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黄穗平脾胃病学术经验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吉良晨教授经验总结

一、吉良晨教授以理脾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经验

吉良晨教授,北京中医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教授,首批国家名老中医,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基本药物领导小组成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等职。吉老21岁即悬壶济世于北京,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已50余载,擅长中医内科疑难杂症,尤擅于脾胃用药。笔者有幸拜师于吉老,跟其查房、授课,拜读其验案录,常惊羡他临床辨证之切要,用药之精当,疗效之独特。现将他以理脾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经验总结如下。

(一)病虽在肝,实为脾失健运

肝硬化腹水属于中医“鼓胀”范畴,是中医风、痨、鼓、膈四大顽症之一,病情缠绵难愈。鼓胀根据腹部膨胀如鼓而命名,早在《灵枢·水胀》就有“腹胀……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的记载,由于病因病机不同,又有“气鼓”“血鼓”“水鼓”“虫鼓”之称,但气、血、水三者互相牵连为患,仅有主次之分,而非单独之病。吉师认为,本病病因比较复杂,病机往往虚实互见,但均与肝脾有关,而病变中心主要在脾,这是因为肝病日久,有乘克脾土之转归,《金匮要略》因此而总结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规律。《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说明湿与脾的关系非常密切。湿郁中焦,影响脾运,或脾阳(气)虚,中土不运,导致三焦不通,决渎失职,进一步妨碍水液之运行,致湿郁于中,引起肿满,前者为邪气为病,后者为本气自病,但总以妨碍脾之运化,脾失所司,则津液气化凝滞,肿满随之而生,鼓胀多由此发。总之,吉师认为本病病因虽较复杂,但病机总关乎脾,或湿郁困脾,或脾虚湿停。

(二)治当理脾,先运脾后健脾

关于鼓胀的治疗古今历来多有歧见,有主张攻逐水饮的,有倡用温阳化气的,有强调活血祛瘀的,或主张攻补兼施者。吉师认为本病主要由于脾之运化有碍引起,故治疗当以理脾为主,脾能得以运化,水湿无从而生。因此,吉师治疗本病,常以运脾法为先,邪去胀消后再健脾运化、扶正培本至为重要。

运脾,临证常用张锡纯之“鸡胗汤”“鸡胗茅根汤”加减,张氏认为,“是鼓胀者,当以理脾胃为主也”,吉师亦有此观点。方中鸡内金善化有形瘀积,直入于脾;白茅根,系取其行气利水之作用,正如张锡纯所云:“气之郁而不畅者,茅根皆能畅达之,善利水又善理气,故能佐鸡内金,以奏殊功也。”加减之法:

1.有气滞之证,制厚朴、炒莱菔子、炒陈皮当用,厚朴用生姜一味加工的名姜厚朴或制厚朴,入脾、胃、大肠三经,有下气散满、燥湿破积之功用;陈皮、砂仁等乃促脾胃运化、升发中焦气机之品,常佐以炒莱菔子、炒谷麦芽等。

2.有血瘀之证,南红花、酒丹参、炒桃仁当用,均取入血行肝之效。

3.有积块之证,炙鳖甲、京三棱、蓬莪术当用。炙鳖甲为醋炙酥用,入肝脾二经,有滋阴潜阳、软坚散结、消癥瘕的作用;京三棱、蓬莪术均能破血,配伍使用,可加强消坚破积之力。吉师强调,攻坚破积之剂,用之不当,易使正气受伤,故对虚弱之人应与参、芪同用,以顾护正气。有黄疸者则又重用绵茵陈,以其能入足太阳膀胱经,泄脾胃之湿热,使邪从下解。

邪气胀满消除后,当以健脾为主,临证常用四君子汤,此方出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吉师用其验之临证甚效。健脾之中,吉师喜加生姜、大枣,生姜“解郁调中,畅胃口,而开痰下食”,用生姜少许佐使群药殊有奇功;大枣乃脾经血分之药,“补剂加用之,以发脾胃升腾之气”。姜枣同用健运脾胃,调运中州甚佳。

(三)逐水虽猛,但决不可妄为

肝硬化鼓胀多属水鼓,腹水增长较快者,病势急迫,非逐水不足以缓其急迫,但此只用于正气未伤,饮食不减,溲少便秘,体实者。祛邪,运用逐水攻下治鼓胀,应当视患者的体质和标本缓急,权宜暂用,掌握用量,小量开始,逐渐增加药力,衰其大半而止。决不可任意妄为,以免逐水攻下既伤脾胃,更损人体阴津。在选方药上,如有可攻之证,欲攻下者,亦不可妄投十枣汤、舟车丸之属,可参考傅氏决流方(黑牵牛子、制甘遂、肉桂、车前子)。方中黑牵牛子、制甘遂逐水,肉桂温通肾阳,车前子利水而不伤阴,共奏温阳逐水之功。因阳虚腹水是为顺候,阴虚腹水乃属逆候,病情更为深层,阴虚则生内热,阳气亦易浮动。阴津不足,血脉枯涩,脉络不畅,易出现热伤血络,邪陷心包,致消化道出血及肝性脑病。故有“阳虚易治,阴虚难疗”之经验之谈。

(四)典型案例

例1:隋某,男,72岁。腹胀已有月余,不时疼痛,纳少不甘,望之两眼晕黄,阴囊水肿按之凹陷,便干3日未行,小溲色黄而短,近3年来一直咳吐白痰,口干不喜饮水,舌苔白黄厚腻,质地紫暗,脉弦滑数。吉师分析此证属于脾被湿困,健运无权,以致水湿郁滞化热,下注肾囊则阴肿,上行熏蒸则发黄,形成鼓胀瘀结黄疸。治当健脾散结,利湿行水,理气化瘀,从中焦论治。采用鸡胗茅根汤加减,药用炒白术9g,鸡内金15g,京三棱9g,蓬莪术9g,炒槟榔12g,杏仁泥12g,炒桃仁泥12g,鲜茅根30g。服药3剂,腹痛见瘥,仍感腹胀,目暗色黄已很明显,湿热内蕴向上熏蒸无疑。随按上方减炒槟榔,加绵茵陈30g、炒谷麦芽各9g,鲜茅根加至60g,又服3剂,小便已利,颜色由深变浅,大便亦畅,腹胀减轻。守上方继服6剂,小溲更畅,腹胀大减,囊肿全消,脉滑数之象已不明显,且目黄亦消除。因舌瘀紫色未退,仍按上方服用,服至30剂,病已去七八,纳食知味,舌苔白腻,质色较暗,腹部稍硬,胀感已除。原方去茵陈,茅根减至30g,加入生黄芪30g,嘱其继服以促后效,防止复发。

例2:张某,女,42岁。腹胀如鼓已有数年,两胁胀痛,按之触之有硬块(肝脾肿大),小便短少,口渴饮水不下,纳食欠甘,食后胀甚,腹如抱瓮,肢怠乏力,经来色暗有块,舌苔薄黄,质地暗紫,脉沉细弦。吉师分析认为此属于肝脾两虚,气滞血瘀,水失运化,致成鼓胀之症。治当补益肝脾,理气活血,运化行水。采用《医学衷中参西录》张氏“鸡胗茅根汤”加减,以生鸡内金15g,炒白术12g,白茅根30g为基础,根据病情加生姜片3g,干姜片6g,川桂枝6g,全当归9g,酒丹参30g,南红花9g,水红花子15g,制厚朴15g,广郁金12g,炙鳖甲30g等理气活血、消癥散结之品进退服用,坚持治疗近2年,症状逐渐减轻,最后腹水全部消失,原经西医诊断为“肝硬化腹水”,肝功能不正常,血浆蛋白倒置,病情已趋危笃,经以调补肝脾、理气活血、软坚散结、运化水湿之法,选用上方药物治疗后,鼓胀尽除,肝功亦已恢复正常,体质转佳,效果巩固。

二、“吉氏消痞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胃动力的影响

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上腹饱胀不适,进食后加重,嗳气,食欲不振等,属于中医痞满范畴。我们以“吉氏消痞方”治疗FD脾虚气滞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纳入标准

①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参照罗马Ⅱ标准。依据病史、临床症状与体征,并结合患者的胃镜、B超、X线等检查结果诊断为FD,并以上腹胀满为主要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者。②符合中医诊断为痞满证,痞满证的诊断和分型参考《中医内科学·痞满》的标准,且属脾胃气虚兼肝郁气滞型者。③年龄在18~50岁。④愿意配合进行治疗观察的住院或门诊患者。门诊患者应严格控制可变因素。

2.排除标准

①有其他影响胃动力的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如溃疡病、胃肠肿瘤、肝胆胰疾病)者。有全身性或其他系统疾病(如结缔组织病、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者。②有明显的其他中医兼夹证(如脾胃虚弱兼湿浊或血瘀)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3.一般资料

共83例患者进入本研究。按先后次序,采用简单随机方法按1∶1分配以信封内卡片规定的分组进入观察试验。其中“吉氏消痞方”治疗组(观察组)42例,莫沙必利对照组(对照组)41例。两组中各有2例因未能坚持服药或其他原因而退出观察研究。完成全程研究79例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上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4.治疗方法

观察组:服用名老中医吉良晨教授的经验方“吉氏消痞方”,每日1剂,水煎成250mL,一次口服。对照组:口服莫沙必利片剂,每次5mg,3次/天。两组疗程均为4周。

5.消化道症状观察及临床疗效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痞满主要症状,包括持续性或发作性的上腹部胀满、餐后饱胀、嗳气、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分4级,0级:无症状;1级:有轻度感觉但不明显;2级:症状稍重,但不影响工作;3级:症状严重,难于坚持工作。各级评分依次为0分,1分,2分,3分,累计患者所有症状的总分,于治疗前后每周观察记录一次。

参考1993年卫生部(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第一辑)》:痞满证的疗效标准。疗效指数=[(治疗前总分值-治疗后总分值)/治疗总分值]×100%

6.胃窦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检测

应用瑞典CTD-SYNECTICS公司生产的PC POLYGRAF HR八道胃肠功能监测仪及胃肠测压管。测压管全长50cm,外径3mm,有6个测压孔,相距分别为2cm、2cm、7cm、3cm、3cm,并与传感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

两组受检者均于检查前一周停服影响消化道动力的药物。禁食及禁烟酒12小时。受检者取右侧卧位经鼻孔插入胃肠测压管,使3个测压孔位于胃窦,3个测压孔位于十二指肠。腔内测压法观测胃窦部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每次观测MMC2个周期以上。治疗后复检1次。分析指标为MMCⅠ相、Ⅱ相、Ⅲ相的持续时间,收缩波频率与强度。Ⅲ相收缩波的强度以3个平稳的蠕动波之平均值计算。

7.体表胃电检测

测定MMC时同步记录体表胃电。分析胃电频率及幅值。胃窦MMC及胃电于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

8.统计学方法

应用Epi Info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组内自身前后比较行配对t检验。

(二)结果

1.两组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1

2.两组胃窦MMC改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窦MMC比较见表3。由该表可见,“吉氏消痞方”和莫沙必利均使FD痞满患者MMC的Ⅰ相明显缩短,Ⅲ相持续时间延长。而“吉氏消痞方”尚使患者MMC的Ⅲ相波幅增高。因而,“吉氏消痞方”改善FD痞满患者MMC的作用更优于莫沙必利。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窦MMC比较

续表

注:括号内为实测例数
*与治疗前比较P<0.05

3.两组胃电图改善比较

两组胃电图频率治疗前后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电图幅值比较见表5。统计处理显示,两组胃电图幅值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

表4 两组胃电图频率治疗前后比较

表5 两组胃电图幅值治疗前后比较*

*餐前餐后胃电图幅值差值配对t检验P<0.05

(三)讨论

目前认为,FD的发生与胃肠动力紊乱、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其中,胃动力异常是FD发生的重要机制。胃电图为非侵入性检测胃动力的指标。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许多关于胃电图的研究。胃电图的频率和幅值为其主要参数。前者与胃运动频率相关,而后者则与胃的收缩强度及排空相关。本研究发现,“吉氏消痞方”治疗后患者的胃电图幅值明显增高,且与莫沙必利组比较差异显著。

MMC是在空腹12~18小时后消化间期胃、小肠周期性发生的移行性强烈收缩运动,其活动可分为3个时相。其中Ⅲ相为强烈收缩。正常的MMC具有胃肠“清道夫”作用,可清扫胃肠黏液、脱落的上皮细胞及食物残渣,防止胃小肠淤滞及细菌过长;MMCⅢ相与胰腺、胆汁的分泌高峰同步发生,其物理及化学消化作用可为新的进餐进行准备;MMC尚为饥饿信号,提醒人们进餐。因而胃肠MMC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本研究发现,FD痞满患者胃窦MMCⅠ相延长,Ⅲ相缺乏或持续时间缩短、波幅降低,其MMC的清扫功能将明显降低。经“吉氏消痞方”和莫沙必利治疗均使FD痞满患者MMC的Ⅰ相缩短,Ⅲ相延长。而“吉氏消痞丸”尚明显增强Ⅲ相的幅值。

本工作的胃电图及胃窦MMC观察都表明,“吉氏消痞方”改善FD痞满患者胃动力的作用优于莫沙必利。

FD的中医辨证多属痞满范畴。其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或缓或急。痞满有虚、实之分。古代医家论述颇多,如明代李梴、张介宾等将痞满分为虚痞、实痞论治。目前临床也多以虚痞、实痞分类。实痞多因外邪、食积、情志或痰浊等因素,从而气机不畅、中焦壅塞。虚痞多因素体虚弱,脾失健运,胃纳呆滞,从而气机不畅,中焦失和而成。此即实痞以气滞多见,虚痞常因脾虚而起。

气滞型痞满主要表现为脘腹胀痛,连及两胁,嗳气反酸,而脾虚型痞满则表现为上腹胀满,食后加重,胃纳呆,大便溏。吾师全国名老中医吉良晨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痞满常为虚实夹杂,并以脾虚气滞多见。“吉氏消痞方”是依据健脾先运脾,运脾必调气的思想拟定的健脾行气方剂,由12味中药组成。该方以党参、炒白术健脾益气,用枳实、新会皮、砂仁、厚朴行气消胀,法夏消痞散结,炒神曲、炒二芽消食和胃,干姜、黄连辛开苦降,共奏健脾消食,行气消胀之功。此方临床治疗脾虚气滞型痞满屡用屡效,值得推广应用。