臂环上李琩的脖子,娇声道:“郎君,你回来了。”

“怎么不早点睡,在这儿干等什么?”

“郎君未回,玉儿怎能独睡?”

“看来玉儿离不开郎君的温暖怀抱啊,稍等,郎君沐浴完即来。”

下面的人知道李琩的习惯,每天晚上都备有热水。

李琩匆忙的洗了一下,赶紧出了浴盆,当即一阵寒意袭来,围着几个炉子也没有用。几个侍婢快速的为她擦拭干净,才暖和了一些。

此时,李琩才想明白,为什么李隆基只要在长安期间,一到冬天就移居华清宫,看来就是为了享用华清宫的地暖和温泉。

如无意外,明年年底,李隆基结束了在洛阳就食,回了长安后便会直接住到华清宫,自己也会一起住进华清宫的十六王宅中,明年的冬天应该会好过很多。

令人将火炉搬出几个,否则太容易一氧化碳中毒!

回到床上,看着玉环紧紧扯住的被角,“嘿嘿”一笑,化作狼人,一夜温存,难以自拔!

……

开元二十三年的最后一个早朝,李隆基和一众大臣早早的就到了朝堂,连点卯的卫兵将校都比平时利索了几分,仿佛也期待不用早朝的日子。

几乎所有人都期待着赶紧走个程序,结束了早朝,回去睡个回笼觉,然后开启悠闲的节日生活。

这几年,边境平静,即便偶有战争,也是小打小闹。大唐国内,几乎不见天灾人祸,难得的好年景。连因人口过多而导致常年缺粮的关中都渐渐富足了起来。

从天子到大臣都渐渐自满自足,懈怠了起来,好在有中书令张九龄(宰相)一直压着虚浮的朝廷作风,又有侍中裴耀卿(宰相)鼎力配合,这才使朝廷尚保持着清明严正之像。

这也是为何在几个月后,李林甫陷害了张九龄,致使张九龄罢相,朝堂很快被李林甫掌控的原因之一。

这些人包括皇帝李隆基自身已经滑向堕落的深渊,李林甫看清了形势,顺势而为,因此得居宰相之位十九年。

他能在多疑的李隆基手下干了十九年宰相,是极其了不得的事情。

要知道,开元名相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每人也不过居宰相之位四年左右。

一旦到了这个时间,李隆基总会想办法,借机罢了这些人的相位,生怕权势过重、尾大难掉。

而李林甫能干十九年,最大的原因就是顺着皇帝,皇帝说咋办就咋办,并极力引导皇帝奢靡享乐,最终导致李隆基成为了历史上半生明君半生昏君的典范。

此时,这朝堂上一众人的自满自足、贪图享乐之心,张九龄也已经渐渐压不住了。

因此,朝堂这么多大臣也就几人奏事。

张九龄上了一道奏折,“请元正大朝会大赦天下”,这是每年元正大朝会例行的大事,每次都要中书门下研究很长时间,才能定下大赦的范围和人员。

李隆基见并无不妥,门下省也并无异议,便道:“中书省拟诏,用印后,元正大朝会宣发恩旨。”

李林甫上了一道奏折,请旨宴请番邦朝圣使,朝圣使是李林甫给李隆基脸上贴金的称呼,人家自称遣唐使。

对于这事,李隆基比较在意,关乎大唐脸面,关乎他这皇帝脸面,因此大方道:“宴请酒食当足,礼仪完备,需显我大唐威仪为上。”

裴耀卿见此,奏请宴不可奢靡浪费,却被李隆基糊弄了事。

然而李林甫却内心暗乐,奢不奢靡其实他也不在意,在意的是裴耀卿这老家伙又让皇帝不爽了,离他扳倒骑在他头上的张九龄、裴耀卿不远了。

如此几件事毕,大家见再无人奏事,就准备叩别皇帝下朝了。

李隆基也做好了下朝准备,这几日武惠妃魅力突增,研究出了不少花样,让他连着几天没睡好觉,这也是他免去子孙早晨来问安的原因所在。

正准备回去再休息一番。

结果监察御史杨慎矜突然出班奏道:“臣有本奏,臣弹劾寿王李琩,妄自尊大,自比孔圣,以算学乱儒门经义。不学无术,以侍婢比攀儒门七十二贤,不敬前贤,鼓吹算学之力,不敬天地尊威……”

顿时,朝堂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