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另类科普:一万亿个外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外婆去了星星上

星际旅行:时空的奥德赛

本单元由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施勇审读。

施勇,博士生导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腾讯“科学探索奖”。主要研究星系的形成和演化。

很多次我又回到了那个晚上。制氧机还在继续咆哮着,台灯的钨丝快要烧毁,心电监护仪上有两个数字已经消失了。

外婆睁开了眼睛。很快她的手指变得又湿又凉,短促的呼吸慢慢平息,虽然营养液还在不断地泵入,她却像烧焦的纸卷那样枯萎了。

那个深夜,当我独自走出医院的大门,一颗孤零零镶嵌于天幕的星星向我扑过来。

我的外婆死了,但我总觉得她还活着。我很想知道,她为什么忽然抽动起瘫软的身体呢?她用看不见的眼睛寻找着什么?最后的时刻,她能感受到我的存在吗?她会感觉到痛苦吗?

医生说,这些只是弥留之际大脑支配化学物质发起的一次绝望的冲刺。但我不能通过仪器上的数字找到答案:什么是死亡?什么又是生命?

我开始了漫长的流浪。一个人爬上海拔5300米的冰川,去看看时间在那些蓝冰上雕刻的年轮,甚至收养了一条比格犬,希望它能帮助我参透生命的谜语。但我知道自己其实一直踯躅在那个告别的晚上,直到有一天,一位叫艾尔伯特·海姆的先生进入了视野。

1871年,这位地质学家在瑞士东部的圣蒂斯山差点死去。回忆起那天,他说自己的身体不断撞击岩壁,向着悬崖下滑,就在坠落的一刻,看到了玫瑰色和紫色的云朵,轻柔地将自己安放其间。他没有感到痛苦和焦虑,而是平静、深刻地接受这一切。

“我感觉时间大大地延长了。”艾尔伯特·海姆(Albert Heim,1849—1937)是一位瑞士地质学家,以三卷本《瑞士地质》闻名。曾收集山难幸存者的濒死经历,提交给瑞士高山俱乐部,1892年2月在俱乐部年鉴中发表,1972年以《死于坠落的经历》为名发行英译本。——本书注释均由作者撰写。成为苏黎世理工学院的教授后,他经常在课堂上说起当时的感受。一名从德国来的年轻人被他的述说迷住了。

时钟的走速会在濒死的特殊时刻改变。海姆的故事或许启发了这名年轻人。1905年,他决定彻底抛弃时间的常数,提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时间。

每个被看见的人,与我们擦肩而过的人,冲上云霄或沉入海底的人,都有自己的时钟。相比海边的人,高山上的人,时钟走得快一些;乘飞机翱翔长天的人,相比仰望星空的人,时钟走得慢一些。

这名年轻人就是艾尔伯特·爱因斯坦。在他去世前两年,还专程给海姆的儿子写了一封信,说起当时那些神奇的课。

爱因斯坦对于时间的发现安慰了我。那个失去亲人的夜晚奇迹般地不再那么冰冷。

出于未知原因,濒死之时,时间指针转动的速度也改变了。病床前的我只煎熬了几分钟,却足够外婆倒带一生的电影。还好,我没有打搅她的安静。

站在生死隧道的入口,外婆向着宇宙、时间秘密的尽头无忧无虑地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